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化,要求政治体制也要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必须对旧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随着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我国长期形成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此,邓小平同志多次明确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我国政治体制上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总病根,就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适应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必要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既是社会历史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需要,也是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应性调整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意识形态的更新,是现时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的迫切要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是部分的、局部的、纯经济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没有使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结合。新的经济体制同旧的经济体制目前处于平衡和胶着状态。为了克服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基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场变革要由思想观念的变革作为先导,同时又会促进思想、道德的进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既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关系复杂。本文仅就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条件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说,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也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政治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政治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必须加强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 ,使二者形成良性的互动 ,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最近,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我想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和特殊迫切性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的各种政治机构、制度、人员和决策等构成的复杂体系。改革政治体制,就是要改革这个体系中一切不合理的部分,从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历史证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再出发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5年来召开了八次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平均主义时代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中,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认识不断深化。一、从防止"文革'有发生上破题,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形成(1978年12月到1986年6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提出了改革政治体制的客观要求。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化,要求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这实际上包含了改革政治体制的要求。于是,党开始从防止"文化大革命"再发生的角度思考政治体制改革。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怎样防…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最近在会见朝鲜党政代表团时又提出要进行某些政治体制的改革,几年来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当前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是越来越明显了。 1978年以后,我们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几年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领导和群众越来越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就很难深入进行,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光有工业、农业、科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姓资姓社”的思想羁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使中国驶入经济体制改革的快车道.但是,改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改革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对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之间关系的误读,错把经济体制改革当做改革的全部,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做全部改革的目标.其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这就不仅需要改革经济体制,还需要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而实际的改革恰恰缺乏这样的理性认识.因此,必须在理性指导下,转变改革观念和改革方式,深化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藉此巩固改革成果,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地位十分突出,意义极其重要。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邓小平同志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邓小平同志还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从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无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齐头并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正式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牢牢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稳妥地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和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本文拟着重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研究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它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关系问题。现行政治体制的矛盾与改革任务的提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为什么要改革?它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任务的提出有没有客观的依据?这是我们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