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1]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归纳和剖析现代性的多元理论范式和多种现实样态,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类型并提出新现代性理论范式提供了全新的比较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用以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和既有的现代化模式都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性阐释。因此,本文尝试从关系性向度、总体性向度、时间性向度、空间性向度、制度性向度、价值性向度提炼出新现代性的理论范式,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表征以及所具有的中国实际、中国风格、中国价值的属性论证新现代性的全新类型,从社会主义逻辑、文明超越逻辑、初心使命逻辑把握新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以期提供一个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范式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黄园 《公安研究》2023,(3):5-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球现代化发展体系内形成的具有中国发展特色的体系,以公安治理的现代重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转型,能够为公安治理逻辑和方法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以“人民为本”的公安治理和现代化建设,重视“科技强警”和“改革强警”,以“现代性危机”的批判和反思为警醒,将“政治建警”作为道德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强烈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诉求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奋力创造的新颖现代化,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探索和中国创造的动态演进式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现代化价值取向,把人的现代化看作现代化的本质,在围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突破,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关系敌对、侵略压迫、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内涵及世界意义,对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8.
成龙 《岭南学刊》2013,(2):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释放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潜力,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证明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发展中国家选择自己现代化之路提供了示范作用;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极大推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促进了冷战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维护了世界和平,为人类未来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廉洁 《新东方》2022,(3):23-2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世界历史之中,党的百年奋斗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化道路,对其探索具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及深刻改变了“东方从属西方”的传统世界格局的世界历史意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的探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在世界历史维度上的总结,而党的百年探索实践必然推动世界历史朝着更加合理、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有的历史厚度、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即为世界文明丰富精神谱系、探索发展道路、描绘共同愿景。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赓续,更是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给第三世界指出了奋斗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实践、制度、话语的集成形态,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化表达形态,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话语表达形态,有力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重塑了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格局与态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本体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维度的综合阐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聚—宏观凝练和宏观主导—中观布局—微观细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通过物质文化把古代科技传到西方,许多重大发明开启了近代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与西方之乱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从政党文明史视角进行新的学理审视,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政党政治肇始以来,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先后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分别是18世纪的政党发生论、19世纪的政党功能论和20世纪的政党发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方略和实践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观念层面开创政党文明新形态,在实践层面提升政党革新新境界,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层面打造政党治理新气象,在政党—国家关系层面引领政党发展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和超越了西方的政党崩溃论、政党衰败论和政党无用论等主题,引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在21世纪走向政党价值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的第四次大转变,而且为构建世界政党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这条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并坚持了综合协调、人民至上、党的领导、命运与共等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