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什么生意才能赚钱,可以说是不少生意人绞尽脑汁的一个难题。多数人都认为赚“想赚钱的人”的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实际上,想赚钱的人一方面是经营者,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不少想赚钱的人的生意,依赖于另一些人的生意,只要能满足想赚钱的人的经营或消费的需求,就完全可以赚想赚钱的人的钱。  相似文献   

2.
一个在自己岗位上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公民,却整天为如何才能赚到足够的钱买套价格飞涨的房子而忧心忡忡。辛苦不赚钱,赚钱不辛苦。有人赚大钱,有人赚小钱。赚小钱的人不得不将大部分辛苦钱交给赚大钱的人。于是,富者成豪,贫者成困。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非常真切的"财富瓜分演义",其元凶是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6,(7):13-13
2005年《达芬奇密码》作者布朗每分钟收入167美元,《哈里波特》作者罗琳每分钟赚143美元,这种赚钱速度对普通大众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7,(9)
正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本营祖科蒂公园,很多美国人高喊"没有工作"。或许在挺多中国人看来,没有工作就没有稳定的收入,肯定过得很辛苦,其实不然,他们没有工作或许不假,但是他们有兼职呢,而且不少人还身兼数职,外快赚得可不少。一提到"兼职",容易让人感觉只是为了赚钱,但美国人寻求兼职,并非迫于无奈。实际上,不少美国人过日子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计划已经圆满完成,而且各项指标都完成得很好,作为港澳委员,从内心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对"十二五"有了更高的期待。在这里,我只想说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品牌建设问题,一个是国民素质问题。我认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的企业主要不是做大而是做强。做强,就必须做出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赚钱的机会自然就更多了。像苹果手机在中国生产,我们才赚多少钱啊?国外企业赚了大头,我们只赚点加工  相似文献   

6.
台湾人会做生意几乎是公认的,拎着一只手提箱满世界赚钱的台湾老板形象更是让人折服。把别人的钱赚进自己的口袋里,这是不容易的,但如何拿这些钱再赚钱,恐怕又是一个令人伤脑筋的问题。 许多人将个人理财视为最高隐私,不愿让外人触碰,所谓“财不露白”,正是中国人保守的钱财观。殊不知“个人理财”已进入科学时代,理财方法的公开讨论,或许正能激发出更好的方式,让许多人辛苦挣来的钱财能“用之所当用”,真正做到“不浪费”,甚至经由各种恰当的方式,创造出更高的利润。因此,理财对总经理来说,要比一般人重要得多。在这方面,台湾企业总经理们考虑要周到得多。  相似文献   

7.
沃尔玛总裁山姆·沃尔顿有一次在一家店面巡视,看到一位店员在给一位顾客包装商品,随手就把多余的半张包装纸和绳子丢掉了。山姆微笑着说:"小伙子,我们卖的货是不赚钱的,只是赚一点节约下来的纸张和绳子钱。"确实如其所说,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4,(7):2-2
全球最大的一场狂欢,历时一个月,无数人为之消费,还有无数人请假甚至辞职来享受这四年一度的超级盛宴。有因为世界杯赚翻的,有因为世界杯大手笔挥霍的,更有赌球输个精光的。这个月你要是还谈论那些平常话题的话就俗不可耐了,房啊车啊孩子上学啊什么的,统统暂时放一放好了,伪球迷才是当下最时髦的头衔。不过是一种游戏,世界杯凭什么让全球疯狂?国际足联已然成为一个最赚钱的机构,每次游戏都能数钱数到手抽筋,随之而来的贿赂丑闻反证了该游戏能赚钱绝不是炒作的噱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绝不会因为足球本身而缺席这种盛宴。"中国制造"参与了从城市建设、场馆建设到设备提供和满天飞的小商品。国人笑谈,除了足球队,中国人都去巴西了!疯狂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世界杯能赚钱。  相似文献   

9.
公司细语     
△想想怎么搜集信息 ,需要哪些信息 ,比思考如何赚钱更重要。△要求自己遇事多考虑3分钟 ,你会比看上去的样子更成熟。△细节是这样一种东西 ,轻视它必受惩罚 ,过分重视它又干不了大事。△许多人说对事不对人。人和事怎么分得开呢?△发言的原则 :如果你没有把握有条理地表述一件事 ,就不要开口。△假如有人告诉你 ,有个生意钱很好赚 ,你听后越快忘掉越好———世上没有一分钱是容易赚的。要吃馅饼自己做。△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一个普遍的陋习。△人际关系是一个变数 ,其表现有如不稳定的化学反应 ,非常脆弱。△劝说别人比登天还难。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蔡恩泽 《新东方》2000,(8):56-56
红红火火的市场经济编织人们向往赚钱发财的蓝图,有人想一夜暴富.竞显风流。追随比尔·盖茨的足迹。其实.芝麻开门、点石成金的神话只能是一种梦幻,达个世界上不能人人都能谋大利而发大财,也不能人人都能成为大款富翁。或许,一个人一生都遗憾地跟赚大钱的机会擦肩而过。但是,几十、几百元的资本也能作商海一搏,脚踏实地靠辛勤劳作、惨淡经营赚小钱的机会却是随处可有,就看你能否发现它、抓住它。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现在打工赚钱难”,但如果有一个工作能保证你一天赚三五百元,而且风不吹、日不晒,又不必担心完不成任务,相信不少人都会积极应聘。然而,这诱人的“馅饼”很可能是一个无底的“陷阱”。近日,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局经过缜密侦查,循线追踪,成功捣毁一个利用“第四方支付平台”为境外赌博、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提供“跑分”(“跑分”是指披着网络兼职的外衣,  相似文献   

12.
企业青工业余时间在干什么?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在多家企业的部分青工中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如今青工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其中尤以“四忙”现象最为突出。 忙赚钱。方圆是企业的一名运转维修工,素以眼活“会赚钱”而闻名。前几年在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时,他就开始“折腾”了,先是倒摩托贩啤酒,后又做冷饮收芦笋,很赚了些钱。这不,小城首家“证券交易所”刚开张,他就提了5万元去开了户,一下班,为股市的涨涨落落、低进高出忙得不亦乐乎。社会发展了,消费提高了,有限的工资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于是,辛苦忙碌为赚钱,成了为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记者听说一位在IT行业做培训的高级管理人员,毅然辞职下海摆摊卖羊肉串,日子过得非常悠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证实这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记者特地跑了一趟这位高人卖羊肉串的小摊,吃了几串羊肉串,并证实了这件事情。如今三年过去了,据说这位仁兄卖羊肉串赚了一笔钱,打算开小餐馆了。2009年,一对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夫妇,在福州学生街摆起了小摊,专卖外贸女装,两年间,据说攒够了房子的首付钱。据可靠消息称他们今年打算结婚了。2010年,记者在逛夜市的时候,经常能见到三两个开着车摆地摊的白领。与他们聊天,他们说:"赚点钱零花,顺便尝试下,也许以后靠此为生。"2011年,记者和许多白领们聊天,他们中的有些人表示,赚一份饿不死但又吃不饱的工资,承受着买房、结婚等巨大的生活压力,真想辞职去创业。而在当下,风险最小而又能与市场迅速接轨的创业,就是摆摊了。  相似文献   

14.
黄远回 《当代广西》2011,(16):61-61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每位学生购置一台ipad,如果你没钱去赚钱买。如果你暑假两个月赚不到区区四千元,你不适合学金融,也没必要做我的学生。”最近,一条这样的微博在网上疯传。如此雷人之语,并非杜撰,而是出自上海海事大学一位梁姓教师之口。  相似文献   

15.
“您好,请问您贵姓?”这是人们初次相识,一句很普通的问候语。然而,你能想到吗?就是这句简单的问候语,却给有心人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南京,就有这样一位28岁的女青年,她叫郑雨,她专靠卖“姓”赚钱,这钱是如何赚的呢?  相似文献   

16.
从前人们常说:“吃在广州,玩在北京。”现如今这个老说法儿也得改改了。可不,近十年来,北京的餐馆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各种档次、不同风味的层出不穷,店面的装修更是千姿百态,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了一条:就是吸引更多的顾客,赚更多的钱。这后一条,在以前人们是难以启齿的,现如今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了。当前比较文雅的一个说法叫“效益”,就拿它当“赚钱”两字的代名词吧,毕竟让人感到委婉一些。  相似文献   

17.
如今,就在许多大学生感叹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山西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3年内赚了160万!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且漂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一种很不起眼的小生意,为何能让主人公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邱南 《今日海南》2000,(3):44-45
<正> 市场经济撩拨起人们赚钱致富的欲望,人们被压抑已久、突然苏醒的致富意识如火山爆发、山洪奔泄,但点石成金的神话只能是一种梦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赚大钱。可是,在日常生活中,靠劳动赚小钱的机会却是时时处处可以遇见的,就看你是不是能发现它、抓住它、利用它。大钱并非人人都能赚到,倒不如——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庄稼人,随着改革大潮我做了实业,路很艰辛,赚钱改善家境是一方面,但想的更多的是照章纳税,为社会多做些贡献,让父老乡亲们来企业上班,使他们不单有地种,还有钱赚,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崔雅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办企业——他是有胆有识的"崔闯王"1985年,既缺乏资金又不懂技术的崔雅臣买来几台旧机床,决心要从零起步干出一番大事业。不懂技术,请师傅教,没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小康》2018,(1)
正VOL.329 2017.12下专家点评企业家精神:巨大的格局陈代章大理千宿文旅集团总经理对于头衔和称谓,中国人历来都喜欢佯装幽默,含混其词。凡是卖东西的都喊老板,凡是办企业的都尊称为企业家。但最新一期的《小康》杂志帮我们纠正了最后一种近乎错误的认知:企业家和老板是两个不同的词,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和意义上的巨大差别——本质上,老板是忙着赚钱和享受的,企业家则是忙着思考和做贡献的;意义上,老板是在发家致富、顺便创造几个就业岗位,企业家则是在创造价值、影响和服务人类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