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朱伟  李芳 《前线》2023,(10):47-50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思维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全过程,学习借鉴各国主要城市韧性建设经验,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问题,从战略规划、空间布局、机制创新、实施标准、技术赋能五个方面系统推进,探索北京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风险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韧性城市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从环境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等维度分析城市韧性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应对。并基于当前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凸显,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韧性文化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执行不力,治理思维能力欠缺;城乡差异明显,个体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冗余设计,着力提升环境韧性;广泛宣传教育,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努力提高社会韧性;优化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组织韧性;地区协同发展,多元保障支持,着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2024,(1):27-40+165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韧性城市理念的兴起和理论的日趋成熟为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通过对韧性城市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梳理韧性城市建设的国内实践和相关研究,分析韧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价值,研究近年来广州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问题,进而提出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6.
《求实》2021,(6)
从现代风险社会的发展特征来看,提升社区应急管理韧性是夯实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借鉴"韧性城市""韧性社区"理论,搭建强调主体能力发展、网络化参与、巩固社会资本和注重数智治理的韧性治理可以发现,该模式依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全面关注脆弱性群体、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等行动策略,构筑基层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了城市应急治理效度。然而,要建立具有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需警惕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会资本分散、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及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问题。迈向韧性治理,实现社区在多元风险情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有利于改善城市或区域应对突发公共风险的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随着社会治理中心的下移,韧性社区成为社会系统研究的最新理念,也是韧性城市的精确演绎。韧性社区是指面对常规性灾难或突发事件时,社区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带领全体居民克服灾难带来的不便与困难,灾后逐渐恢复社区的正常生活与秩序。风险社会时代,韧性社区需要具备危机来临前的预判力、应对危机时的抵抗力和灾害过后的重构力。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韧性社区建设为社区增强韧性、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王伟  刘泽锋 《探索》2024,(1):41-5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是指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存本能与精神品质,具体表现为居安思危的意识、自强不息的气质、自尊自信的品格、创新务实的精神、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共同体结构的外柔内韧,即社会层级结构中的家国一体传统凸显整体的向心优势,以及民族关系圈层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巩固持久的文明核心;另一方面则源于功能上的有序调适,即大一统国家的荒政与体制变革建构出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的制度机制,思想传承与教化则强化共同体成员的韧性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历经淬炼,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得以彰显,并熔铸于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之中。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给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带来全新的挑战。对此,必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韧性建设;突出韧性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韧性功能;立足“两个大局”的时代大势,积极转变韧性策略。只有在变中求稳、稳中求进,不断强化韧性的张力与应力,才能真正维护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最终助力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韧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治素养、品质和能力,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分析视角。从内在表现看,坚守原则和边界的底线意识、强大的因时应变和环境适应能力、卓越的自我革命与改革创新本领、强大的耐挫抗压与转危为安能力、恒定的奋斗意志和稳定的执政根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韧性。这种韧性是坚定的人民立场、卓越的理论思维、真实有效的民主制度、开放包容的政党胸怀和气度、中华文明韧性基因的涵养等要素共同铸就的结果。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严密和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忧患意识、持续推进自我革命是增强和维护党的韧性,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关键之举。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韧性研究,阐明党的韧性的主要表现、生成机理及其维护路径,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的理论视野,又有助于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走向百年大党强党的内在基因和密码。  相似文献   

10.
提升社区治理韧性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创设和谐人居环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提升社区治理韧性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作为重要抓手,深入研究和遵循社区治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行动方向上,注重提升基层党委的领导力,充分激发内生性资源,实现以党员下沉引领矛盾处理的身份特征,弥合基层政治工作实践的有限性与治理有效性要求之间的张力;构建多元治理主体风险防控的共识力,通过积极动员、资源互补的方式凝聚力量,贯彻落实社会治理政策的基本思路;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情感力,通过激发群众情感共鸣,夯实社区善治的微观基础,丰富韧性社区构建的实践经验与学理要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韧性,通常是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发展现象。它不仅有利于个体从危机中迅速恢复身心健康、适应生活,也能促进个体在维持正常心理状态下逐渐完成心智成熟。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普及的潮流下,心理韧性理念逐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式,通过贯穿在危机干预前后各个阶段的针对性措施,最终帮助个体形成稳定的心理韧性积极品质,提升日常生活抗挫力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刘松 《山西青年》2022,(5):196-198
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倡将每个人看作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全面关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采取积极引导的方法,促进个体生命力健康的发展。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下,不仅会关注个体的身体发展,同时也会关注心理健康。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韧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站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上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本文主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角度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各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嵘均 《探索》2022,(1):125-135
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现代社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必要之举。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在住房、交通、垃圾处理、社会冲突、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控乃至社会个体和群体心理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和危机。为此,"技治主义"城市治理范式需要进行适合人类时空变化发展的重构与转型,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方式来建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背景下韧性城市治理范式,其重中之重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融通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挖掘城市治理的内部韧性以发挥共治优势、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并动态调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措施,构建适应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理念,形成"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普遍共识和实际行动,在充分考虑和评估城市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自然、关注人性、关注生命,加快韧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增速快、水平高、差异大和结构稳的显著特点。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凸显,老龄社会健康风险成为亟待关注的重要治理议题,传统治理模式效果欠佳,需要引入韧性治理以快速、积极和高效地应对风险冲击和挑战。中国老龄社会健康风险是在人口老龄化迅速加深和老年群体健康问题显现双重叠加下产生的,以老年人健康问题为核心,给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高度不确定性、损失性和复杂性的多维风险,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全人群全周期性等特点。为此,老龄社会健康风险的韧性治理需要以老年群体韧性实现的动态过程为核心,以全人群全周期、动态调适和分类管理为原则性理念,以过程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多元主体协同为基本结构,以预防、减轻和化解健康风险及其后果为根本目标,化危为机。未来,中国在老龄社会健康风险治理上还需要坚持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视角,为健康老龄化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就业挫折感日益明显,职业韧性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应对就业压力。职业生涯理论为大学生做出职业发展的正确选择提供支持;归因理论为大学生建立正确职业挫折归因模式提供指导。文章综合对职业生涯理论和归因理论的思考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意识、将社会责任纳入大学生人生主题以及对大学生不良归因偏好进行归因训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职业韧性。  相似文献   

16.
徐圻 《当代贵州》2014,(6):58-58
在我看来,“手不释卷”应该是所有时代读书人的标准像。不管世界上的阅读方式,或者说帮助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进步”,古典的阅读习惯是不应该改的,那就是:手捧书卷,或正襟危坐,或半倚半靠,或干脆躺在床上,翻着页码,或津津有味,或心不在焉,徜徉于印刷文字的世界中。公平地说,从便利、快捷地摄取信息的角度讲,传统的阅读方式肯定是落后的。比如电子书,一个小小的U盘就可以把所有的世界名著都存储进去,携带、翻阅都极为便利。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面临着由"供给侧改革"转变为"内生性发展"的职业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四个方面的职业韧性内涵。在全媒体的时代境遇下,辅导员职业韧性存在职业信仰模糊、自我效能消解、风险应对弱化、职业依赖渐强等现实困境。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分别从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职业化发展的方向自信,优化体制机制、构建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依托,提升媒介素养、构建专家化发展的成长路径等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杨睿智 《探索》2024,(1):53-64
韧性在文化观念场景与学术话语场景中形成了既联通又相异的丰富意蕴,就后者而言,韧性已经成为诸多学科关注的重要概念,指向特定事物应对外部风险的适应能力。以政治学视角对韧性进行理论化的加工与透视,有助于探知国家治理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深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解。在系统梳理与有机整合政治学视域的制度韧性研究、政党韧性研究、国家韧性研究、治理韧性研究的基础上,在政治学对国家治理议题的知识建构与核心关切中,在韧性概念的基本内核与通约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明确将国家治理体系韧性的基本意涵界定为: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敏捷适应和有效规制,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优化的能力。从对概念的澄清出发,一方面,基于韧性呈现的情境与韧性呈现的要素回答“韧性何以识别”,基于所有可持续国家治理体系的普遍性质明确“韧性何以定位”,基于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与国家性、行动体系与政党韧性、价值体系与韧性精神的交互关系探究“韧性何以生成”,进而实现对治理体系韧性的理论化阐释;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困境、技术变革风险、群体关系危机、价值多元挑战、体制内部腐化、外部环境骤变与国家治理体系“冲击—应对”的互动,解析治理...  相似文献   

19.
张妍妍 《山西青年》2024,(4):141-143
高校辅导员心理韧性是近年来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新兴关注点,但有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首先,文章对近20年来心理韧性方面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心理韧性的内涵、测量和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其次,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特点系统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心理韧性的内涵、结构和测量及影响因素;最后,对高校辅导员心理韧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克服传统研究系统性、长远性不足的一种新型理论框架,韧性治理聚焦全过程治理的应对能力,具有整体性治理、协同性治理、适应性治理、内生性治理等系统性治理优势,是消除运动式治理、依赖式治理、跑腿型治理、谋生式治理及模仿式治理等乡村治理脆弱性隐忧,实现乡村善治的理性选择。基于韧性治理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嵌入-融合-实践”的逻辑,韧性治理的机制韧性、社会韧性、技术韧性、经济韧性和文化韧性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对治理体制、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基础、治理文化的要求高度契合。新时代乡村治理要着力推动常态化治理、协同化治理、数字化治理、造血式治理和内生性治理,全面增强乡村治理韧性,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