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12,(14):12-13
今年的“江淮普法行”活动主题是“弘扬法治理念,建设法治安徽”。6月18日至21日.记者随“江淮普法行”采访组对毫州市“万名公民旁听庭审”活动、蚌埠市建立“普法通知书”等普法创新工作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
一、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2007年10月15日,"法治精神"作为一个新提法,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拉开了新一轮弘扬法治精神热潮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2012年11月25日,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搜索"法治精神",找到相关结果约7,760,000个,全社会对法治精神的关注度很高。目前,理论界关于弘扬法治精神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3.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层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分析总结了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对依法司法及依法行政的几点改革希望,并对法治、宪政、人权、政权、经济、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逻辑方法分析了弘扬法治精神意义之所在,指出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我国顺利度过矛盾凸显期;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的和谐;有利于法治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朱绍学 《江淮法治》2009,(16):48-4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参与,并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才能渐次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徐焕茹 《法制与社会》2010,(33):166-168
契约精神是指反映契约本质属性、指导契约签订、履行的根本准则,包括主体平等、自由、公平及诚实信用等。本文指出契约承载着法治的核心价值,弘扬契约精神,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8.
日前,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解决“法轮功”问题,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经历了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的洗礼。已经揭发出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振聋发聩,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本质,并从思想上受到一次关于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世界观的深刻教育。作为一直为反对伪科学而大声疾呼的我刊,对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发自内心地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法制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所蕴含的契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契约精神是现代法制的灵魂;契约精神来自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基于商品交换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一种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精神。社会主义法制是作为商品交换基本形式的契约关系所蕴含的平等、自由和人权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其宪法也显示了在契约(含社会契约)原则和契约精神基础上形成的以“权利本位”和“义务本位”相结合为原则的法律资源配备模式和相应的权利与权力结构,因此必须弘扬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则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79-8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昭示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同时,也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步入了法治文化的层面上来,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工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日前召开的省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就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优势、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思路,作出了新部署。人民法院在参  相似文献   

13.
高政轩 《人民检察》2006,(24):17-19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给队伍的执法活动带来了新变化、新成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深化教育活动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教育活动有着更加深刻丰富的内容和更为深远的意义。检察机关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杂志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刊物,是省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基层人大、“一府两院”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宣传全省各级人大工作、展现人大代表风采的重要窗口。今年杂志改刊扩版后,始终坚持“见证法治进程,感受法治力量”的办刊宗旨,宣传质量不断提高,发行数量大幅增加,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公民与法治》在宣传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主流媒体作用,我们每年都召开一次办刊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办好、订好、用好这个刊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继  李永贤 《中国司法》2011,(6):105-106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法治的关键节点,在于法的实施,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法律实施中,人民法院要定位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既教育人民群众学法、知法,更要教育人民群众尊法和守法,从内心认同法治精神,使法治精神由内生而外发为行为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法治文化的缺乏是影响法治化乃至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原因,因而,要正确把握法治文化的内涵,深刻认识构建法治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其构建途径,通过法治文化的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很高兴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来到充满活力的东莞,和大家一起参加《中国司法》杂志的通联工作会议,我谨代表司法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司法行政工作一线的各位特邀通讯员以及各位代表表示真诚的问候。下面,我想就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彰显《中国司法》杂志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开创杂志编辑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司法行政工作大局,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和与会同志共同交流探讨。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面向基层、面向实践,打造司法行政系统政策指导、工作研究、理论探索、法治宣传的权威平台《中国司法》杂志是司法部…  相似文献   

20.
秋天 《中国律师》2011,(5):48-48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激情、责任、法律”。讲台上的王玉梅律师,神态庄重而神圣。 虽然王玉梅已经是执业30年的资深律师,虽然王玉梅在30年的律师生涯中,无数次地站在法制课的大讲台上.但是,她每一次走上法制课的大讲台,都有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