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民文化与社会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爱国 《长白学刊》2006,(1):107-110
目前,造成我国社会监督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还未生成成熟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社会监督优化的精神支撑。社会监督是公民文化发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互动过程。培育公民文化和优化社会监督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是信息时代反腐的新途径,以其便捷、高效、安全、廉价之优势在反腐败工作中大显神威,尽管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是网络反腐意义非凡。网络反腐使得体制内监督不足的缺陷得到了有效地弥补,社会监督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凸显。网络反腐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制及法治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玉芳 《前沿》2013,(3):100-101
公民监督是我国行政监督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但现阶段,我国公民监督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公民监督意识淡薄、公民社会大环境的缺失,使公民监督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公民监督渠道不完善、公民监督不规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浅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已成为公民表达诉求、抒发己见、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搜集社情民意、推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产生负面效应的可能。为保障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工作。当前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网络热点事件显示了网络舆论对现实政治的巨大影响力.一方面,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形式,网络讨论具有不容否认的积极功能,它在监督公权力、反思社会道德、推动公民参与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另一方面,网络讨论中的群体极化、非理性宣泄、暴民式司法干预等负面效应裹挟其中,使人们不能不对网络舆论和网民群体抱有疑虑甚至不信任.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所具有的这种矛盾现象呢?  相似文献   

6.
徐国栋 《传承》2012,(2):24-25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它有利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利于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提升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对贪污腐败分子的打击效率和力度,同时有利于对官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但是,网络监督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信息的真伪难以核实和容易出现网络监督的幕后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8.
网络言论自由在信息时代已成为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基于网络言论的特征,网络言论在发挥推进社会民主、监督公权力以及促进社会公平价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公民或者法人的其他权利产生冲突,有些不当言论甚至危及国家安全。为保护他人权益、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国家安全不受侵犯,以完善的立法规范网络言论自由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监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之一。网络监督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表达切身利益、反映自身诉求、关注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为。网络监督作为信息时代媒体监督的新形式,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多元性和监督过程的公开性是网络监督的独有特征。网络监督有利于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诚信社会建设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公民在其中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所负责任源于公民身份之内在要求,以及政府责任的有限性。并由此确定了公民责任在于:一是要身体力行,坚持诚信从自己做起;二是对他人尤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负有诚信监督责任。在当前我国社会所形成的诚信危机中,公民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失责现象。因此,在我国诚信社会建设中,公民必须增强从自己做起的公民自我责任意识和督促他人诚信的公民监督责任意识。只有公民和政府共振形成合力,诚信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卢爱国 《桂海论丛》2003,19(6):35-37
文章从公民意识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公众监督乏力的深层次原因 ,提出了培育公民意识 ,优化公众监督的具体路径 ,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继续完善公众监督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公民监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公民监督非惟是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尤其在扩大政治民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纬度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跃升。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珍 《前沿》2010,(2):198-200
基层民主问题是我国当前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丰富的社会资本是我国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资本中的互惠规范、信任、公民参与网络等主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资本中的公民参与网络能有效地养成并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的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而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互惠有助于培养公民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对基层政治合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政策制定是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重要的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将成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指公民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政策制定的一种政治行为[1]。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公民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颖 《前沿》2011,(12):151-154
网络时代我国公民新闻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特权,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社会弱势的意见和声音有了表达空间。但是,中国公民新闻的刚刚起步,对网络的管理也正在完善之中,中国公民新闻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采取强化播客的社会责任,强化公民记者的自律和加强主流媒体的适时引导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梁惟 《岭南学刊》2011,(3):114-117
目前我国维稳形势严峻、成本巨大、信心缺乏,其重要之因在于社会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的缺失,而公民社会是填补此缺失的重要载体。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欲解维稳之困就应重视培育我国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凯伟  周波 《求索》2013,(2):205-207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我国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兴监督方式.其监督效能不断显现。它在实现公民民主权利、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形成高效监督合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网络舆论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受到法制环境、监督联动机制、利益集团、监督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因此,应该采取完善网络监督法制、构建监督联动机制、建立安全监管机制、扩大监督主体构成、克服非理性因素对监督效能的负面影响等措施,促进网络舆论监督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政策过程的基石,是政府政策活动不可缺少的智力资源,从政策过程看,目前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功能主要有政策议程阶段的民意表达功能、政策设计阶段的智力支撑功能、政策执行阶段的监督功能、政策调整阶段的评价功能、政策效果的支持功能。与之相适应,政府的政策取向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即确立以民主参与、法治、公开、社会公平、价值兼容等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政策取向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徐洪刚 《传承》2012,(14):94-95
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社会监督可以分为公民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三种形式,它们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社会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社会监督,要综合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公民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