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政府对“四化”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城中村”改造,是为了加快西安向外向型城市发展的建设步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对城市未来合理规划所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实施“城中村”改造,无疑是实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关键。自从2002年西竞市政府提出城中村改造。而且实施城中村改造以后,不仅使该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历史性的改善,还可以提出许多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提高了城市的品牌形象,使村子周边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  相似文献   

2.
改造城中村,是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平台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继续保持关键在提升城乡统筹力,空间在城郊,潜力也在城郊。因此,必须把城郊接合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着力打好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3.
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的存在是我国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迅速向周围城郊农村扩张.导致“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中村”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处理拒迁户问题中,有关部门如何确认、依法解决拒迁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潘向泷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08,25(5):113-116
广东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利益的趋动和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城中村的改造与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目前,首先,要加强城郊村落建设规划的落实,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新的城中村不再产生;其次必须认识到城中村的改造成本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支付的,必须加快城市廉租房的建设和城中村的改造步伐。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给城市建设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顺利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和消防设施改造,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及时建立起新的合作与整合机制,从而实现"城中村"与城市的和谐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变更及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是工作不仅关乎城市的良性发展,更是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是导致城中村改造无法顺利开展的根本原因,明晰土地产权则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综合多方研究成果及各地实施经验,以明晰土地产权及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切实保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就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产权变更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盛晓洁 《法制与社会》2013,(14):210-211
城中村是城市郊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中村改造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改造的效果并不全尽人意,尤其在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方面存在两极分化问题,不同地区的拆迁补偿标准、方法差异大。因此应该总结改造成功的典例,制定统一合理的补偿安置措施,实现社会公平,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出现大量的"城中村","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问题日益凸显。"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适时引导,从而真正加速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步伐。本文从城中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里的城中村问题应运而生。本文结合株洲市的实际,从探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多种消防安全问题,并就如何改造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建议,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之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项战略任务。城中村卫生状况较差,社会治安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南昌作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省会城市,正视和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不但可以维护和提升南昌城市形象,而且可以打破城市发展"瓶颈",为城市经济腾飞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特有现象,城中村的形成原因和现存问题都是多方面的,其中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城中村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导致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完整甚至主体缺位,城中村集体土地流转受限。城中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创新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明晰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权能实化以及城中村土地所有制的创新。明晰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权能实化的主要做法是量化分配集体土地资产,政企分开,成立股份制公司统管城中村的集体经济。城中村土地所有制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整体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周边地区或城市内部的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实行集体土地国有化改措。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少虹 《时代法学》2010,8(4):63-67,98
城中村改造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法律关系复杂,而土地问题是顺利改造的切入点。本文从城中村土地的现状特征入手分析改造中土地制度存在法律缺位及缺陷问题,从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建立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探索建立有效的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十年中国城镇化进入了加速时期,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城镇化”上升为实现经济转变方式.广州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三旧改造亦在推进.脏乱、逼仄、不体面,这是赤沙村;鸡犬相闻、宗亲血脉、成本低廉,这也是赤沙村.作为城中村典型,如何将其平稳变身为城市的新鲜血液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以广州市赤沙村为样本,试图揭开城中村改造举步维艰的深层原因,并据此为改造提供客观、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改造是21世纪中国市长们经营城市的最重要的工作。但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地方财政、开发商、村民三方激烈的利益博弈,所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地创造了五花八门的经验,征地补偿标准差异也相当悬殊。尽管村民对待城中村改造态度不一,但政府强势推进的态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杜亚涛 《法制与社会》2012,(26):205-206
城中村改造,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失去基本的土地保障,就业困难,抗风险能力低,形成”新三农”问题.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从征地补偿、就业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对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林 《行政与法》2012,(5):75-79
进入新世纪以来,被冠之以民生之策、发展之路、文明之举的城中村快速改造运动遍及全国,但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地方政府被认为是这场运动的最大推手。本文通过对分税制实施与土地财政形成的制度背景,土地政策紧缩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压力,压力型体制与晋升博弈的政府结构性因素,大事件驱动的助推力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8.
蔡楚泓 《法制与社会》2011,(31):181-182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中村”问题凸显,日渐成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泉州市城区东部的淮村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淮村为例阐述在加快“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安大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总投资高达162.4亿元的14个行政村今年将面临全面改造。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杜绝各个环节腐败,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魏秀玲  孙帅 《政法学刊》2011,28(2):10-16
城中村是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城中村改造中的违法建筑,特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建造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筑行为的相关规定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对城中村违法建筑的处理应该遵循尊重历史、物尽其用、维护法律权威、比例原则等几项基本原则,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应采取确认产权、依法没收、临时使用和依法拆除等具体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