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松娅 《民主》2009,(8):28-29
“在灾区遇到很多人,夜夜睡不着觉,他们告诉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就剩下茫然。很多人村长、镇长、校长都不想干了,说,我去南方打工,一天干完自己的活,倒头就睡,也不用活得那么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史占彪刚从北川回到北京.旋即他又将奔赴灾区。在民进中央2009年地震灾区学校校长暑期培训班的讲台上.北京的阳光投射进来,澄净明亮。“这是我在灾区之外,为灾区群众做的一次‘特殊’的辅导。”  相似文献   

2.
主人翁意识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支点,而企业青工主人翁意识的淡化则影响到企业的顺利发展。最近,我们对汾西机器厂青工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企业青工的主人翁意识正在淡化,思想状况越来越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多少钱干多少活。青工中认为自己是受雇于这个企业的思想普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青工只是把自己份内的那一份活干完为限,其余一概不管。给钱就干,不给钱就不干,付高梁面价,绝不干白面价的活,好象已成“定理”。甚至有的青工把自己的喜  相似文献   

3.
不能偷懒     
我曾经作过组织干事、党委组织员,在6年多时间里就考察培养了126名同志入党,看到他们成为生产和工作的骨干,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和自豪感。1995年4月,当组织上让我改作宣传工作时,我一度不想干,思想上有负担。但组织决定必须服从,而且就我的性格而言,既然干,就只能干好,这样我就走上了宣传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干政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当过队上的政工员、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也当过党办主任、工会主席。现任处党总支书记。这其间的沧桑变化我都经过,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我有过彷惶时的郁闷,也有过收获时的喜悦。 我刚到政工部门工作时,尽管是出出黑板报,写写广播稿,不时地跟别人搞搞外调,那别人就高看一眼。岗位荣耀,年纪又轻,又要求进步,工作上那个卖力劲就甭提了。七十年代后期,思想政治工作开始滑坡,我在别人眼里也和原先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说来也怪,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里,一方面是“有人没活干”,待业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又出现“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喊叫“招工难”的行业,也在不断增多。 采访札记之一:劳务市场上,北京毛纺织厂的牌子、桌子面前,颇有些冷清。坐在桌子后面的厂劳资科副科长翟长铭倒挺爽快,有问必答。他说:纺织行业招工难,可不止一、两年了。90年,我们在宣武劳务市场招工,旁边恰巧是东风电视机厂,人家想招50人,半天就招满了;我们想招30人,两天也没报够。 原因?厂子相对远些,在清河镇;工作是四班三运转,有夜班,辛苦;工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上级通知我参加军 区后勤部举办的直属企业新闻骨 干培训班学习,并指定我为特邀 代表发言,交流自己干宣传工作 的体会。我想了想,自己好象谈 不上有什么经验体会。如果说 有,只有一种热情,一种被热情激 发起来的投入。 我原来是搞物资的,由于爱 好写作,也在报刊上发了些“豆腐 块”。厂里看我会写,就叫我到政 治处当宣传干事。我觉得既然组 织上看得起我,又能发挥自己的 特长,也就答应了。有人说我此 举是“犯傻”,放着采购员这一实 在实惠的工作不干,去耍什么“嘴 皮子”!妻子也不解地问我:“究  相似文献   

7.
会计者哀     
玉壶 《瞭望》1996,(52)
身为多种经营的会计,原本就悲哀,你没听人说过么:“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气,干不完的活,挣不到的钱”。晋级、聘干、定职称常常与他们无到一个好的领导,朋友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8)
正1966年夏天我刚10岁,读完小学二年级正在放暑假,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学校不上课了,因为岁数小,我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幼小心灵带来莫大的创伤。我住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每天分值仅几分钱,父亲和哥哥们在生产队干了一天活,挣的工分少得可怜。为了生计,我班原有76名同学,等到小学毕业时,就剩10来名同学,其余都早早辍学到生产队当"半拉子"工了。父亲由于出身不好,受到政治迫害,加之积劳成疾,身体透支很大。生产队不准他休  相似文献   

9.
我在部队工作时,是做干部工作的,基本上属政工这个“行当”。虽算不上什么官,但在别人看来,却是个十分重要而又让人羡慕的工作,无形中就高看一眼。 转业到地方,一晃就是8年,一直干着我的“本行”——政工。前些年,每当朋友见面时,就会说上几句奉承的话:组织、人事部门是单位的核心部门,干这种工作的是领导的“心腹”等等。说真的,我也确实感到自豪,也着实光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之声》第四十一期刊登了冯明同志撰写的《民主不是“我作主”》(以下简称冯文)的文章,文章批评了当前某些人借口“民主就是我作主”,从而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错误思想,颇有启发。但冯文笼统提出“民主不是‘我作主’”,从而把民主和我作主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这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  相似文献   

12.
你问我怎么干上这一行的?高中毕业那会儿,管分配的老师说:你们赶的时候实在不好,3年不分配,得跟家呆着,我帮你找份临时工吧!临时工没干几天,又被叫到学校开会,说北京市卫校招生。当时对卫校一点也不了解,就想,没戏了,护士都是女的呵。后来说也要男的。我说那男的当护士叫什么事呵。老师劝我:男的当不长护士,表现好了就转成大夫。我想也对,于是进了安定医院卫校。中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子很要好。后来她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我也想考电大中文系,可当时的院长硬是不同意。我在卫校住校,常和那女孩子通信。有一天她跟我说,以后再写信,信封上不要署学校名了,因为班里的同学一见信,就说安定医院是看疯子的。她又劝我改变环境。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路子,所以挺苦恼。卫校毕业后,我去她家,从她父母的态度上,我感觉到不象从前那么热情了。人在那阵儿好象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地方,一些农民想外出打工、经商,又不想抛下责任田,心挂两头,往往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结果不是被责任田捆住手脚走不了,就是让责任田撂荒。 如何既能让农民安心外出找活干,又不使责任田撂荒呢 ?我以为,聘请“田保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聘请“田保姆”实际上就是一种托田管理的形式,由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农民,从劳力较富余的农户家中聘请“田保姆”,负责田间日常管理,由外出者支付“田保姆”一定的托管费。 聘请“田保姆”好就好在能够做到打工种田两不误,并且还能重新整合耕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外出者和“田保姆”双方…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7)
正我是前几年到新西兰留学的,当时我就想靠打工赚取留学生活费,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我在国内长到二十几岁基本没干过什么活儿,现实促使我必须靠劳动换来我的生活所需。于是,我找了一家菜店的收银员工作。从早站到晚很辛苦,但和其他工种比,已经很轻松了。因为菜店离家近,我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但在那里干了两三个月我就不干了,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因为工作影响了我的学习,刚来新西兰,学业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我整天唉声叹气,当时我的房东批评我太娇  相似文献   

15.
心贴心     
我当放炮组长六年了。六年来,在组长岗位上吃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放炮组是工资奖金承包单位,干得多、没事故,拿钱就多,干得少、干不好,没钱。初上岗那阵子,我心想:当头头就要有个头头样儿。拿住人,让谁咋办,谁就得咋办。要不,没威信咋行?于是,我便自巳规定:一、工作上一是一、二是二、不和工人说废话,二、执行制度一刀切。上任没几天,工友小耿在井下打盹,我狠狠收拾了他一顿。工人们说我哑巴蚊子——厉害。一  相似文献   

16.
1984年,领导安排崔登山担任安康电务段电源屏工区工长。老崔想,当头的只要以身作则,没有带不好的兵。上任第一天早上,他和平时一样,早早来到工区。他打扫完卫生又打回开水,工友们还没来。他又把当天要用的工具材料备好,看看表10点多了,工友们仍然没来。他想,今天这活不干了,先整整劳动纪律。快11点时,几个工友慢腾腾地来上班了。崔登山劈头盖脑一顿训,几个工友你一句我一句“烧火”,烧得崔登山双脚乱跳,他们却十分悠闲地坐下来喝茶。  相似文献   

17.
“十年经商成富翁,十年仕途得春风,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政工一场空”这段顺口溜,是我干政工后最先听到的对政工很心酸、很无奈的一段话,至今未忘。之所以没有忘,是因为我这十几年都与顺口溜中“一场空”的工作相联系着。 或许我这人注定要端政工这碗“饭”,与政工有不解之缘。当兵四年做了三年连队文书,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职位”就与政工沾边。复员参加铁路企业工作四年多,又和政工搭上了线,接上了“电”。在企业工作21年,政工就连续干了13年。如今,人到中年,想想十几年的政工经历,我一点都不后悔,竟为这个职业选择了…  相似文献   

18.
我干宣传工作已经15个年头,如今是50大几的人了。我感到,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条件有二:一是会讲,即要有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会写,笔头子要硬。我又给加了一条:要有勤奋进取精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相似文献   

19.
事在人为     
有人说,党务工作是虚的,不像经济工作那样容易见成效。我多年的体会是,只要扎扎实实,虚功实做,党务工作同样见成效。1984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业务部门调到党委办公室任主任。记得刚一开始接手工作,有人就对我说,党务工作干得再好也看不出来效果,不如继续搞业务。我当时就想,事在人为,干干再说吧。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政工生涯。干了整整20年的党务工作,先后担任过党办主任、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城建工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前一阵,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陕西省铜川市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的事迹。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放着挣钱的乡村医生不当,郭秀明主动请缨当既费力又赔钱、谁都不愿干的村党支部书记。每当村集体办事缺钱,他都是成百上千地往里搭钱。几年下来,他不但把当乡村医生时攒下的钱搭了进去,将自家办的诊所搭了进去,就连仅仅49岁的生命也搭了进去。当初在他主动要求当支部书记的时候,当医生的同行劝告他:以你的身体状况,当劳心劳身的村干部,活不过三年。郭秀明的回答是:“群众穷我富,我活得时间再长有啥用!”在郭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