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啃老”现象成为社会问题最早见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啃老”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一方面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物质生活丰富起来,为一批年轻人不就业也能活下去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失业或未就业的人逐年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观念的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2.
“传播正能量,拒绝负能量!”“传播是一种力量,亲,今天你传播了吗?”近期,众多网友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人人网等各网站的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空间热情传播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有网友说:“正面声音就应该广而告之。发出网络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这就是一名好网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读了3月6日《学习时报》第十二版刊登的《人大代表应提高议案水平》一文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很有必要辨明是非。这篇文章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两件“议案”、“提案”未被采纳为由头,批评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不符合法律、制度规定,没有代表进步声音,违背社会进步潮流,等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尤其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的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创新和谐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各级政府亟待研究和有效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写……     
聆听过颂扬改革开放20年的交响乐后,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愿意听一首小小的民谣。我很难用成绩来歌颂这20年,但我能用自己的经历来赞美这20年。事情得从“写”说起,而且说来话长,百感交集。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曾经是学校的最高“刊物”墙报的“总编”,在我的周围常常聚...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广东整个发展观念、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何这样说?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推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广东”的“十一五”期间到“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社会政治转型方面取得阶段性进步。  相似文献   

7.
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否,是否文明与进步,与媒体的健康引导,舆论的合理营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媒体的社会责任有许多方面,比如“匡扶正义”、“追求真理”、“主持公道”、“解危济困”、“铁肩担道义”、“为人民鼓与呼”、“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受益者感恩”等等。倘若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将不可避免带来整个社会信仰滑坡、观念迷失、伦理堕落、良知泯灭、是非标准混乱等后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维护稳定工作,就是要从“被动维稳”向“源头创稳”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是体现“源头创稳”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有些同志曾产生过这样的误解,以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不注意政治了。江总书记严肃批评指出:这完全不符合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中央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搞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必须有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反对李登辉和达赖分裂祖国的行为,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都是政治。同国外人做生意,要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这既是一种经济要求,也是一种政治要求。不讲这些,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就…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10)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内部观念的转变、社会正能量和社会负面文化等,都对大学生励志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重视社会新情况和抵制社会负面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维护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励志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研究,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并贴近大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1.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12.
李春灵 《湖湘论坛》2002,15(4):39-40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经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拒腐防变的多种考验,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功能。为此,本文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作点简要归纳。1.纠错功能。纠错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最根本的功能之一。如何对待错误?剥削阶级的政党由于同人民群众有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因此他们害怕人民揭露错误和丑闻,没有勇气承认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正错误。而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敢于公开承认和揭露自己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承认和揭露错误本身就是一种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纠错的开始。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还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_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碰撞的过程,是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的过程。就政治理论而言,“法治”、“人权”、“以人为本”、“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内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的干部明明犯了错误,组织和同志们出于“帮人”而进行批评,他自己及其同情者却称之为“整”人,有的甚至还无原则地用“捧”人来抵制批评,个别领导者,也竞息事宁人,该支持的不支持,该批评的不批评,放弃责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向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洪  韩弘峰 《前沿》2009,(4):160-16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层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将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纳入法学视野,才能使其获得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本质需要的表达,是人权理念的现实化,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以及维护人的尊严的基本使命。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尊重是法律人文主义的彰显和确证,它立基于现代社会追求和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最基本的人权理念,它是实质正义观念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时间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漫游”这一行为,考察社会加速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刻意减速实践,研究发现:人们通过不规划时间、减少单位时间的行动量来抵制日常生活的线性节奏;通过媒介断连、时空同步来抵制媒介节奏;通过延长时间体验抵制“现时性”的消失。由此可以看出,漫游或能成为列斐伏尔的诗性“瞬间”,以此跳脱腻味的、精疲力竭的与单调乏味的日常节奏。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稳定肯定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所造成的不稳定,同时,还在于它促进我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传导一种“亚”文化的观念,冲击现有的社会体制,挑战现行的法治环境。其中有些因素与我国内部原本存在的不良现象,有可能“共鸣”,更容易引起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6,(8):15-15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现多元倾向。环顾身边人们忧虑的是非感日益模糊的道德现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论述,深深感受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由于多元价值观而日益模糊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和荣辱观的当下,以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让大家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已经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一个辨证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济与道德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主体对未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构筑不同的梦想,主体梦想产生各种激励力量,改变与超越现实,使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正统一起来。梦想力量呼唤培育与扩充社会正能量,无论是主体指导思想所蕴藏的正能量、还是主体情感意志与道德所内涵的正能量,都是自内而外、自下而上助推梦想力量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