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医疗腐败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医疗腐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医疗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回扣,医疗腐败是由多种因素交汇促生的.治理医疗腐败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包括改革医疗体制、理顺医药销售流通体系、健全法规和加强惩处、加强监督和增加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2.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3.
"80/90后"官员腐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政治现象。"80/90后"官员腐败有七种类型,包括谋求权力型腐败、谋取利益型腐败、贪慕虚荣型腐败、消费享乐型腐败、依附关系型腐败、急功近利型腐败与随波逐流型腐败。而市场观念的侵袭、政治生态的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心态的失衡、权力制约的缺失与理想信念的薄弱则是"80/90后"官员腐败主要原因。为此,我们需要从合理设计薪酬、优化制度环境、树立正确导向以及筑牢理想信念等方面入手开展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4.
高校腐败种类繁多,且多隐身于灰色地带或"合法"的外衣之下;腐败主体多元化,腐败窝案较多;贪腐糜烂程度相对有限,社会影响却很恶劣。加强高校廉政建设,需改变现行高校监督、科研、财务及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6.
必须充分认识"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以及价值观等等.腐败亚文化从性质上讲属于一种反主流文化,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应有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种亚文化以自私自利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载体,以享乐主义为表现,其外在的行为是认同和支持腐败行为及腐败现象,甚至亲身"实践"腐败,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国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以满足个人暂时的私欲.腐败亚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腐败史."腐败亚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之下产生发展起来,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孕育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同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传媒产业与体育产业有着很强的共生关系。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传媒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资源整合水平,应从提高竞技体育的吸引力,推动体育竞赛规则的变革以及普及体育知识、打造丰富多彩的体育传媒产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蒙慧  李伟 《桂海论丛》2016,(4):93-99
从严治党,关键在于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铲除"潜规则式腐败"势在必行。"潜规则式腐败"因同官场"潜规则"相结合而具有较之一般腐败行为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治理"潜规则式腐败",必须要从软、硬两个方面齐头并举。文章着重从"潜规则式腐败"的内涵和主要表现、"潜规则式腐败"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入手,对"潜规则式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潜规则式腐败"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0.
越共十大重锤敲响反腐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整治贪污腐败是最近召开的越共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腐败给越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被称为"国难".尽管越南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措施,但是仍未能有效遏制腐败.为此,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反贪污腐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高校腐败研究中的理论命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腐败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命题包括"劣币驱逐良币"、公共权力与高校腐败、职务犯罪与权力异化、寻租与权钱交易、科技伦理与科学道德、腐败成本与腐败收益,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异化与分层社会的断裂等方面.高校腐败的成因既来自于权力的失衡和体制的不健全,也与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异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袁卫  王志刚 《今日浙江》2021,(24):36-37
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是深化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2017年以来,浙江在篮球项目先行先试,率先开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试点,下好体育改革的"先手棋".围绕"推广篮球运动、培养篮球人才、促进篮球产业、加强行业自律"的改革目标,从组织、赛事、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人手,稳步推进篮球协会的实体化改革,促进篮球运动与体育文化、社会文明和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政府职能转移与市场力量壮大齐头并进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权力与腐败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在权力制约的视阈下,预防腐败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我国应主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预防制度体系、培育发展公民社会和推行透明政府建设四条途径来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15.
正川体规[2019]1号各市(州)体育局,省体育总会、各行业体育协会,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为保障我省体育竞赛公正、公平、有序进行,根据《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令第2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将《四川省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实施细则》印发,请遵照执行。2019年7月24日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0,(10):5-5
据《法制日报》9月19日报道,广东省珠海市政府系统近日与21家社会组织签约,将23项政府职能转移给了这些社会组织。据了解,珠海此次转移政府职能按照“先易后难、逐步转移、稳步推进”原则进行,转移的主要是不该政府管的,或适合转移给社会组织的职能。例如,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将民办非企单位的年检工作、市级以上体育竞赛活动的审批等,委托给珠海市体育总会;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近年来金融行业大案要案频发.从案情分析看,金融腐败的基本表现形式主要是,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利用审批特权寻求"腐败租金",利用核心机密换取"腐败收益",利用现职权力获取"腐败期权",利用职务便利谋求"腐败利益",利用单位"小金库"进行集体的商业贿赂与贪渎等.造成金融系统腐败现象多发的体制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重点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社会秩序的优化.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秩序的优化和社会控制的加强密切相关,社会秩序的建构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控制.但秩序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控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道德控制的问题,更是个系统问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四个要素.其中,社会中心是社会秩序建构的中心,社会秩序结构及其安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决定了社会的基于秩序,社会互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约前文化因素"共同规范社会秩序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19.
腐败认同潜意识是腐败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样具有文化的心理调控功能,有很强的传染力,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们的言语行动.它不但纵容了腐败,而且削弱了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减少和铲除腐败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腐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可圈可点     
《时代潮》2001,(9)
政协委员呼吁管管"小腐败"据中国新闻社报道: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孙曼霁呼吁,中央不仅要抓大的腐败分子,还要好好管管"小腐败"。所谓"小腐败"指的是一些行业一些办事人员,只要手中有点权.都想方设法捞点好处。这种"小腐败"面很广,而且直接面对普通群众,败坏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