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2018,(6)
问题对于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科为依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基本形态。公共管理学的兴起是回应时代问题呼声的结果,其发展史就是问题展开和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历史与现实实践表明,如果能很好地回应时代问题的呼声,公共管理学就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如果脱离了现实的问题情境,公共管理学就会陷入身份危机而不能自拔。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对各学科共享的问题贡献自己独特的学科视野。以问题导向重构中国公共管理学,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冲破学科的局限,自觉吸纳和配置多学科的学术资源。如何既能直面问题本身,又能彰显公共管理的学科特色和突出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贡献,是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8,(6)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服务实践。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范式而言,可以从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出发,以公共事务治理为主线,考虑时间因素和方法因素,建构一个基于行为、制度与秩序的统一框架,用于知识开发和积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而言,可以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决策、执行和监督、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组织、制度和秩序、城乡治理、公平正义、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等作为研究重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研究相比,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自觉、方法科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3.
王淼 《山西青年》2022,(5):48-50
“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这对传统的单纯语文学性质的俄语学科形成了挑战。对于商科院校的俄语专业来说,多学科交叉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发展的机遇。本文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俄语专业为例,试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实现俄语学科与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首先要把握住的是,这个纲领性文件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对公共管理学科的高要求——怎么观察我们国家的治理实践,怎么把握这一实践并找到其中的规律,怎么能够引领我们的实践?现在很多时候理论往往落后于实践.《决议》体现的历史观点、系统观点、发展观点、辩证...  相似文献   

5.
<正>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当今中国公共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挑战。本期杂志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略。尚虎平的《中国本土"红色管理学"初探——从委托绩效目标的把握看现代中国公共管理之魂》一文,对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公共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审视了那个时期公共管理成功和不足的经验,寻求启示人们在当今时代继续前进和改革的素养。他的研究使用思辨的方法,从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积累了大量公共管理实践新经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更是为公共管理学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分析,旨在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以中国知网1985~2018年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时间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方面,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部分机构合作紧密;核心作者集中发展的稳定阶段,作者间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热点主要有行政改革、创新、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人才培养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围绕新常态等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是公共管理学的未来趋势;如何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寻求学科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分支学科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研究是现代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一个具有关键意义、多学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哲学视角下的“公共性”主要聚焦于对人的存在条件及其实现方式的批判性反思和理性把握;政治学视角下的“公共性”更关注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及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共性”聚焦于结构制约下集体行动内在的“公共意蕴”;城市学科视角下的“公共性”主要聚焦于公共空间的“空间正义”及其社会价值。“公共性”在不同研究领域中拥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多为问题导向的定性研究,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成果。“公共性”内涵需要随时代发展,“公共性”议题需要推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中国“公共性”研究需要拓展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方法的当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思想方法上正发生着以下4个侧重点的转变:从侧重意识形态取向的研究转向重视学术性取向的研究;从侧重思辩的封闭式研究转向重视实证的开放式研究;从侧重分阶段研究转向重视整体研究;从侧重单一学科研究转向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这将促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行政区治理模式面临着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已经不适应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园区多种风险叠合,多种公共问题杂合、难以提供即时持续的管理服务等,因此,必须加以调整.从所面临公共问题的跨区域性、治理理念的适应性、政府组织架构的对应性等方面考虑,奥林匹克公园由“行政区治理”模式调整为“区域治理”模式具有可行性.根据区域治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奥林匹克公园应当从公共组织结构再造、公共组织职能重塑、搭建合作治理平台等方面调整和完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8,(6)
"想象力"乃是一种综合运用镜像开发、融合以及对照等方式或机制来寻求对当下现实、实践或认知活动进行超越的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公共管理学诞生于技术理性主导的孕育环境当中,总体上它是一门具有独特的起源神话和正统观念,以"理性化行政模式"和"基于要素管理"作为基本知识对象的富有身份危机意识的"复数学科"。这种学科特质在成就公共管理学的同时亦限制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和学科想象力,从而也框定了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命。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追问中国公共管理学想象力是确立独特的学科透视法的必经之路,其目标在于检视和清理认识论和知识结构层面的束缚和障碍,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图景的系统化,从而迈向能够贡献大理论的中国公共管理学。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有必要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等方面重视要素想象力、历史-文化想象力、哲学想象力、批判想象力以及理论想象力等五项修炼,从而推动"治学之道"和"治理模式"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社会缺失公共精神,已经基本成为学界共同持有的一个观点。公共精神研究的中国视野,既涉及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公共精神的关注,也包含中国研究者对公共精神普遍性的研究。中国公共精神研究的背景,不但包含全球化、后工业化以及国外学术发展的影响,而且涵盖中国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关系巨大转变的要求,国家民主政治改革和治理现代化发展诉求的提出。公共精神显现和发展的条件,是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的塑造。提升中国公共精神,学界在外部环境、主体培育、组织责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究。在生活政治和合作治理时代,公共精神的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公平效率问题也日益呈现复杂性的趋势。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问题的多领域性和多学科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好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公共管理学科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挑战,学科整合度低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2010年以来国际公共管理学界兴起的公共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潜能来迎接挑战。公共价值基本含义是公域范畴里具有内在且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和具有外在且拥有关系属性的价值观的总称,具有评价论和义务论双重特征。公共价值观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时间序列、组织结构、管理过程等。公共价值典型特征是其价值观充满冲突,平衡是化解冲突的原则,人民性是最基本出发点,公共性和有效性是驱动的双轮。公共价值的生产在价值链条上,呈现"增值"或"减值"两种状态。公共价值的测量和评估是其走向管理实践的阶梯,文章提出洋葱状的三层测量框架。公共性和有效性成为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变革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5,(10)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公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公共议程的参与,大多以新媒介为平台。同样,政府治理的方式和理念也往往通过媒介呈现、传播甚至放大,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正确认识执政环境的变化,如何积极应对执政挑战、助推治理的现代化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及政府的现实表现,本文提出应从技术、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借助新媒体时代的趋势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中国改革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呈现新特点。学界聚焦于思想谱系、理论蕴涵、时代价值等基础理论问题,创新于学校以文化人系统化构建、载体探索等实践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持续丰富,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加强以文化人思想史研究,聚焦大中小学以文化人系统性研究,推进以文化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将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三年来最为热门的研究话题,受到政治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以及文化、信息化和民主政治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不少学者关注。现有的研究不仅使学术界的理论成果更加全面,同时也推进了改革实践。本文主要选择梳理近三年不同学科领域和研究视角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现有的理论成果,挖掘其研究空间,并对以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刘武军 《学习月刊》2009,(18):4-4,44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政府正面临更多、更为复杂事务的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以多方参与为核心、以善治为目标的公共治理已逐渐成为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F0002-F000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view,PAPR)创办于2012年,为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是探讨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与前沿实践重大问题的学术双月刊。《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关切国家治理现代化,聚焦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相关领域,以“回应更重要的议题,探寻更基础的理论,建构更中国的思想,推动更长远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以“基于真问题的高质量研究”为办刊特色,倡导“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议题提供知识、理论和思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