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势头强劲,而贫富差距扩大、公民意识启蒙、互联网普及、媒体话语权的变迁,则是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兴起的现实动因。在现实政治中,民粹主义宣扬平民主义,仇官仇富、反精英、反体制,热衷激进立场与非理性政治。消解当代民粹主义的负向影响,必须准确认识并正确对待,既要将民粹情绪与民意表达区别对待,还要约束和规制民粹主义的极端立场,更要消解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4)
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研究存在断裂性和片面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民粹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助力中国革命的成功;第二阶段,民粹主义因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路线上存在根本分歧,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当代民粹主义思潮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起挑战。应对民粹主义进行连贯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领民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民粹主义在中国学界谈论已久,且有泛化之势,把中国的以及世界范围的以平等为主要价值诉求的各种思潮都冠以民粹主义之名。近年又成为网络媒体的热词,成为自称为"草根阶层"者的意识形态。学界对民粹主义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究竟何谓民粹主义,众说不一。本文意在用列宁的民粹主义观,以俄国和中国为例,对民粹主义作一阐述,以期待对加深认识和研究民粹主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正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在自媒体时代,它借助互联网的平等性、聚集性和偏激化,释放社会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的重要角色。民粹主义虽是现代化的产物,却具有很深刻的反现代化倾向。因此,分析新形势下民粹主义的逻辑支点,探讨规制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提倡"平均主义"。民粹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贫富思想情有独  相似文献   

5.
民粹主义价值取向的问题,是民粹范畴及其概念研究的基本内容,但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尚较宽泛且不甚清晰。通过与民主比较的方式,可以有效辨识民粹主义具体的价值取向。民粹主义来源于对民主基本价值的追逐,但又构成对其的幻化与背离。民粹主义背离了民主的内在价值,是对民主、平等、公意等价值的歪曲与幻化。同时,民粹主义也跳脱了自由主义传统和共和主义传统对民主的外在规范性,是对主权在民、自由、多元价值,乃至对美德、参与价值的歪曲性理解。对民粹主义价值取向的研究,有利于把握民粹主义的实质,为进一步明晰民粹主义范畴和概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能在重重危机中频频获利,而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和其他非主流政党的表现却逊色得多?为什么西欧主流政党和主流舆论难以压制右翼民粹主义的增长?本文认为,首先,政治、经济危机触发了西欧各国社会结构、国家认同和共享信念的深刻分裂,这种分裂严重破坏了自由民主的同质性基础。右翼民粹主义是最契合当前这种分裂情况的意识形态,因此成为不少民众心目中的替代方案,而民族主义内涵不足的左翼民粹主义的发展则明显受限。其次,西欧的政党体制本身就有利于非主流政党的生存,而当代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则充分掌握了各种煽动性议题的话语权。最后,主流政党(尤其是主流右翼政党)在应对右翼民粹主义时始终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形成持续有效的压制。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则使其在政治变迁中具有充分的韧性。因此,除非西欧社会的分裂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或主流政党真正夺回相关议题的话语权,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仍将长期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中,民粹主义现象长期以来饱受岛内外学者的垢病。从李登辉的"民粹威权"到陈水扁的"民粹式民主",再到近年来的"反服贸运动"、"反课纲运动",民粹主义就像潜藏于台湾社会的一种病毒,一遇到适当条件便会发作。台湾民粹主义的界定众所周知,民粹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难以界定的概念,它具有"实践与理论来源的多样性"。不过,一般认为民粹主义来源于两个实例:19世纪的俄国民粹派与美国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变化,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资本和产业链条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越来越明显,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倾向日益凸显,国际格局逐步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从关注、研习、批判再到辩证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研习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独特国情;探讨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是一个时间换空间的非同步的现代化过程,在"时空压缩"下,现代化有多少副面孔,民粹主义就有多少副面孔。如果把明显可感的民粹主义概括起来,就知道民粹主义表现形态是有定式的,那就是情绪化、短视化、碎片化、极端化和工具化。把民粹主义通行的共同特点嵌入"现代性"话语框架,就成为理解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列宁开拓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两种策略》,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原则,但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却语焉不详,反映了民粹主义的某些痕迹。而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实现了民粹主义的许多理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回答了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和策略,摆脱了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反国安法风波以来,香港民粹主义愈演愈烈,追根溯源,在于其具有内外联动的双重驱力。在双重驱力的推动下,香港民粹主义日益高涨,并显示出一条独特的演化路径。双重驱力的结构与成因不同于主要以内部体制为批判对象的一般民粹主义,香港民粹主义还想象出了一个外部"他者",并将其作为主要反对目标。对内部体制和外部"他者"的双重反抗是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既有的理论解释与研究发现难以区分民粹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兴起的不同因果路径。本文基于欧盟28个成员国2012年到2016年的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强民粹主义存在三条稳健的因果路径:高失业率和高反移民率、高失业率和高欧盟不信任率、低腐败和高欧盟不信任率导致强民粹主义。这表明经济衰退、排外情绪和疑欧主义的不同组合是欧洲国家民粹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政治腐败与此无关。前两条路径主要适用于解释南欧国家,而第三条路径可见于欧洲各个区域的国家。应将反欧洲一体化、经济困境和族群文化冲突三个结构性因素加入"人民vs精英"框架以解释当前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之兴起:在国际层面,它反映民族国家和欧盟共同体的主权利益冲突;在国家内部,它表现为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经济利益冲突;在人民内部,它凸显基于身份认同的族群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的一个概念——"任性维权"有一点民粹主义的倾向。"任性维权"是指在一些民事纠纷中,一些私权肆意放大,以违法的手段伸张自己权益的现象。这种乱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动摇社会法治信念,长此以往将造成社会文明溃败、法治建设倒退。社会不讲法不讲理,任由胡为,拳头说话或"法不治众",最终个体的权力将陷入无望无助,牺牲的还是个人权益。在互联网时代,有政治学者把民粹主义分为两种形式:传统的民粹主义与网络的民粹主义。这种划分的标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大有式微之势。但在2017年,"普世价值"有所回暖,在美国,面对民粹主义、种族主义造成的困局,"普世价值"有所回潮;在欧洲,极右翼势力迅速崛起,但仍无法动摇"普世价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粹主义更多集中在经济民生领域,并不是挑战和反对现有的制度,而是更多地反映出对公平正义的极端渴望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安与焦虑。因此,对民粹主义思潮不能一味"围追堵截",要学会"堵疏结合""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发展,其造成的社会后果会越来越深远广泛,而这些都可以说是民粹主义崛起的关键条件。当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在迅速复杂化。如果一些国家的疫情状况,尤其是主要国家的疫情持续或恶化而难以控制,延续时间较长,经济社会代价很高,那么民粹主义在全球不同地方崛起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9.
王菲在《学海》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所谓"民粹主义"主张"诉诸人民,回到人民身上",这与民主政治有貌合之处。但是,民粹主义忽略民主政治中的自由主义、宪政主义、法治传统、普遍性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粹主义逐渐成为欧美世界里一股反抗性浪潮。民粹主义既沾染了民主主义的色彩,与民意合法性相依存,又内含着多数暴政的可能性。作为民粹主义的时代新形式,欧美民粹主义具有立场复合性、主题多元性的特点,本质上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抗。伴随着民粹主义的升温,国内对民粹主义发生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外部刺激说与内在演化说,这两种解释虽然能够较好的解释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影响,但都没有注意到民主制度内在结构性因素变化与民粹主义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由于民主制度内在的精英-大众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出现断裂,导致政党制度的衰落和公共领域的陷落,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民粹主义植根于大众民意的基因,使得其从脆弱的既有民主建制中冲决而出,把自身凸显为大众与社会的真正代表者。欧美民粹主义的泛滥,其实也是欧美民主制度对照自身、重塑现代民主制度核心与精髓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