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上的高空抛物、坠物,主要是P指高层建筑的人为抛掷物、自身脱落物、悬挂搁置脱落物等。高空抛物、坠物易对地面人与物造成巨大的伤害及损害,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明确对高空抛物、坠物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空抛物、坠物”,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看似“远”实则“近”的现实话题。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经常用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形容遭遇高空抛物、坠物的风险,这种“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让人行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安全感几乎为零。有数据表明:一个30克的鸡蛋从4楼抛下来就会让人起肿包;从8楼抛下来就可以让人头皮破损;从18楼高甩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针对“高空抛物、坠物”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多年来,专家、学者及一线司法人员从建议司法介入到呼吁加大处罚力度,呼声从未停止过。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而且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从无到有、从宽到严、从粗到细,对“高空抛物、坠物”的探讨,正在法条中体现得越来越多。201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如果不出意外,在即将召开的今年两会中,获得通过的民法典将再次明确“高空抛物”的安全保障责任。届时,高空抛物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3.
现行《侵权责任法》第87条对无法查找到肇事人的高空坠物导致损害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连坐"给予补偿的规定,由于现代城市社会的陌生人化以及高空坠物事件发生的瞬时性,不可能具有该项规定支持者所设想的激励揭发真相功能。为形成预防激励,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应当废止这一法条。我国应在用保险制度兜底的基础上,对此行为加重处罚力度,加强行政监管,用严厉的刑罚震慑行为人,用严密的日常行政监控督促行为人,用强大的社会舆论引导行为人。只有这几方面内外结合,才有可能解决这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白木  子荫  奕新  庚晋 《中国减灾》2002,(3):52-53
笔者从最近一两年的媒体报道中发现,高空坠物伤人事件屡有发生,并且很多酿成大祸,便辑纳在一起,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4)
正智能捕捉和轨迹复原解决了长期以来高空坠物取证难的问题,智能监测可以降低坠物风险和损害,"一网统管"则实现了城市全覆盖和实时监测。高空坠物危害严重,取证和追责难度大,长期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城市治理的痛点与难点。对此,上海市组织开发了高空坠物管控系统,并纳入全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体系,用现代数字技术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17)
正禁止高利放贷、防止性骚扰、防止高空抛物坠物……完整版民法典草案的诸多新看点值得关注。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5月23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民法典呼之欲出。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进一步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到合理确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民法典草案的诸多新看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时间的长河里截取短短数日,便能轻而易举地搜寻到这些信息。连续几起高空抛物、坠物致人死伤的悲剧在繁华的都市里不断上演:2019年6月13日,深圳福田区一个小区内,一名5岁男童被一扇从高空坠落的玻璃窗砸伤头部,被紧急送医。由于伤情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离世。2019年6月19日,南京东宝路8号时代天地广场,一名放学回家的10岁女孩儿被高空抛物砸中头部。  相似文献   

8.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微观天下     
正高空抛物入刑是一顶法治"安全帽"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提出16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据新华网)【评论】"舒圣祥":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及时而必要,对于遏制屡禁不止的高空抛物行为,无疑是一记法治的重锤。唯有以法律手段严惩,对高  相似文献   

10.
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来,高空抛物伤人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大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何改善高空抛物屡有发生的窘境?面对错综复杂的事后赔偿、追责,是否能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社会关注度极高。2019年12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从高空坠物到产品质量损害,从网络诽谤到环境污染……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侵权行为,人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2009年末,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该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行动宝典”,使从前曾困扰人们的诸多困惑和疑难问题有了依法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漫画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如一个从高空自由坠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几十年里产生的知识,就能超过以前所有时期人类知识的总和,而这个时间还在迅速缩短,很快就会变成几年、几个月……这就是现代。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高空抛物、坠物"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城市毒瘤"。高空抛物的不法行为时常发生,污染环境的同时给过往行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不绝于耳。而监管措施和监管技术不到位,给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关于禁止高空抛物及高空建筑物坠落物品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高空抛物一直是让住户烦恼,让物业闹心,让路人担心的问题。二是高空抛物除了污染环境,更可能导致火灾、伤人等严重后果。意外之祸教训惨痛,市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带来人、财、物的大流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安形势必然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公共事件发生后,究竟什么样的调查机构给出的结论,才会让人们相信它的调查结论最为接近事实的真相?国际上,已经出现了真正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并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我们是否也需要呢?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群体事件之别见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惟 《岭南学刊》2010,(3):118-121
当前西方国家群体事件频繁、规模庞大,但却往往是和平收场;我国群体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小,但却往往失控。区别的产生源于中西契约社会发育程度的不同。加快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是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我们应增强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尊重民意等契约理念以及加强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的微博不是2010年才在互联网上诞生,但这一互联网工具在过去的一年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影响又是如此深刻。网民通过微博围观再加上媒体的参与,使一起起原本马上会湮灭的公共事件,完全暴露在网络上,部分改变了某些公共事件的进程。于是,我们乐观地说,“围观改变中国、”但这样的口号又是如此熟悉,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高空抛物?高空抛物是指一P些人从高处抛出物品。一般来说,构成这一问题的高空抛物主要是从高层楼房中抛出物品。由于楼房高度较高,仅仅抛出一个鸡蛋,都可能会对人员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因此,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建筑高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层建筑居住和办公,高空抛物引发的社会风险越来越大,有关高空抛物致死、致残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各界对治理高空抛物问题、遏制高空抛物社会风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17)
正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民法典草案第七编"侵权责任"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日常生活中,高空坠物、网络侵权等事件时有发生。当民事主体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侵权责任。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编在总结现行《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作了补充完善,回应了民生热点,填补了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20.
舒缓“社会张力”的主渠道在哪里?在人大!全国政协委员郑楚光在政协全体会议上表示,社会张力过大危害中国社会和谐稳定,舒缓社会张力是国家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郑委员的解释,“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社会张力过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如:聚众围堵政府机关的群体事件,执法人员的粗暴执法事件,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以及开胸验肺、断指申冤等极端维权行为。为此,他要求人大发挥作用,为“社会张力”建立制度缓冲,为民意表达提供法定渠道,落实民众的权力,成为民众监督政府、表达意见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