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文明的演变和进程,是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来的。权力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受利益因素影响,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于膨胀,乃至走向腐败。因此,从古罗马的元老院到现代社会的议会制,从无序的武力征服到有序的政府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无不反映出人类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腐败认同潜意识是腐败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样具有文化的心理调控功能,有很强的传染力,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们的言语行动.它不但纵容了腐败,而且削弱了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减少和铲除腐败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腐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大力度,锲而不舍,清除腐败范荣祥一、反腐败斗争要重预防重监督坚决地惩治腐败应与防范腐败相结合。而有效地监督又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因此,就长期坚持反腐败斗争的全局而言,我们要重预防,重监督。重预防就是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提...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腐败风险是在我国进入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发生的,是转型社会特有的产物,是制度缺位、制度能力不足及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社会中介机构腐败的风险特征及引发因素,应从完善制度机制,健全行业规范,实现大众监督等方面来预防和管理社会中介机构的腐败风险。  相似文献   

5.
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腐败可以止于公开的阳光,可是读完《民主与法制》2014年第4期刊登的《村民为什么要到镇政府下跪?》,我们又看到了公开的另一面:利用选择性公开掩盖阴私,利用选择性公开,躲避社会监督的利箭。  相似文献   

6.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28):5-5
节日腐败遭抑制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在中央整风反腐高压和社会监督下,以往高温不退的节日腐败大为收敛。高档月饼、大闸蟹纷纷降低身段,高中档饭店商务宴、政务宴预定唱主角的情形不再。但有调查称,顶风作案的现象仍然存在,且送礼方式更加隐蔽。  相似文献   

7.
高金章 《政策》2009,(5):54-56
预防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伴随着我们党反腐败的整个进程。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预防腐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出台为标志,预防腐败工作进入一个整体推进的重要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仍然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深刻揭示消极腐败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巨大冲击和严重危害的同时,提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决铲除腐败的科学命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反对腐败与维护社会稳定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当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5):37-37
“几个官员的倒台在中国这样的大社会里本不足为奇,但舆论饥渴般地等待新的官员丑闻,并且添油加醋喝彩的情景,却是今天中国社会特有的奇观。原因有很多,但根源是社会不公平和由此不断堆积的情绪。官员腐败本来就可恨,当它与社会不公叠加在一起时。就尤其令人愤怒。”——近日中国一幕幕上演着腐败官员落马。针对此情况,《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微博发声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6,(12):20-22,15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应逐步由直接监督向间接监督转变。目前。政府财税、审计等部门仍担负着对企业的直接审计监督任务,且存在着职能交叉、监督内容重复等问题。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该管的事情一定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坚决放开”的要求,应着力发展作为社会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乱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乱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权力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腐蚀性,加以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的总源头。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腐败,如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12.
腐败经济学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活跃和市场交换形式的多样化,腐败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它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耗费社会资源,败坏社会风气。 如果我们戴上经济学的眼镜,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待腐败,即腐败事实上是一种商品,一种如同服务那样的无形商品。既然腐败可看成是一种商品,它自然就有生产者(供给)、消费者(需求),有价格,有使用价值、价值等其他商品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得知:腐败这种商品的生产者,是那些利用手中掌握的…  相似文献   

13.
权力与腐败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在权力制约的视阈下,预防腐败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我国应主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预防制度体系、培育发展公民社会和推行透明政府建设四条途径来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4.
没有监督的权力,导致必然的腐败。不知情何以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监督的底线。在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转化为民主与法制的具体实践进程中,公共权力逐步褪去神秘面纱,主动公开政务、党务、社会公共事务,激励公众参与监督正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但由于条件与经历的局限,不可否认对于人民检察院的了解,不少人依然知情甚少。  相似文献   

15.
腐败乃文明社会的毒瘤,是一个世界性顽疾。我们党自诞生之日即把“反腐倡廉”写在了旗帜上,认识清醒、态度坚决,此后始终保持惩;台腐败的强劲势头,反腐从未停歇。  相似文献   

16.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8):34-34
杨立新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因行政权异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如不认真研究解决,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是: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尚不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尚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应强化行政权必受监督的理念,建立健全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18.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预算,作为政府集中社会资源。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理财方式.在保证社会政治稳定.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改进工作方法.实现预算程序性和实质性监督的同时进行.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官员腐败案件,犹如一部连续剧,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