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2—2015年30省省域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一门槛值且低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不显著;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出口最终会促进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武义青  姚连宵 《前线》2023,(4):61-64
衡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从经济增长的源泉看,既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也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把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引导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范资本运营、提高资本产出率,以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兵团经济增长的总量生产函数,借助索洛增速方程衡量投入要素对兵团总体经济的贡献,具体测算了资本的投入、劳动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赖于要素的投入,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的人力资本还很缺乏,技术进步对兵团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周丽莎 《先锋队》2016,(5):17-18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落实……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落实。第一,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国经济逐步进入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推动经济发展由以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生产率提高为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宋洁尘 《前线》2013,(3):34-36
一个经济体产出的增长速度取决于全社会投入的资本、劳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也就是说,如果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最佳方式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通过内生的技术进步来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无疑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要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本国的研发投资(R&;D)存量,而且还依赖于国外R&;D的溢出.实证分析表明外国直接投资(FDI)溢出效应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来说要小于国内自身R&;D资本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85-2007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并低于内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按来源地分类检验表明,相对于海外华资,来自西方国家的外资在更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下滑是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支撑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正在消失,按照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很难找到经济潜在增长动力。因此,挖掘新的潜在增长点,提高潜在增长率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核心是通过供给侧改革突破要素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制约。贫困地区作为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资源开发潜力大、要素供给潜力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空间大、城镇化发展空间大等发展潜力。在新常态背景下扶贫不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应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以扶贫为手段,恰当运用各类扶贫措施积极挖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达到增加要素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的,形成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曾帅 《当代贵州》2022,(12):4-5
近日,位于贵安新区在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安中心项目,B、C栋大楼正在进行室外环境、设备调试等收尾工作,不久即将投用.随着科创城建设的加速推进,贵州布局数字产业的一个新地标也正在形成.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无穷动能.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间品的垂直创新假定,通过由创新企业引领追随企业实现产业技术升级的路径刻画,建立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需要,提出推动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显著提高,需要重新审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借助非参数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扩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指标,从动静态角度测量2002-2009年中国国有企业经济的运行效率水平,并从产权结构的角度比较分析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运行效率.研究发现:新时期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低效论”是站不住脚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高开、低走、又上扬”的U型发展模型.为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向公益型和竞争型分化,实施科技创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黄忠平 《唯实》2007,22(2):44-47
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这保证了我国经济近二十几年以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增长。未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持续约20年,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继续鼓励资源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流向高生产率的工业与服务业部门,同时积极鼓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以及加强服务业的开放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台湾1986—2007年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及源泉,台湾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已从资本与技术双向驱动逐步向技术推动转变。对当前台湾农业而言,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实现持续增长与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征文 国家对企业实行简政放权以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行为受到的监督制约,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监督。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加强监督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有的担心“查处一个人,搞垮一个厂”;有的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担心加强监督会影响本地的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的认为只要企业能赚钱,个别人得一点、玩一玩、赌一赌甚至有明显作风问题等都是小节,怕加强监督会影响其积极性;有的怕监督会得罪人…  相似文献   

17.
政府债务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本文基于51篇地方债务文献的729个效应量,运用元分析方法发现我国地方债务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加权平均效应量约为0.10.进一步的元回归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一般会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债务的边际效用递减.我国西部地区和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对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赖于经济增长主体——企业的目标和行为的转变,企业目标和行为的转变则必须通过企业管理重心转移来实现。如何实现这一转移?仅靠企业自身的调整还不够,还必须调整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本文从实际出发,在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两个方面提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组织企业管理重心转移的具体设想,有一定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有关资料表明,1952年到1993年,我国农业年均增长3.91%,其中农业总要素投入年均增长3.43%,农业要素生产平均增长0.48%。也就是说,增长份额当中,总要素投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高达88%,而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由此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其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经过改革开放3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