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赖昌星妄图以难民地位进行政治避难的梦想是注定要破灭的,因为走私属于普通的刑事犯罪,加拿大不可能庇护这样的人。中国引渡赖昌星最大的障碍是中国与加拿大之间无引渡条约、加拿大担心赖昌星被引渡回中国后会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2.
引渡中的法律障碍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中国司法》2004,(4):79-82
一、引渡中的传统法律障碍 综观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历史,一般来说,引渡都是以条约为法律基础的。在引渡条约的各项规定中,关于是否给予引渡的问题,有些规定就其性质和功能而言,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限制性或否定性要求,因而难免对引渡构成一种障碍。在可能妨碍引渡的各种规范性要求当中,有些要求由于长期以来不断为各类条约所确认,遂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确认的规则。关于历史上较早形成的引渡规则的内在根由,一般认为,它们所着眼的仅是国家的利益而已。从形成年代和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出发,当代西方学者通常把这类规则称为引渡中的传统障碍(traditional bars to extradition)。按照这种界定,引渡中的传统法律障碍主要包括以下规则:  相似文献   

3.
引渡与国际法 ──兼论中国引渡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引渡规范的发展已经使引渡不再简单地只是一种政治交易的手段,而使其获得了国际司法合作的性质。现代引渡法律制度有国内立法和国际立法两个法律渊源,其主要内容包括:可引渡之罪的种类;引渡原则;引渡程序及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等内容。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地参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①实践中,引渡均依双边引渡条约而进行,而各条约间的规定又不尽相同,这样致使中国在引渡问题上缺少完整而统一的法律制度。现实中,我们的立法者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即:在包括引渡在内的国际司法合作领域,用签订和加入国际条约的方式来补…  相似文献   

4.
赵奕  沈黎 《人民检察》2007,(19):51-52
2006年2月12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同时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开始生效。公约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缔约国开展包括引渡罪犯在内的一系列刑事司法协助的国际合作,并建议各缔约国在涉及与腐败有关的民事和行政案件的调查和诉讼中相互给予协助。  相似文献   

5.
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引渡合作一直是法学和国际政治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论域包含司法主权、国际人权、国际关系、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范围。现今世界上主要依据主权边界而形成的各个法律和司法系统,空间效力通常仅存于各自系属主权控制之内,这就导致了刑事司法合作的必要以及由此提出的引渡合作要求;然而由于各法律和司法系统在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且涉及主权者之间的利益衡量、观念沟通、法治互认以及主权互信的前提,因此交涉起来往往十分困难。尤在政治庇护和国际人权保护兴起之后,国际引渡合作更是错综复杂。黄风先生本文在动态的意义上,从国际引渡合作新发展的视角,通过立足于材料分析的深描,精妙地处理了这个复杂论题,其研究堪称动态式研究和深描式研究的一种典范。具体而言,作者通过九个角度的观察,即放弃或者变通引渡问题上的“条约前置主义”,以相互承认逮捕令为基础的逃犯移交制度日臻成熟,政治犯罪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受限制,人权保护条款地位上升且越来越具体,死刑不引渡已变为刚性原则,关于国民引渡的限制不断放宽等,以对变迁语境挖掘讨论的深度,给读者呈现了有关国际引渡合作现行规则一幅较为完形的素描。  相似文献   

6.
从犯罪和犯罪主体的角度来看,国际犯罪与责任涉及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由于实施国际犯罪的个人身份不同,个人的国际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以私人身份实施的国际犯罪;另一种是个人以国家代表的身份或者作为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实施的国际犯罪。当有管辖权的国际刑事法庭乃至国际刑事法院对实施后一种个人国际犯罪的罪犯进行审判时,必然存在一个引渡罪犯的问题。本文拟就向国际刑事法庭乃至国际刑事法院移送罪犯的特殊性略陈意见。  相似文献   

7.
国际引渡条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中有一项普遍承认的原则即一国只能在其领域内行使权力。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对罪犯的审判和处罚即一国只能在其领域内追捕和审判罪犯。这就表明,如果某一犯罪人员一旦逃离或未处于将要追诉其罪行的国家,该国要想有效地对罪犯进行追诉和处罚,除非将逃犯强制移送回  相似文献   

8.
国际恐怖主义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健军 《法学论坛》2000,15(3):93-100
恐怖主义行为是目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它严重危害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控制国际恐怖主义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各国承担不得庇护恐怖主义分子的义务.然而各国所追求的政治利益并不相同,对恐怖主义采取的措施也不一致.现在国际法中虽然尚未形成将恐怖主义完全排除在政治罪的概念之外的习惯法规则,但是无论国家是否承担了条约义务,其庇护恐怖主义分子的权利都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引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玉梅 《河北法学》2001,19(2):114-117
“或引渡或起诉”是在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国际合作原则 ,这一原则不仅是一个程序性原则 ,同时也涉及到实体性的后果。立足于刑法同时所具有的社会防卫和人权保障两方面品性 ,对这一原则进行检讨 ,分别指出其在两个主题下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10.
对外逃的贪污犯罪嫌疑人,现在国家所面临的不仅是惩治其个人,更面临着与相关国家间的微妙关系。引渡问题成为了我国打击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的关键。我国现实中对外逃贪官引渡的情况是怎样的?引渡制度及立法是怎样的?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去解决呢?本文就针对这几个问题做出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交往的发展,合作处置国际犯罪也日见频繁。二战后,随着对战犯进行惩罚的要求,国际刑事法庭应运而生,由此揭开了国家向国际组织引渡罪犯的序幕。国际刑事法院作为常设的国际司法机构,有权对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审判,这种新型审判实践突破了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范畴,必然为古老的引渡制度带来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瑛 《政法学刊》2007,24(5):39-43
刑事司法协助是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和司法价值。开展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建立我国现代引渡制度,对于打击跨国犯罪、引渡跨国犯罪、追究逃窜到国外罪犯的刑事责任、监控追缴赃款赃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现存的各种法律规范以及与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协定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渡制度仍是任重而道远的法制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雷 《法治研究》2012,(8):97-104
1978年以前,我国既无引渡立法,也无引渡实践。我国的引渡立法和实践经历了早期实践阶段、发展阶段和健全完善阶段,并以加入引渡条款国际公约、缔结双边引渡条约和进行引渡国内立法为标志,形成了多边公约、双边条约和引渡法为主体内容的引渡法律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以多边引渡国际公约、双边引渡条约和互惠引渡为依据的引渡实践。本文通过对我国引渡立法与实践的回顾总结,勾勒出我国引渡制度发展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周觅 《法制与社会》2013,(31):105-106
国际刑事诉讼移管和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两项重要方式.两者既有互相补充的紧密联系,又在审查程序、效力和强制措施等方面有一些差异.本文试就国际刑事诉讼移管和引渡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检察风云》2008,(19):10-11
妻儿统统安顿到境外,非法财产也安全转移到了境外,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溜之大吉,这是"裸体做官"者的最后一步.根据<世界经理人>披露,近年来,广东省至少失踪官员790名、外逃1240名,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外逃达466名;北京市则失踪112名、外逃442名,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外逃97名、自杀死亡44名,其余各省诸如河南、福建也涉案人数众多.……  相似文献   

16.
引渡贪官     
自1994年以来,中国共发出“红色通缉令”近400份。从1993年起,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和双边警务合作,我国警方先后从国外押解、遣返犯罪嫌疑人210多名,办理刑事司法协助案件300多起。  相似文献   

17.
引渡条约     
《法律与生活》2013,(16):49
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是:(1)罪犯本人所属国;(2)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在国;(3)受害国。引渡是属于一个国家主权范围自由决定的事。按国际法规定,国家并无引渡罪犯的义务。但如果国家间有条约规定,应履行条约义务。如无条约规定,是否向他国引渡,则完全由被请求国自行决定。如果发生几个国家同  相似文献   

18.
论引渡     
一、引渡的概念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280年,埃及和赫梯签订的和平条约中就有归还逃犯的规定.到了十四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引渡  相似文献   

19.
论国际航空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往往要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此仅仅依靠单个国家的国内法来有效地惩治罪犯从而达到惩罚罪犯和威慑性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罪犯逃往他国,以政治犯不引渡这一理由来逃避惩罚。在1970年和1971年海牙/蒙特利尔公约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引入了国际航空法当中。这一在国际刑法领域历史悠久而又运用广泛的重要原则在国际航空法领域是如何构架的,其在国际航空法领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有着哪些意义,都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22日,英国皇家检察总署指控俄罗斯人安德烈·卢戈沃伊(AndreiLugovoi)在英国境内,以放射性物质钋毒杀了叛逃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Aleksandr Litvinenk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