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5,(13)
<正>时令进入仲夏,熙熙攘攘的早市上已经有了粽叶的身影。绿灿灿的苇叶特有的清香总让我联想许多,想到儿时过端午节的快乐,想到母亲带着我们热热闹闹包粽子的情景,想到她包的不同于北方的故乡风味的粽子……我喜欢过端午,喜欢吃粽子,除了钟情于那香糯糯的味道,可能更多的是又可以沉浸在儿时甜甜的回忆里,陶醉在母爱暖暖的温馨中。母亲是台湾人,从小生活在古城  相似文献   

2.
克蓝 《今日海南》2011,(6):27-2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按民俗习惯,在端午节当天,全家人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是过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但随着当下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粽子本身制作流程繁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没有空闲亲手包粽子,所以在超市、商场购买成品粽子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而商家们也聪明地捕捉到了这样的商机,早在端午节前的一个月就纷纷推出各式粽子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3.
母爱无言     
黄进 《人大论坛》2007,(10):46-46
又是一年中秋节,母亲从乡下打电话来,问我、妻子儿子是否回家过节。我因工作原因对母亲说不能回家了。  相似文献   

4.
我和两个哥哥在城里,只有弟弟在乡下。母亲老了,我们都叫她进城来住,母亲却说她喜欢乡下的生活。其实母亲是要在乡下帮弟弟带孩子、看家、喂鸡鸭……母亲向来特别宠爱弟弟,到老也改不了。  相似文献   

5.
水乡粽香     
“小脚粽子芦叶包,两勺糯米一勺枣,手捻的麻绳拴在腰,托在手心三个角翘。锅里烧十滚,粽子翻个身,汤绿稻花香,门口站着盼儿的娘。”这是我家乡的一首童谣。生动地描绘了包粽子的过程。家乡的人们用芦叶包粽子,每到端午前后,雨巷里总有水乡女子糯软清甜的叫卖声:“粽箬卖呀——”母亲便循声赶去,买上五六斤,扎成一把一把的,晾干后挂在墙角备用。  相似文献   

6.
田恬 《世纪行》2007,(3):47-48
前不久,丫姑从乡下打电话来,盛情地邀我母亲带我一道去她们那里看看。丫姑名叫田桂芝,家住湖北省大悟县黎家河,是我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山下乡时结识的一位村姑,当年和我母亲十分投缘,认她作干姐。我母亲回汉  相似文献   

7.
范文  陈思思 《人民公安》2013,(14):56-56
"是陈警官吗,能去一下我家找一下我妈妈吗?" 6月9日中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社区民警陈新才突然接到一个国外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女子十分着急,她告诉陈新才自己姓梁,在美国工作,其母独自居住在市区都市华城小区,她每天都要和母亲通电话,但最近两天一直未能和母亲联系上梁女士担心母亲出事请求社区民警上门看看母亲是否安好。  相似文献   

8.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2)
<正>"帝高阳之苗裔兮,腾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伟大诗人屈原的诸多诗篇佳句,透着忧国爱国的情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线、插艾条、饮雄黄酒等多种习俗迎接端午,怀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春节、清明节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打上鲜明烙印。与祖国内地一样,每年的  相似文献   

10.
樊铓文图 《台声》2013,(7):68-69
又是一年粽香飘,6月12日,全世界华人又迎来了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端阳,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看到人们赛龙舟、采艾草、包粽子的身影,而今年台湾新竹市的节日气氛格外浓厚,庆祝活动格外热闹,因为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与台湾新竹市共同举办的“万粽飘香新竹传情——2013两岸共庆端午节大型文艺晚会”首次在这里举办。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我在城里买的新居落成,便将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住些日子。晚上,我和妻子陪她去逛夜市,小洋河边,垂柳依依,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在景观带灯光的映衬下,美丽极了。到了步行街,五彩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心     
母亲的心关劲潮母亲从乡下来我家小住,只十多天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妻子挽留,小儿缠磨,可怎么也动摇不了她要走的挚意。妻子问我:“每日香香甜甜地吃着,咱尽心尽力地侍奉着,怎么就留不住老人的心?”是啊,自打母亲一来,妻子每天为她温八宝粥、煮荷包蛋,让她吃点心...  相似文献   

13.
矜持的悲剧     
安洁的母亲找到我,要我尽早找她好好谈谈。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和安洁是初中时的同学,将近二十年的交往,她有什么事情都会直接找我,为什么这一次她的母亲跑来找我呢? 她的母亲神色凄然,叹了口气说:”夫妻不和,刘毅要和安洁离婚?”听她一说。我的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合上。  相似文献   

14.
还有几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送母亲什么好呢?这几年,诸如衣服、鲜花、保健品什么的,我都已经一一送过了,可每次母亲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惠,总是不合母亲的心意。其实,这之前我曾征求过母亲的意见,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母亲却没好气地对我说:"我不愁吃不愁穿的,什么礼物也不稀罕,只希望你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行了。"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我知道是因为她还在生我的气。  相似文献   

15.
寓言二则     
后天是我的生日。父亲从乡下打来电话,问生日那天是否回家吃饭。我说到时候决定吧。父亲说,你妈让我告诉你,假如不回来,生日那天早上要吃面,第一碗要盛给你自己吃,这是规矩。  相似文献   

16.
我想起小的时候,在乡下的水井边玩。那是一个很深的井,有十多米深,掉下去,是很难被救起的。远远的,母亲看见了,她万分惊恐,但是她一点声音也没发出,慢慢地、偷偷地靠近,在距离我非常近的时候,才一把把我抱起来。  相似文献   

17.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公安机关工作一晃就是十二年.不仅在城里娶妻生子而且单位还分给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到西北风刮起.我就催着父亲和母亲从乡下搬到我在城里的家里来住。在乡下.父亲和母亲舍不得生炉子取暖,每年冬天不是冻破了手就是冻肿了脚。即便这样,二老还是不愿意来城里久住。  相似文献   

18.
感恩母爱     
正因工作需要,我习惯将手机铃声设为振动。那天拿出手机看时间,发现有5个母亲的未接来电,心里顿时紧张起来,该不会是爸妈出什么事了吧?手机响了一声,就听见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凤,你没事吧?怎么不接电话呢?""妈妈,我没事呀,你和爸爸好吗?"母亲在电话那头长吁一口气,说:"没事就好,我昨晚做了个噩梦,就想给你打个电话,你老不接,还以为你出事了。"母亲在电话那头千叮咛万嘱咐,我静静地听着,一行热泪不经意间滑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设计     
《前进论坛》让大家设计如何过好节日,笔者仅就亲历亲见的端午节民俗作一番描述,供採风者择焉?宋缃谑侨矶嗝褡骞餐奈幕且洌啻鹪从诩湍钋A角Ф嗄昵扒诔晒笞迨屏Φ亩氛斜甘茉┣环胖鹪谕馊茨钅畈煌婀陌参#加诠?78年,因不忍目睹楚国为秦所灭,同时为表明誓死不离祖国的决心,毅然投汩罗江自沉。老百姓爱戴他,划龙舟寻找他,不愿他的尸体被鱼吞食,纷纷包粽子投下江去,年复一年地如此纪念他,相沿成习,遂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且传到周边许多国家民族。今天我们过端午节,还是应当彰显纪念屈原的这种爱国…  相似文献   

20.
黄岑 《公民导刊》2004,(3):32-33
“曾琪不见了……”2004年2月17日下午,我接到母亲的焦急的电话。曾琪是谁?是我母亲好友潘阿姨的儿子,一个20岁的智障儿。在我母亲得到消息的时候,他已经不见一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