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少年司法中应当综合考虑公正与功利的价值目标,实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公正与功利二者最大程度的相统一。当两个法律价值相冲突时,在少年司法领域功利价值优先于公正价值是合理的选择。不同的刑罚价值观之下,刑罚适用的宽严也不相同,为防止法官自由裁量的任意性,需要以能动司法来平衡公正与功利的理念,区别对待强化量刑程序的方法来实现对少年的特殊保护,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刑罚执行监督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司法活动中,刑罚执行作为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后续司法活动,在法学界和实务界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刑罚执行监督在法律监督体系中也面临同样的尴尬。理论储备的不足和刑事司法的行政化,使刑罚执行监督制度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刑事司法体制的需要。一个完善、合理、可操作的刑罚执行监督制度是保障刑事裁判得以完整、科学、公正、规范执行的关键,也是维护罪犯合法权益的最有效的司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量刑原理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量刑作为一种法官就具体案件来裁决具体刑罚的司法活动,是受一定刑罚观支配的.近代以降,欧美刑罚观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嬗变过程.当下,我国主流刑罚观认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可以说.这一观点有失偏颇,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在具体案件的审理中,量刑表现为一个以终级抽象到终级具体的过程.为了实现我国量刑程序的正当化,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完善,即量刑程序的分立、量刑建议的制度化和刑事裁决书对量刑的说理.  相似文献   

4.
刍议刑罚轻缓化的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活动,刑罚轻缓化受到刑罚理论的巨大影响。报应论和功利论等刑罚理论的嬗变,在促进刑罚轻缓化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体论实现了刑罚轻缓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正与功利是法律价值取向的两大方面。刑法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其功能上,保护功能与功利相对应,保障功能与公正相对应。保护功能(功利性)侧重于维护秩序,打击犯罪,保护社会;保障功能(公正性)侧重于限制国家刑罚权,保护犯罪人的权利。各国刑事立法在趋向于注重功利性的同时,对公正予以更多的关注。我国现行刑法以功利为其价值取向,并以公正性对其加以制约,使刑法在有效防止犯罪、保障人权方面发挥实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审判阶段,作为刑事司法主导力量的法官应当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价值中立、地位中立。在定罪方法上应当公正,即必须有利于限制刑罚权并且不得超法规加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中所坚持的价值中立取向的必然结论。在认识论上应当坚持相对主义。法官有权以刑法规范为据而改变控诉罪名。  相似文献   

7.
刑罚“一体论”即认为刑罚的正当根据不在于单纯的报应或者功利而在于报应与功利相结合的理论。如果从费尔巴哈 1起算 ,它的产生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但是 ,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它才真正开始成为主张者甚众、分支林立并取传统诸说而成通说的一种刑罚根据论。在当代 ,一体论的影响之大不仅体现在其在刑罚理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而且还表现为自 2 0世纪 6 0— 70年代末期开始 ,它逐渐成为了刑事实践的指南 ,给西方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一 刑罚一体论对刑事立法的影响一体论对刑事立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最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适用这一刑事政策是刑罚轻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司法机关适用刑事政策的原则和标准进行阐释,探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环节、方式以及实现的效果,以达确立科学的刑罚观念,推进我国刑罚适用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罚执行变更程序存在很多问题,刑诉法的相关修改仍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对样本监狱减刑假释提请、裁决程序和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过程予以考察,以及对监狱民警、服刑罪犯、罪犯亲友对刑罚执行变更程序公正性的评价和满意度予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刑罚执行变更过程中的司法公信力强弱与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正当化程度呈正相关,完善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关键在于提高其正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通过对刑罚权运行过程各环节的刑事司法主体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保障国家刑罚权的正确规范运行,实现刑事法治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广西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刑事检察权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拓展刑事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律公平正义,保障社会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死刑的存与废的论证,无论是保留的观点还是废除的观点,其内容都已毫无生气。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死刑就具有存在的正当性,因为死刑制度源于人类社会的人伦基础。但是,死刑存在的正当性并非等于死刑适用的正当性,存在的正当性是应然层面的认识,而适用的正当性是实然层面的认识,必须经过对死刑存在正当性的限定,死刑才会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以“人权规范”作为死刑存在与否的真正基础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2.
在刑罚学的视野中 ,公平与效益的关系集中地体现为报应与功利的关系。报应与功利密切关联 ,统一地构成刑罚合理性的整体。刑罚公正与刑罚效益的平衡 ,公正与功利关系的处理应遵循以下三条定律 :调和兼顾律 ,报应限制功利律 ,有利让步律。  相似文献   

13.
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生把犯罪作为自己的职业,疯狂地报复社会。刑罚构制的原则思想应当是在打击犯罪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贯穿功利性与人道性的理性思维下,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兼顾社会性和法律性,做到发挥出刑罚功效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是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法律框架。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成效不仅受两岸刑事程序法影响,而且受两岸刑事实体法影响。两岸刑事实体法律差异下的罪名差异、同质异罪、同罪异罚等问题已带来司法互助中的管辖争议、合作懈怠、法公平性的损害等负面作用,并有形成两岸"犯罪洼地"之趋势。应经由"合作范围"去罪名化、商定两岸互涉犯罪之管辖条款以及自由裁量下的刑罚趋近等对策和路径,减少两岸刑事实体法差异的负面影响,以提升合作打击跨境犯罪之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刑法典中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而未规定行刑时效制度。行刑时效制度的正当化根据是正义与合目的性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行为人已经改善 ;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已不可能实现 ;社会秩序复归平稳 ;社会正义。行刑时效的各项制度内容均应以行刑时效的根据为根据。在对行刑时效根据和制度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现行刑法典中应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死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刑法问题之一,而其受到诘难的重要理由在于其反人道性。本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线和评判标准,从刑罚人道主义、死刑的一般预防目的、刑罚的人道关怀三个方面对死刑进行逐一考察并得出基本结论:死刑是残酷的、不人道的以及蔑视人权的首要刑罚手段,是违背刑罚人道主义的;死刑的适用超过了罪与刑的相当性,一般预防不应成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更不应成为我国适用死刑的理由;减少乃至废止死刑的适用是刑罚人道关怀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死刑有逐出刑罚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死缓制度中的期限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刑事立法的独创,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但在死缓执行的过程中,死缓减为徒刑的期限、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期限及其相关期间的计算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完善的末端程序 ,是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我国监狱刑罚执行末端程序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存在着诸多缺陷和弊端。在现行刑事法律框架下 ,如何以先进的行刑理念为指导 ,对监狱行刑末端程序进行改革和完善 ,成为当前摆在监狱工作者面前一个紧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适用条件不方便实践操作,适用标准难以做到统一,罪名范围过宽,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我国刑法规定的绝对死刑条款具有合理性;确定死刑的对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适用应适当考虑民众因素。废除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限制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是确保死刑适用标准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