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沉重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具有中国品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就要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普遍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带有中国的特性,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是本土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四条路径得以实现,这四条路径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路径、实践路径、解释路径和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一直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所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依据,而且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深厚的实践基础.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崭新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显现其"世界化"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及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主体的自觉活动,他们各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素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艾思奇与叶青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论争,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能否中国化展开的。这一论争,对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推动中国抗日战争的不断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重温这段历史,对于今天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工作者来讲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的伟大历史成就,不仅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旗帜,也深刻启示着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探索。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互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先天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必然需求;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特质与内在的契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可能性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的前提、内容以及互动的意义,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蓉 《传承》2010,(18):36-37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在"相结合"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剖析——基于内在结构与矛盾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主要从“相结合”、理论创新等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科学哲学家伊莫尔.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剖析具有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存在马克思主义总的指导原理的普遍性与中国实践的具体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在性坚持和“辅助假说”超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是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分不开的.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凸显其实践性;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交融凸显其民族性;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和而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对话与借鉴凸显其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在"相结合"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应有之义。忽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的研究容易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片面理解。用奥克肖特的政治认识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使我们从另一种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的意义:它指引我们在政治领域摒弃教条主义的危害。只有对实践知识的准确把握才能使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现东  唐胜兵 《前沿》2011,(22):62-64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和光辉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追溯这一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形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的理论态度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宋一 《岭南学刊》2009,(1):13-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包括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物质结构,中国与国际之间的层次结构,领导与民众之间的主体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理论之间的横向结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结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发展结构六个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来说,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转折性意义,这一总的历史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其具体的历史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一波三折,凸现曲折性和艰难性;"路线"斗争空前激烈,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摆脱自发状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走向独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三是使中国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包括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艰辛开拓的实践形式.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历程,对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未来中国建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加定型化、成熟化的这一跨世纪伟大工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建国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适应革命的客观需要,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在建国后则把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教条化,力图使实践适应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分析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世界;从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文化自觉的过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文化自觉的进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文化自觉对于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启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新时期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误解,揭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中国化”特色,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