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诚 《南风窗》2014,(1):41-43
过去一年,在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为了躲避民间的监督及上级的问责,基层官场中,过于保守的心态又卷土重来,“不求进取,但求不出事、不犯错”的思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1)
<正>过去一年,在中央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为了躲避民间的监督及上级的问责,基层官场中,过于保守的心态又卷土重来,"不求进取,但求不出事、不犯错"的思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3.
束学山 《法制博览》2009,(21):33-33
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与李逵、鲁智深、阮氏兄弟乡间村夫相比,林冲应该算是有文化的“官方”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父亲官至提辖)。直接受高俅太尉领导,自然深谙官场文化即宋朝上层主流文化。因而,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说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4.
官气     
文场有文气,官场自然也有官气存焉。官气是个笼统大概念,好比病称癌症,细分之,则有肝癌,有胃癌,有肠癌,有鼻癌,有皮肤癌;官场之官气也然,细分之,也是比较多的,有霸气,有王气,有戾气,有恶气,有脾气,有杀气,有傻气,有流里流气……曾国藩老师与洪秀全打国内战争搞内斗搞内讧是把好手,但与外国佬搞国际关系很是一般,他一生功绩都被处理天津教案而一朝丧。  相似文献   

5.
邓聿文 《工会博览》2013,(23):15-15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不乏庸庸碌碌或唯唯诺诺之人.这种时候,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仇和就是这样一个官场"异类".这位曾被称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履职昆明还未到两月,已经在昆明官场刮起了一股新政风暴.他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欢迎,对会议上打瞌睡干部的训斥,特别是规定全市领导和各部门官员的电话向老百姓公布,等等,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6.
魏剑美先生的《步步为局》里头有许多的局,有大局有小局有局中局,有迷局有暗局有连环局,有妙局有蠢局有生死局,有情场之局,有官场之局,有套人之局,有套己之局,一局接一局,一局套一局,委实是宦情似纸张张薄,官场如棋局局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局呢,是汪大明给陈伟阳同志设了一个挟领导以令其给他升官的一局。  相似文献   

7.
朱中原 《法制博览》2010,(16):48-49
“雅贿”古与今 官场“雅贿”由来已久。 “雅贿”在明代臻于极致。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书画成为官场交际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作家柯平有一本随笔集《阴阳脸》,对16个明清传统文人作个案分析。倘把“阴阳脸”视为双重或多重人格的代名词,那无疑以官场中人为盛,尤以贪官为盛。鲁迅在椋派和海派》一文中说:“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而人的“情状”既“隐”,其内在真实的面目和外在显现的嘴脸自然就有了“阴阳”之别。  相似文献   

9.
官家习气     
官场习气一脉相承,譬如作假。近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中就有个作假高手。  相似文献   

10.
士毅 《法制博览》2011,(17):71-71
古代,有一些官吏也能注重为官清廉,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从而各自获得了与为官清廉有关的绰号。这些绰号,或反映为官者处身不染的清廉情操,或体现老百姓对为官清廉者的赞许,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