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为了解我区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2003年10月13日至19日,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何劳主任一行9人,赴崇左、来宾市就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进行了考察。在考察中,我们看到,两市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开发本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仍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一、崇左、来宾民族文化资源基本…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开发是关系到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提升我国和西部文化软实力,事关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西部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创新都有着密切关系。加强西部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文化建设,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要高度重视西部民族文化生态实施的开发与保护,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资源宝库的一支奇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利用。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应以科学理念为先导,以协调发展为重点,以目标定位为方向,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以优化环境为条件,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州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着力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族村寨,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使民族文化得到可持续的应用和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论广西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个民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随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 ,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对民族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给民族旅游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 ,影响了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处理好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 ,坚持保护先于开发的原则 ,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 ,方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为。然而市场经济也对民族传统文化构成巨大冲击,在开发利用中常出现侵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权利、伤害民族感情的事。对此问题,现有知识产权法保护存在明显不足。民族地区政府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的法定代表,应充分利用政府行为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同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维护民族传统文化权利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贵州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对这些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关系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是贵州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彩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肖迎 《社会主义论坛》2005,(8):39-40,21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来记录和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凉山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但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带动的生态文化旅游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充分认识民族文化资源的存在价值和经济价值,保护、整合、利用好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带动凉山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凉山州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承续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积淀,是一个地方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海南,冼夫人崇拜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也显得丰富多彩。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促进民间信仰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其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展开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该村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保护开发以及文化教育方面发展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均、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力度不大、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是较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国社会整合力的重要基础。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力度;强化民族文化的创新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4.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关系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云南丽江自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承续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积淀,是一个地方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海南,冼夫人崇拜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也显得丰富多彩。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促进民间信仰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其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支柱产业,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和经济特性的特殊事物。本文结合印江实际,探讨民族文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发挥优势,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宁市民族节庆丰富,保护和开发南宁民族节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亦能丰富人们的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开发民族节庆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节庆进行品牌打造,在传承传统时亦要注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市场经营模式,让民族节庆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中,坚持文化基础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开发相结合,坚技弘扬民族文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走过了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云南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云南省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战略相结合,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基本实现了从客位保护到主位传承的转变,形成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云南模式和云南经验。政府的主导,学术界的探索,系列工程的设施,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绩和经验,我们信心满满;展望未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任务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强权文化力图独霸世界的态势下,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至高的责任和神圣而共同的任务。如何通过抢救与保护、解决好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紧迫问题。本文将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纳雍苗族“滚山珠”为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