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甄论“父母官”的职责──读甄论《潜书》有感之一吕效祖,杨志坚唐甄(1630-1704),清初著名的民主启蒙思想家,今四川达县人。顺治十四年举人,康熙十年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为期仅十个月,被罢官,后以设馆授徒为生,抑郁愤懑,健笔纵横,慷慨论天下事,著有...  相似文献   

2.
一、康有为的主要经济主张康有为的著作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等。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戊戌变法前的《公车上书》、《大同书》、以及专论经济问题的《物资救国论》、《金主币救国议》和《理财救国论》等著作中。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富国”、“养民”论1895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即《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富国之法”和“养民之法”,是一整套相当完整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亦称“富国”、“养民”的十项纲领。“富国”,包括“钞法”、“铸银”、“铁路”、“…  相似文献   

3.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作调查时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1964年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将其收录其中,首次公开发表,并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且在注释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名著,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在第一卷中唯一增补的一篇著作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又备注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相似文献   

4.
伟人已去,思想长存。毛泽东之所以一直并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毛泽东有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美国学者弗朗西斯在他的《毛泽东的辩证法理论》一书中指出:“毛的著作的中心内容就是关于人和人道主义(就其是关于人以及人与他人在社会中的关系而言),特别是他的辩证理论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社会结构来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察其观点,把毛泽东思想归结为人,虽欠妥当,但他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陈仲丹 《唯实》2013,(1):90-92
最近,一本原本是在学界流传的史学著作获得了各方面的关注。这本书就是19世纪的法国学者亚历克西·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3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专家们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周勇 《红岩春秋》2009,(3):37-38
我拜读过李岚清同志的许多著作,包括《突围》。这次负责筹办“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和“李岚清篆刻与《突围》讲座”,使我有机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再次学习他的著作,体会个中的思想,品味他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两地书》是鲁迅与景宋(许广平)的书信集,一九三三年首次由上海青光书局出版,解放前后多次再版。大家公认,《两地书》是对研究鲁迅的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创作活动有着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止于给鲁迅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8.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他没有自撰的著作留世。他的种种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春秋》乱世虽然没能扭转乾坤,但他的儒家学说却奠定了二千多年来大一统太平政治的基础。 在现当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论语》等儒家经典由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圣经”变成了世界性的精神财富,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们的随身智囊。  相似文献   

9.
尚金州 《党史纵横》2010,(2):38-38,37
1946年初,冯仲云在陈云的指示下,撰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这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抗联斗争全过程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一篇名为《背荫河畔的杀人工厂》的文章,揭开了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细菌战杀人魔窟的冰山一角。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就是1936年抗联名将刘海涛在共产国际所作的抗联情况报告。刘海涛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攻入过“731”的将军,也是向全世界控诉日本法西斯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卢平 《先锋队》2013,(9):52-53
从《正道直行》、《民贵泰山》到新作《闲来笔潭》,退休后的吴官正同志笔耕不辍,遇事从容应对,睹微知著,不断地感悟人生,指引后人。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闲来笔潭》就是一部极具特色的领导人著作,文风朴实、感人肺腑,通篇浸透了一个“真”字。阅读此书,心灵得到洗涤,确如正在和高尚的人对话一般,也感觉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这部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从红岩精神到三峡移民精神》的最终成果,其中专章阐述了《歌乐山英烈精神》。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歌乐山英烈精神”的概念并作出理论概括。这部著作由王进、高宝柱主编。1996年,王进同志第一个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理论概括,备受社会及学界瞩目。在概括“红岩精神”理论内涵12年后,他为什么要在书中专章阐述“歌乐山英烈精神”?本刊特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8,(7):55-55
赵家祥在5月12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一个思想,是长期被忽视而现在值得关注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在旧社会中己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即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思想在他们以后的著作中,还曾多次谈到。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一贯高度重视,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汇集的60篇著作中直接或间接论及教育的有12篇,第三卷119篇著作中直接或间接论及教育的共有27篇,这些著作“清晰地阐示了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奠定理论基础的整个脉络。”(朱开轩《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卸任常委出书,呈现出书人数最多、探索个人化写作、贴近大众读者等三大特色。而坊间最关心的,则是其对高层政治生活的"揭秘"。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曾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达10年的李长春推出了其卸任后的第一本著作《文化强国之路》,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自当年3月,李瑞环《看法与说法》出版,到10月《温家宝谈教育》热销,2013年,卸任常委共出版8本著作,掀起阵阵热潮。廉政瞭望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卸任常委出书,呈现出书人数最多、探索个人化写作、贴近大众等三大特色。而坊间关心的,则是其对高层政治生活的"揭秘"。  相似文献   

17.
敬海新 《奋斗》2014,(4):64-66
在马克思的诸多文献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义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被引用最多,同时义最难懂的文本之一。它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雨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西方社会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尔库塞指出:“《手稿》的发表,成为20世纪码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下简称《七十年》)一书,“是一本具有相当高水平的著作”,写得“可读、可信、可取”,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但是,细读该书,发现其中有关红军长征内容的表述上,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将管见陈述于后,以求明教。一、关于陕甘支队的问题。《七十年》一书在写到俄界会议决定时指出,“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随后又在下一节里写道:“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笔者认为在这里用“改称”是不  相似文献   

19.
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一波同志著《领袖元帅与战友》一书出版后,受到了党史界、理论界与各方面的关注和欢迎。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特转载《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一文,以飨读者。书中该文题注为:“此文载于1991年出版的《领袖·元帅·战友》一书。这次收入本书时有修改。”  相似文献   

20.
乔木同志在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在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时,都对“文化大革命”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意见。这些见解的基本方面虽然已经吸收在上述文件和著作中了,有些是以文章、讲话的形式发表在《胡乔木文集》第二卷中,但是也还有大量珍贵的内容没有披露出来。本文只是就乔木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的论述作一些介绍,希望他留下的这些很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能够为广大党史工作者所了解,使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中得到教益。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