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符号消费的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成为网络消费的热点之一,并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本文在界定了网络符号消费的含义、特点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网络符号消费行为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筠 《群众》2013,(4):46-47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的消费方式,随着互联网在我同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购物渠道。  相似文献   

3.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和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对于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研究得很不够。 有两种消费,一种是生产的消费,这种消费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另一种消费是人们的生活消费,这种消费是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中对消费资料的消费。这里讲的消费属于后一种消费。 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的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们要消费,就必须取得消费资料,因此就得把消费资料生产出来。当着消费资料被消费以后,又要支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消费时代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消费、汽车消费、休闲消费、文化消费迅速发展推动下,以“四高”、“四化”为特征,以深刻改变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为结果的新消费时代正在形成,其支柱是网络经济、汽车经济、休闲经济,其标志是网络消费时代、汽车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时代的来临。新消费时代是新经济时代的动力源,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是消费增长主动力,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6.
消费风俗学     
消费风俗学是研究消费风俗运动形式及其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反映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消费风俗,即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消费的风俗习惯,实际上是指人们所认为的关于消费过程中具有流行性、稳定性、经常性的一种消费行为方式,它往往通  相似文献   

7.
畸形消费面面观吴宝科一畸形消费的类型1、炫耀型消费“炫耀消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最常见的“社会病”之一。这种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其目的已不在于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以及正常的精神需要,而是把消费作为一种标志、一种象征———自己富有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桂海论丛》2006,22(3):64-6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伦理。这种新的消费伦理从人的合理需要、从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角度出发,力求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由贫富悬殊的不公平消费转向均衡性消费。  相似文献   

9.
杨蕾 《时事报告》2004,(6):33-3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文化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还是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及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形态。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网络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一环,这不仅是因为网络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性,更在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对城市文化形态和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文化本身的理论研究,以期在这一新文化形态的深处,总结出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思考点以帮助网络文化管理、建设、创作和使用(阅读消费…… )的各行各业的人们。 一、网络为城市提供一个新脑 人类的城市本质是双重的:物质的存在和文化的存在。网络本身则是一种文化:各种象征符号通过一种传播路径,以不同媒体的方式使人与人实现沟通和交流。因此,…  相似文献   

11.
法国作家雅克·迪泰特在其新书《生活得更富裕》中描述了加入“女女同盟”进行消费女性的特征:她们收入不菲;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喜欢旅游和文化开支。这种新的女性网络关系应被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用最少的钱享受生活。它可以避免过度负债的危机,所以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这样的消费者是“精明”、“负责”、“积极和可持续”的。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消费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电商直播消费日渐成为青年网络消费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消费往往带有从众性和冲动性等非理性消费的特点。本文以空间生产为分析视角,认为“电商直播间”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生产空间,青年网络消费行为嵌入这一空间场景中,并受其规训和形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沉浸式消费”的概念,认为电商直播的空间可见性、时间性和社交性为青年网络消费营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连接所有直播商品为媒介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在的消费场景,这一场景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涉入,并通过粉丝社群营造出一个基于消费的情感联盟,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融入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并以此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不文明的消费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消费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文明是一种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是生态文明在消费领域的一种诠释和延伸,包含着遵循伦理消费、提倡适度消费、鼓励绿色低碳消费、实施可持续消费等多重内涵。它的提出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对完善生态文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余佳  游达明 《学习与实践》2012,(11):122-127
艺术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为了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所生发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选择。艺术消费能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品味,从而满足作为有着"舒适感"的"快乐人"的普遍心理期待。艺术品味是消费者成为艺术观众的关键。艺术体验是一种提高审美品味的有效途径,人们在体验艺术的同时提升其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一个个新的质的变化接踵而至,这就是人类需要的变化。在物质丰富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类有欲望而且也有能力和条件去追求文化、索取精神产品。人们的需要正由物质向精神转移。就是说,今天人们的消费日趋主观化,消费的是一种感受而已,人们不是为消费而消费,是为感受付钱。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动力,其实就在于人们自身的体验,对经历的体会,对人生的体悟。随着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欲望的日益提高,人们体验型需求正汹涌而来,那就是时下兴起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大都市人重返大自然和新型消费理念引导下的前沿经济,它是  相似文献   

16.
消费,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不过是人再生产自身的一种方式。人在什么意义上进行消费,他就在什么意义上把自己再生产出来。但消费并不是人的一种自满自足、自我规定的行为,它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而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社会生产,这取决于他们的需要,所以消费的性质应该...  相似文献   

17.
略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 ,从本质上说 ,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 ,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消费 ,则要提倡可持续的消费 ,绿色消费问题应提起充分注意。绿色消费理论是一种“人与自然消费观” ,既强调消费的决定作用 ,又强调消费及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 ,对于发展消费经济 ,提高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使其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经常遭受一些诸如网络消费诱导、网络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网络物流侵权等新的侵权形式,消费维权遭遇取证困难、申诉无门、维权程序复杂、格式合同、电子支付风险等难点。因此,可在目前相关立法、司法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网络消费侵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广登  林于良 《前沿》2013,(7):168-170
受西方消费主义范式的影响,中国社会奢侈消费之风日盛、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生态消费范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观念,它在满足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要求,为中国走向生态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道路选择必须冲破消费主义范式的包围,在消费制度、消费价值观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的出现 ,人们正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他们与外界的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同时 ,人自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也在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出现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 ,网络重塑了某种“网络公民”的人格形象 ,另一方面 ,人们适应网络生活创造了许多在传统社会中所没有的文化景观 ,他们用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内心的感受、用新的行为方式来制造虚拟世界的美和情感。这一切 ,无不体现出一种新文化的态势和新文学的前景。人们惊讶地发现 ,电子传媒已经进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并且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正在对社会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