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萍 《人民论坛》2012,(13):66-67
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风,必须深挖城市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和特征,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历史风貌是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的积淀。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树立了“开发是发展、保护是更具文化内涵的发展”的理念,逐步建立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保护了城市历史风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弘扬了都市文化,塑造了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作为文化支撑,对城市精神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问题探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典型历史文化名城和王朝古都西安为例,从自然背景、文化景观、社会心理、城市经济特征以及与相关历史文化名城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西安景观文脉,从物质、制度、文化、节事活动、居民参与五个方面探讨了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培育问题,以期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国洪河 《世纪行》2007,(12):32-33
古老的汉正街作为汉口的“城市之根”、“商业之魂”、“文化之源”,其独特的禀赋、繁荣的商贸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交融.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凝聚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汉正文化。她既是城市的灵魂和内涵。也是城市的品格和形象,更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人和校兴     
《创造》2008,(11):118-119,121
学校深挖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加强以西南联大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工作,通过举办校史讲座、参观西南联大和“一二·一”纪念馆,培育学生爱国爱校情怀;通过启动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文明细胞工程和形象系统工程为内容的“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形成富有学校文化底蕴的校训、校风、校标、校歌和校园景点;通过抓活动载体、抓工作机制、抓教材建设、抓师资队伍等环节,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7.
玉明金 《传承》2012,(19):48-49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反映社会存在的重要载体,是形成社会运动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天等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喀斯特峰丛地貌和壮乡历史民俗赋予了天等独特的文化资源,形成了“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天等精神。新时期,天等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崇左市打造“新兴文化强市”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城市精神的定义城市精神即城市文化精神或城市人文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可定义为深刻影响市民共同行为方式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具有历时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特征。历时性即传统性,指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核心传统,或城市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城市的核心传统,即贯穿于城市文脉之中、反映市民传统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一座城市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所堆积的理想与追求、教训与坎坷、光荣与屈辱,特别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独特生命气息、标志文化气质的个性符号,均以城市的核心传统来集中体现(除非是没有历史根基的新兴城市)。城市精神若不具有历时性,不以城市核心传统作为提炼和概括基础,就会失却历史根基与文化凭据,就显得可疑,充其量只是徒具文本色彩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9.
德国人类学家赫尔德说:“文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其中自然制造了山脉、河流,并且影响和塑造着民族的整个历史。大地、山川、河流不仅是天然的地域划分,而且对民族、风俗习惯、语言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民族的差异。通过历史的流变,这些差异逐渐演化为独特的民族单元,形成特殊的民族结构,具有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城市历史的积淀和城市精神的结晶,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南京有近2500年建城史、450年的都城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以孙中山等众多先贤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这些名人文化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体现南京地域文化、历史演变最生动  相似文献   

11.
沈河清 《求索》2008,(5):171-173
刘震云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权力文化进行多层次的解读与批判,他“新写实小说”对权力文化背景下的乡村和城市的现实生活进行客观描绘.塑造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官人”形象。他的“新历史小说”则对历史形态中的各级“官人”形象进行勾勒,挖掘出人类历史生活中权力的能量,以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从历史层面对权力文化进行解读与批判,从而揭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个性、城市的品牌。没有特色的城市也就不可能有品牌效应,不可能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城市发展的根基。要塑造城市特色,通过优势比较,选准创建角度非常重要。如濮阳市在塑造特色品牌中就非常注重创建角度的选择。濮阳市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身,有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中华第一龙”遗址,有保存完好的春秋文化遗址。濮阳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是全国著名的“杂技之乡”,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中国优秀旅游城…  相似文献   

13.
黄万求 《传承》2007,(6):96-97
壮文化是南宁城市文化之根;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壮文化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传承与发展好壮文化,对于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以何种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不是以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为标志,而是更多地通过文化精神等展示出来,而人格形象则是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主要从人格的角度,讨论上海的城市精神。一讨论未来上海人的人格形象和精神,首先要从已有的背景出发,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考察。一是历史的角度。上海作为近代城市,诚如我们所知,是在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历史前提下形成的。二是文化的角度看,这里所说的“西”,主要是和近代西方的一些观念相联系。从这一意义上说,“中西”事实上是和“古今”(传统与现代)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地看,整…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王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历经两千多年传诵至今,她既是先秦以来“和合”哲学的继承和体现,又以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发展着中华“和合”文化。昭君出塞和亲体现出的中华“和合”精神,已经渗透到历史学、哲学、政治学、民族学、文艺学、经济学、美学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昭君文化。其内涵深刻,外延广阔,具有历史的典型性和接受的普遍  相似文献   

16.
魏波 《长白学刊》2007,(2):148-151
文化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中构筑了历史演变的基本架构。“轴心时代”的中国正值春秋战国时期,重建社会秩序、价值体系和意义世界的呼唤成为时代的课题。作为一种回应,“百家争鸣”的思想景观涌现出来,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奠定了绵延两千年的文化传统的基石。在“新轴心时代”,中国再次面临同样的时代课题,文化的创造与复兴再次成为历史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是一座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迈向现代化的特大都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与其他城市一样面临文化遗产及文化生态的保护问题。假如得不到重视并妥善处理,将会直接影响武汉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妨碍武汉市政府提出的“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无论多么丰富,都需要升华凝练出一个或若干个文化符号,也就是打造一张或多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因此,打造一张“浓缩城市文化精华,彰显城市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名片能够对城市“软实力”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鄂尔多斯婚礼》品牌内涵丰富,堪称集鄂尔多斯文化之大,借助品牌传播载体的优势与自身知名度,能够成为独特的鄂尔多斯城市文化名片,使《鄂尔多斯婚礼》品牌发挥更大的魅力,它作为鄂尔多斯的城市文化名片能激荡起人们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更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为夯实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统战文化源于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历史积淀,富含政党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社会阶层信义文化和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是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常州市统一战线目前设计了统战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形成了一批统战文化成果、认定了一批统战文化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统战文化活动,设立了“同心”文化光彩基金,作为文化载体的历史文化名人在统战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从哲学角度看,精神是同物质范畴相对应的与意识、思维相一致的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在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再到雅斯贝尔斯、弗洛伊德、舍勒、格里芬等学者都对精神概念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具有“灵魂”、“心智”、“意识”、“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等多种含义,而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内涵的“普遍理性”、“先天逻辑”、“宗教”的意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所没有的.研究西方文化的精神概念,有助于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神概念,有助于深化理解西方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从而对民族精神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文化中的精神概念,也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