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要树立正确的“官念”李为民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故事:阴府一官员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不但没有夸奖,却教训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  相似文献   

2.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3.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4.
李炜 《前线》2010,(1):57-57
<正>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相似文献   

5.
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生前是一个好官,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没有任何贪腐和过失。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时,他却无言以对。于是,阎王怒斥:"你身为官员却求全自保,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断的案子不断,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干更是过。"  相似文献   

6.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9):17-17
“无功就是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名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可见,庸官之害.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8.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表白自己清廉,没有贪掠行为。对他的诉说,阎王笑问:“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树一木偶,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官吏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不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吏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扯进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吏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  相似文献   

10.
“官”都是从平民百姓中来的,没有谁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是“官”的。因此,当“官”是啥滋味,平民百姓无从知晓;而当平民百姓是啥滋味,当“官”的应该是清楚的。一个人要当好“官”,必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平民百姓,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清楚他们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党曾经培养过许许多多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主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有这些党的好干部作为中流砥柱。但也有这样一些孬干部,他们当“官”前恨贪官污吏,恨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清“官”面前多少坎?难过“三道关”! 老百姓眼中的清“官”,就是敢讲真话,能办实事,不贪赃枉法,公正无私的好官。应该说这样的标准并不苛刻,有不少官员主观上也希望这样去做,然而这三条标准就像“三道关”,要想真正过这“三道关”,却是一个字——“难”! 讲真话,付出沉重代价。现在在一些地方,干部讲假话成了一种时尚,层层讲假话,级级搞浮夸。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2年1月18日关于湖南省挤干统  相似文献   

12.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干部见别人的职务提前上去了,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常常会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拒绝监督,不知不觉地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13.
按常理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做衡量官员廉洁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当然,此处的肥瘦,不单单指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以外还有一个勤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想想看,如果官员们整日沉溺于酒绿灯红,绞尽脑汁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先“肥”,百姓岂能不“瘦”?唐玄宗是懂这个道理的,史载他与其侍臣有这样一段对话:侍臣问…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身负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现行干部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官职上依附着巨大的福利和特权。但辩证法告诉我们,风险和利益是同在的。于是,不时听到有官员感叹:官道难,无处不风险!有人概括为当官十难。一曰“暗箭难防”。做了官,求你办事的人纷至沓来。一些人挖空心思,寻找突破口。你爱钱,就送来“红包”;你好色,就送来美女……防不胜防。二曰“良言难闻”。做了官,众人都看你的脸色说话,说的都是好听的温暖人心的有“按摩”作用的话,诤言实话很难听到。三曰“挚友难交”。做了官,大款富商不离身旁,…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核心要放在推进事业发展上,把人生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连在一起,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分钱,自认无愧。不料阎王训斥道:"如果说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官员辩解:"我虽没  相似文献   

16.
不时听到这样的笑话:问:“‘三个代表’是哪三个代表?”答:“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政协代表。”该笑话的版本已经太多,涉及的问者答者各不相同,但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 之所以说是笑话,因为此“代表”非彼“代表”。 时下,“代表”这个词已经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党的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定期召开。所以,很有必要把“代表” 的概念梳理一下,看一看到底应该怎样当好代表。 一、“代表”的类别与共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中,我们常把  相似文献   

17.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18.
“美言”即漂亮奉承之语言。 由于美言顺耳动听,因而爱听“美言”者大有人在。特别是那些当权而又自矜的人物,他们往往被“美言”得飘飘然神魂颠倒昏昏然忠奸不辨,结果被那些“美言”师们钻了空子。明朝赵南星所著《笑赞》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秀才寿尽归阴,遂到阎王殿去见阎王,恰在此时阎王放了一个屁。那秀才当  相似文献   

19.
“阎王”与“秀才”胡以军明人赵南星的《笑集》有这么一则笑话,一秀才善于拍马屁,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阎王声色俱厉地喝近:「汝知罪否?『秀才对曰:高悬明镜,泾渭判然如种。小人纵有万口千舌,焉能混淆大王视听乎?」阎王听罢,怒容稍敛,不仅放了一个臭屁。秀才顿...  相似文献   

20.
说到“赞言”,不妨先讲一则笑话:“据说从前有个秀才,死后去向阎王报到。正巧阎王当众放了一个响屁,这酸秀才便立即作了一首《屁颂》献上:“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当即将这秀才放回阳间,增寿十年。 这毕竟是民间传说,无非是供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闲聊中一笑了之,不必当真。不过,倘是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等事,轻易地被人几句类似《屁颂》的赞善弄得心花怒放,以致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