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立凡 《小康》2012,(9):94
正希拉里亚非13国之行,是其"巧实力"理念的一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其主导下的美国外交事务的总结陈词,透露出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两个投放点:一是东亚,二是非洲"用巧实力来处理国际关系。"这是希拉里在美国国务卿资格听证会上提出的外交理念。7月上旬到8月中旬,希拉里连续出访亚洲6国和非洲7国,  相似文献   

2.
一、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作为综合国力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软实力”概念是由约瑟夫·奈(Joseph S.Nye,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首先提出的。约瑟夫·奈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hardpower)和软实力(softpower,也翻译为软国力、软权力、软力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令人喜爱比让人惧怕更重要"软实力"或曰"软权力"(soft power)已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词,被视为21世纪大国竞争的核心。一国的外交与其内政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内在的实力,在国际上也难当大任。  相似文献   

4.
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概念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硬权力、软权力和某种程度上两者相结合的"巧实力"。权力概念的变化反映了国际格局和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革,而"锐实力"更是某些西方国家基于对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及权力转移的深刻担忧而创造出的带有明显价值判断色彩的西方中心主义词语。西方国家试图延缓中国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创造了"语境陷阱"。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积极主动掌握话语权,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的"睿实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破除"锐实力"的负面影响,加快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沈壮海 《传承》2011,(4):58-59
随着"文化软实力"之说渐为人知,文化是实力、文化即国力等思想观念也随之更为深广地流行于世。"软实力"理论的最初提出者和系统阐发者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理论体系中反复论证文化这种软实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多种角度表达了他对哪种文化才能够生发软实力的回答。当然,这位美国学者更多的是依据他眼中的美国文化的一系列特质而展开其论说的。  相似文献   

6.
提升软实力要改革"硬"体制,营造"软"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短板是什么?中外比较表明:中国企业差距不在装备、产出、厂房、物质资本等有形的硬实力,而在品牌、企业文化、公司声誉和智力资本等无形软实力。中国制造已超美国成为第一大国,但世界品牌500强中工业企业数美国77家,中国7家。中国90%以上企业为贴牌生产。  相似文献   

7.
2011年对美国来说,可谓是不平静的一年。国内经济社会政治都有较大幅度的波折动荡,但总体上稳定可控。在对外政策上,美国仍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展示自己"负责任的世界领导者"的形象,不过,在手段上,美国更多的是使用软实力和巧实力。其突出变化是,加快推进全球战略调整,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与这种调整相适应,美国对华政策虽然仍然保持两面性,但是消极面增大。  相似文献   

8.
任毅娟  罗太仙 《前沿》2011,(23):36-38
在美国历史上,曾存在着两种居主流的外交政策,一种是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这是美国的外交传统;一种是带扩张性和攻击性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本文力求追本溯源,以美国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演变为主线,加入一定的史实为佐证,分析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激荡和本国实力的异军突起,美国自建国到联合国成立,其外交政策上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积累了不少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武汉市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予以重点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动员社会力量不够等问题。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类实施主体的力量,相互协调和配合,促进循环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二、一些比较和分析本报告前面描述了10年来美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国力变化情况。下面从比较的视角来看美国相对于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济社会状况,力求为探讨美国力量的相对变化提供参照。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总体实力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强的。但  相似文献   

11.
百家文摘     
中国文化与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战略问题。黄仁伟在2003年12月23日《文汇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和平起面临着软力量建构的重大任务。软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和强国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根据“软力量”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硬力量和软力量相互作用并相互加强。中国崛起的硬力量部分比软力量部分较早较快提升,也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软力量的滞后可能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被疏忽的重要内容。而在软力量中,制度因素又比文化因素更易于引起注…  相似文献   

12.
新年话实力     
人的发展如同社会的进步,都是自身综俞实力提升的结果。具体说,离不开三个实力:满足和保障自身物质需求的硬实力,满足和保障自身精神需求的软实力:综介运脂硬、软实力拜促其增强的巧实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霸权因何而立?由弱到强的战略根基、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美式霸权的新型特征以及“软”、“硬”力量的良性平衡也许是最重要的几点  相似文献   

14.
储殷  冯若谷 《人民论坛》2015,(5):146-148
"巧实力"是继"软实力"之后,又一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外交政策的热点议题。中国的"巧实力"构建路径需从三方面进行探索:首先需要规范概念和定义分界,框定学术和实践的范围;其次需要准确灵活的环境调适,在不断变动的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意识形态环境中寻找到自身的定位;最后需要从组织机制和文化价值的双重维度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张秦  曹叶军 《前沿》2013,(9):144-148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的一种状态,其关注了主体能力建设,但对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和方式研究还存在缺位现象,只有其固有的潜在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持续推动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力,才能最终转变为持续发展的现实力量。这种由"软系统"连接"硬系统"并维系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力(态)的实质是,在系统思维情境下,对系统内部各要素合理关系的构建和调整,是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政党软力量研究是将软力量理论引入政党研究领域的一个尝试。政党软力量的特定主体、客体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非强制性且非诱惑性、内生内省和内驱性、阶级性等本质属性,构成了"政党软力量"概念的理论内涵。政党软力量既表现为政党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和同化力,也表现为政党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包容力和亲和力,还表现为政党所主张的社会发展的制度模式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政党只有始终保持理论、路线与政策的与时俱进,切实实现政党功能的转换和回归,全面理顺政党与大众媒体的关系,同时塑造具有良好个人魅力的政党领袖,并纯洁党员队伍、严厉整治党内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才能实现政党软力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钧  赵青海 《传承》2012,(9):88-89
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加速发展,围绕国际秩序与规制建设,新老力量展开激烈斗争,这将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返亚太",推动亚太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8.
郭印 《求索》2010,(12):45-46
20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始终是推动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尤为突出而鲜明。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蓬勃兴起,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促进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力量。学习和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军军事思想作为人们在一定时期对海洋、海军和海战的理性认识,是指导国家海军发展的软力量,直接影响着海军发展的进程.美国建国初期,海军军事思想的争论异常激烈,海军发展初期历经挫折.探讨美国建国初期的海军军事思想,对我国海军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隆隆撰文指出,世纪之交,在国际关系中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增强。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精神力量的实质是文化实力。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世纪国际关系中软国力的竞争将与日俱增。 冷战结束后,以文化力为焦点的综合国力较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在新的时代里,这种软国力的较量是一场世界性的文化博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强大优势,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力把西方文明变成其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