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燕 《理论月刊》2023,(10):108-117
女性农民工逐渐成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力军,其幸福感的需求呈现由谋生到发展的变化,提高女性农民工幸福感成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本文基于社会阶层认同理论,运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CSS2015、CSS2019)三期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借助中介调节效应分析法检验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代际差异与务工区域差异。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作用呈现出受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非农收入起到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健全可持续增收机制、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推进包容性城镇化建设等有助于持续增进女性农民工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对政府的认同。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调查数据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和改进后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医疗保险对京津冀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整体而言,京津冀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保持在较高水平;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的居民主观幸福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以使得京津冀地区居民觉得非常幸福的概率增加10.2%;基本医疗保险通过提升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公共服务普惠性感知、充足性感知、均等化感知和便利性感知提升了京津冀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分地区而言,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提升了北京市、天津市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但对河北省而言,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基本医疗保险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满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商业性医疗保险既未能显著提升整个京津冀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也没有提升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各个区域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民众凭借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建立"政府信任",随后在"政府信任"的基础上自发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于上述观点,使用CGSS(2015)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发现"政府信任"对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利用虚拟变量构造变截距、变斜率模型,发现收入对基本养老保险具有非线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因变量存在"正U型"影响。使用"潜分类模型(LCM)"分子样本回归做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转型依赖城市青年人才,而城市幸福感是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基础。运用CGSS2015数据对城市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具有继承性或经济性的物质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具有情绪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而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的过渡性因素对城市青年幸福感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过渡性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比较效应和提升效应获得满足感、优势感和成就感,进而显著提升个体幸福感。因此,创造发展机会、提升服务水平、关注身心健康和细化激励机制等措施是城市政府留住青年人才的重要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与个体健康联系密切,然而关于社会阶层流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以职业阶层为研究切入点,在回顾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实证检验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在控制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后,有序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身心健康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向下流动并未显著影响子代身心健康。利用PSM控制职业代际流动的健康自选择效应后,职业代际向上流动的积极影响仍然显著。通过KHB法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职业代际向上流动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路径存在差异,工作性质和生活幸福感分别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维度的首要影响路径,资源分配机制则是影响子代身心健康的主导机制。社会流动是社会文明开放的重要表征,也将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全国性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认为:(1)中国的认同阶层与客观阶层区别较大,农村居民认同于上层阶层的比率反倒大于城市居民;(2)影响认同阶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即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决定了认同阶层的归属;(3)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打开了农民阶层进入工人阶层的通道,但城市上层阶层的开放性特征尚需提高;(4)从阶级阶层的代际继承上来说,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有机会进入非农阶层就业与生活。中国正逐步从农业人口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城市市民为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管理的重点,也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逐步增强城市社会的融合能力,使进入城市社会的新阶层有更多机会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个体的传统性、现代性家庭价值观指标,使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个体的家庭价值观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价值观在家庭层面上仍是两组不同的心理特征;在排除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单位性质的影响后,发现家庭价值观依旧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实际职业流动经历、工作地流动以及创业意愿。以此提出对策建议:社会层面应重视个体家庭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政策层面需匹配个体职业流动的价值观需要,个人层面可支持理解其职业流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别从政党与政府两个层面考察青年对不同级别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情况与不同职能部门公职人员清廉程度的感知。基于CGSS2015数据发现,相对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群体对于党员干部遵纪守法与公职人员廉政感知均偏低,说明青年对于腐败的容忍度更低。运用ologit回归方法分析青年党政反腐感知,研究发现:在政党腐败感知方面,相对于非党员,青年党员的腐败感知更低,新兴媒介对于青年腐败感知具有显著影响,腐败惩罚力度与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感知成正比;在政府腐败感知方面,惩罚力度与公职人员的廉洁感知成正比,检察官的专业水平越高,廉洁感知越高,警察/法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廉洁感知越高。反腐用重典是青年反腐观的普遍共识,青年的反腐观对于反腐败工作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贷约束是制约消费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而社会网络对于中国家庭经济行为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信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于城镇家庭、北方家...  相似文献   

10.
孙葵  帅云涛 《传承》2013,(12):50-52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领导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收入、职务高低等,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特质和主观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L市基层居民的调查,分析了基层居民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以及发展变化的预期,调查从国家政治状况、宏观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个人收入以及社会风气五个指标体系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阶层、阶层流动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阶层流动对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交互效应来看,社会阶层没有产生调节效应;阶层的向上流动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同时,从"先附—后致"视角对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现实分析认为,在青年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后致性因素不断强化,青年群体社会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其社会治理效能感得到提高,而效能感的提高反过来促进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行为,两者之间产生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与"70后"相比,"80后"女性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未育率明显提高,就业率"城升乡降"、性别差距有所扩大。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育状况和职业中断对"80后"就业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具有新时代含义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采用O-Logit模型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涌现的“新市民”就业稳定性与其信息素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作出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市民的信息素养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其就业稳定性的正向影响,但(异质性检验显示)其显著性因新市民的所处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而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中西部地区新市民,男性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女性新市民,高学历新市民中的显著性甚于低学历新市民。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9,(4)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的效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此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其他因素对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可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12个城市1000多家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考察了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与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规模、生产率等)与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和履行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呈显著正相关系;政府监管促进了企业在劳工权益保护、环境管理和产品质量等社会责任的履行;加入行业协会或公益性组织的企业,在社会责任行为上存在“同群效应”。因此,结合企业异质性在供应链管理中推行社会责任,会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内需疲软难题,研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有利于为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文章通过使用1980-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等数据,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消费就会增加0.5%,说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可以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领导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收入、职务高低等,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特质和主观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CGSS2012年数据的分析,本文检验了中国社团参与中的性别隔离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团参与中的纵向性别隔离和横向性别隔离在中国的确存在,它们受到社会人口特征、文化、非正式社交网络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社团参与的性别隔离,会加剧两性在社会资本类型和社会资本存量上的差别,维系性别之间的不平等现状。本文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顶层设计,改进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引导男女两性跨越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社团参与类型;另一方面,推动传统社团的组织改革和制度创新,促成更为开放、包容、公益、平等和自主的社团组织。这些举措将拓宽桥梁社会资本的构建空间,从而有利于性别平等在内的社会平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