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竹 《小康》2005,(11):19-19
陈惠雄: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快乐论》。小康:您认为,什么是快乐?它与幸福有什么区别?陈惠雄:快乐是一种愉悦、正向的主观感受。快乐是一种主观体验,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凡是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快乐是终极善,最高的善。从学理上讲,它指的是以人与对象的物质存在为基础,又超然于物质之上的这种精神感受。快乐是有时间差异的。长期快乐可以产生其他快乐,而短期快乐则是眼前快乐,以后痛苦。这是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造成的。行为往往偏离长期快乐。幸福则更多侧重于社会、环境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柯燕  周长城 《理论月刊》2022,(7):92-102
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当前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东部(广东省)、中部(湖北省)、西部(陕西省)三省农村地区采集的1016份调查数据,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实证依据:男性、中低龄、家庭客观收入较低、代际经济支持较低、居住在中西部地区的留守老人参加农业劳动的概率更高;低龄、家庭客观收入较高、居住在东部地区的留守老人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进农民福祉,从而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全方位地开发资金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人力资源及产业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福祉。  相似文献   

3.
进入暑假以来,忻城县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已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吸纳近500名留守儿童参加到各类培训班和兴趣小组中,健康向上的学习培训充实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图为马泗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辅导员为孩子们讲授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14,(1):2-2
<正>当前,农村空巢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数量急剧增加。对此,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健全机制,创新形式,开展了多项农村留守关爱活动,将温暖送到了农村的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陆毅青 《传承》2014,(5):120-12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留守老人总人数的不断增加,农村民营留守老人养老院逐步受到大众的关注。当前,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和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入住率。这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省政协和省妇联领导联合走访了福州闽侯2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洋里中心小学、竹岐中心小学,慰问师生,赠送节日礼物,包括电脑、服装和慰问金,让留守儿童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六一”。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际人口学界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水平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的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更给养老带来了挑战。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以经济困境最为突出,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钧 《长白学刊》2008,(2):96-103
在当代中国,农民工进城应该是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重大事件之一。与"农民工"有亲缘关系的"利益相关群体"——"留守家庭"以及"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群体的规模巨大,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和广泛。从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政府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和手段逐渐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农村留守群体这一社会经济发展中"过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社会问题凸显,关注留守家庭,有效解决留守家庭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一个互相依赖的过程,发展权利的满足反过来能够保障生存权。实地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生活水平低、生活无人照料、内心孤独和发展没有保障等四大困境,而货币伦理下的家户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乡村自治、伦理冲击波下孝道的衰落是制约留守老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合作社经济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公共利益取向和提高村委会的服务意识、倡导新孝文化,是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之道。  相似文献   

12.
宋凯 《中国保安》2013,(9):7-14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知道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的确,人们通过劳动可以创造或改造很多东西,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而带来物质、精神的满足,所以劳动可以改变生活。劳动能够创造幸福。它是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劳动者所得到的收获是各不一样的,唯独相同的是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后,都能感觉到欣慰和充实。  相似文献   

13.
说起留守妇女,许多人想到的词语大多数是家务繁重、健康透支、精神空虚等等词语。但是,在留守妇女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那么,在这样一个在“家有保姆、出行有车”的物质条件下,“留守”生活又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是,记者来到了福州仓山区的一个城郊村,在这里,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家庭,男人都在外打拼。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农村大规模的撤乡并镇,村级小学也跟随着撤的撤,并的并,大批由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看守的“留守儿童”上学的距离越来越远。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成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重庆市铜梁县于2002年,在华兴镇小学进行农村小学寄宿制试点工作。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农村寄宿制小学14所,寄宿学生2231人。深受广大农民工的欢迎。近日,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对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5.
罗蓉  成萍 《人民论坛》2010,(7):222-2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何跃军 《今日浙江》2014,(18):56-56
正"虽然儿女们不在身边,但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龙泉市城北乡大贵溪村85岁老人季明德住在村养老照料中心,最近,他与10多位老伙伴在忙着排练节目。城北乡是龙泉的山区偏远乡,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留守老人之乡"。全乡1.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的有近8000人。全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2227人,基本上是"下不了山,进不了城"的留守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河南省夏邑县委统战部组织全县统战成员和有关部门,开展同心给力“留守”群体关爱行动。把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整合统战工作资源,为农村留守人员送去温暖和爱心。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全县民营企业开展“情暖夕阳结对行”活动,针对困难留守老人,到罗庄等乡镇的敬老院进行结对帮助,送去一片温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使各地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家园"的现象日益突出。而这些留守在家中的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中,家人是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的主要来源;朋友更多的足老年人交往活动的主要陪伴者;同时也提供一些情感支持;本村末外出子女对老年人平时的物质帮助最大,外出子女提供更多的是医疗费用;政府、集体、国家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的作用很微弱.以亲属特别是老伴为主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十分脆弱的,应亟待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秀英 《中国妇运》2004,(10):35-37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留守在家里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被人们称为“留守学生”。最近,四川省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对留守学生的情况作了一次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一、农村留守学生群体日益凸现眉山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对某市6个区、县,20个乡、镇,21所农村学校,261个班1165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5968人,占学生总数的51.2%。其中,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50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5%,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311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6.8%,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占留守学生总数的52.2%。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