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欣 《前沿》2008,(7):180-181
《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杂揉了天命论、天人感应、神仙方术等神秘主义内容,但其关于“德”的思想“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特别凸显了臣民之德在德治实施中的重要性和对臣民进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表现出了同儒家德论传统之间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2.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2,15(2):79-80
一、“以德治国”内在地包含“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治理国家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不可分割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中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德”是“以德治国”之内核。作为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之“德”不只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包括理想信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包括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社…  相似文献   

3.
刘福享 《创造》2009,(1):45-45
“为民之德,为民之情,为民之能。”三者相互关联,互为作用,它们共同铺就了为民之“道”。“德”为官之魂,只有为民之德打牢了,对老百姓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  相似文献   

4.
何大吉 《求索》2011,(9):136-138
老子运用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虚拟“自然无为”之道并将之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运行活动之则,以此规约人的安身立命,构建他的社会蓝图。因此,《老子》这部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虽没有出现“人性”一词,但老子的道家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的终极关怀,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便成为老子对人性的最高追求,自然人性思想也必然成为该部著作的支撑点和主导思想。本文就人性浊化的原因、后果及自然人性的回归三个方面浅析老子的人性思想,体味老子“道”“德”之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儒家君子之学的主要开创者。其中,《论语》学而篇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理解孔子论学的主要文献依据。然而,由于语录体的言简意赅,缺失语境,很不容易确切解释。学界对“学而时习之”的不同解读,造成对儒家君子之学的具体工夫进路产生分歧。近年来,潘德荣教授基于其对中国哲学传统中孔子诠释思想的理解所提出的“德行诠释学”,为理解孔子本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工具。根据德行诠释学中立德弘道的价值导向与以“行”成“德”的实践路径,《论语》“学而时习之”章不仅具有学以成人(君子)的中心思想,也契合从德到行再由行到德的德行诠释学理念。而分析“学而时习之”章的句际逻辑关系,可以为从德行诠释学视角理解“学而时习之”章提供合理性证成。  相似文献   

6.
伍揆祁 《湖湘论坛》2002,15(6):80-8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本质、最核心的是“德治”思想。儒学家们以“性善”为理论假设,以“仁政”为基本准则,以“和谐”为价值目标,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德治”学说。尽管这套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但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行政一般、社会一般的行为规范,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可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德治”提供有益资鉴。一、儒学“德治”思想的理论观点“德”是“德治”之内核,而“德”作为“类”的一种标志,表示的则是人性的一种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7.
一、高素质公安人才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指明了方向。这里讲的高素质公安人才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离开德讲才,或离开才讲德都是片面的。“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司马光的人才观原则上是正确的。古今中外,不同阶级的人才观都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对德和才的具体内容的界定有所区别。毛泽东同志曾经用“又红又专”界定人才。邓小平同志多次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手软,一手硬。认真回顾一下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从…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6,(5):8-8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做人要讲道德。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固之基。做人。应该身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德为官之魂。官德就是从政道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共产党人的“官德”做出了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官”,关键在“官德”,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良好的“官德”可以教育、感化、激励人民群众,从而使我党有效地实施以德治国。古人说得好:“君子之德风,庶民之德草,草随风倒。”就是强调当政者的道德在老百姓中的教育、感化和激励作用。我党历来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搞好思想作风建设看成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危和人心向背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每一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一切都好办了。”江泽…  相似文献   

10.
诚信人之根本,商家之根基。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与人不以诚,则丧其德而增人之恕。白领丽家家居商场自2004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商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购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遵循“诚实守信”的服务经营理念,给企业注入了强壮的生命力,使企业发展根基日益强固。  相似文献   

11.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原则。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德与才,德居首位,德为才之帅;有才无德,“才”亦可能误入歧途,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出在“德”上。如何考察评价干部的“德”,是一个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潘春华 《群众》2014,(12):88-88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领导干部的“德”看似无形,却力量无穷。综观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有形的正能量,他们所坚守的精神家园、诠释的道德内涵,对社会文明风尚和道德建设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常修为政之德。  相似文献   

13.
要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要以理服人,无论大官小官,权力多大,都得讲这一条。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理讲明说透了,人们会理解和接受的。笔者提出“要以德服人”,并非是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其目的在于突出或强调一下,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和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者,指“德行”、“品质”和“德政”之类。理,便是大道理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面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诸葛亮对刘备忠心不贰,大概与三顾茅庐之德有关,同样,诸葛亮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相似文献   

14.
为『民奖新风』叫好在德清,我们看到了“民奖新风”的现象,更看到了“民奖新风”所蕴示的道德标量。我们不禁为“民奖新风”的“德清现象”叫好。“民奖新风”, 好就好在体现一个“新”宇。新风范。过去,农民的形象往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农意识”成了农民的代名词,而今德清农民树立当代新农民的形象, 他们以纯朴之思想,善良之品性,启时代之觉悟,尽社会之责任,从自己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曰:“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德是指人们的人格、品行、道德修养.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在考察任用干部时,强调“德、勤、能、绩、体”五个方面,“德”始终排在首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这说明在当今社会“德”对我们每个人、每名官、每个群众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13,(10):F0002-F0002,I0001
德清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县域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3万。 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之美誉。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特别是“德法兼修”理念的凸显,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德主刑辅”思想,对我们重新思考厘定“德”“法”的作用、把握处理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具有启示意义。基于“德主刑辅”思想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需要我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注重寻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关联点,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情感教育感化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世纪开端,选拔任用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担负起新的世纪发展历史重任的领导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直接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坚持德与才的辩证统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才用人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小平同志选拔任用干部思想的核心。当前,必须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反对“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错误倾向。江泽民总书记最近也指出要加强“德治”,古人也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学思想的基本原理。“三为”原理中,“人为为人”是东方管理思想强调的管理精髓,而“以人为本”和“以德为先”是其文化基础和保证条件。“人为为人”强调管理者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行为和修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员工的能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其管理精髓充分体现了利与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系统地阐述其经济思想。它实际上就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所阐述的某些经济思想,仍然很有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如“无为”的经济哲学思想、商品交换和商业经营的思想、人的经济行为为利益所趋动的思想,以及利润、利息作为能否从事经营的标准的思想等等。下面就这些思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经济哲学思想:承“无为”、去“无欲”在《史记·货殖列传》开篇,司马迁就引了《老子》的一段话:“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