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有东 《理论月刊》2006,(11):54-56
“:美学研究对象”即“美学对象”,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体对象;二是文本对象。传统美学把“美”作为“本体对象”基本上无疑义,而把“艺术”等作为“文本对象”却有不妥之处。美学的文本对象应该从传统的“艺术”(包括“自然”),转换到“文化”(包括相对应的“自然”)来。文化美学就是以“文化”(包括“自然”)为文本对象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李翔德 《前进》2003,(8):25-27
伦理美学,是伦理学与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甚至核心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伦理美的定义、本质、范畴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美是能给人以愉悦的有意味的形式,伦理美则是既能给人以愉悦又能给人以利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一种行为美、人格美、关系美,因此也是一种过程美———在行为的过程中显示的美。伦理美学的这些鲜明特征,决定其重要内容就是诚信。诚信是伦理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作为伦理美基础的真问题,是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礼崩乐坏”是由统治者的“伪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新探索──喜读《人民政协论》朱真四ill社会主义学院何兴镒、苏庸碧、王廷美主编的《人民政协论》已于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甚感喜慰。这是一本以人民政协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把人民政协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对这门学科的框架进...  相似文献   

4.
一、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杜伏海纳在美学中的工作,是要为现象学的意向还原而寻根溯源。“美学在考察原始经验时,把思想——也许还有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这一点,正是美学对哲学的主要贡献。”(杜伏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P1。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在传统美学中,柏拉图式的超验意识,超越主体性去追求一种客观的普遍性,这就带来了一条与人的原始经验相背离的路线——因为人与世界的原始统一性被割裂了。美因此被规定为永恒整一的美的理念。康德式的先验意识把主观的普遍性观念引用于美学中,并通过“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萌发了人与自然(世界)和解的思想,而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揭示了人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信仰从认识论上说是对非科学信仰包括宗教信仰的根本超越,表现出以下本质特征:第一,科学信仰具有现实性。从信仰的对象来说,科学信仰以对象存在的现实性和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为基础。一切科学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规律探求客观真理。科学信仰就是把对科学证明的现实对象的相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  相似文献   

7.
每门科学都是以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的矛盾性为依据,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与其他科学相区分。统一战线这门科学有自己特殊的矛盾性,特定的发展规律和说明规律的理论。虽然还很不完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为一门科学,也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来看待,把它当做科学来研究。统战学是关于统一战线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统一战线理论是人们对统一战线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特别是统一战线基本的、主要的规律,是统战理论建设、学科建设极其重要的环  相似文献   

8.
科学美是“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及与整体的固有的和谐。”(海森伯语)正如蔡仪先生所说:“现实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美学原理提纲》第1页)科学美作为一种“固有的和谐”,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一些长度处于简单数值比的振动的弦,在同样的张力下会一起发出和谐的声音;把一条直线做限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初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论断之后,人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肯定、否定告有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统战理论研究方向和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现将对此问题的几点认识提出来,与同仁们讨论。一、统一战线应该是一门科学1.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反映自然、社会、思想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揭示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知识体系。这也就是说,作为一门科学,它首先要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即研究的客观事物。这个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出来的。其次.这个客观事物有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客…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与科学的关联是数字艺术美学理论的基础性问题,它作用于认识论,同时也揭示着数字艺术的本性。关于"美"和"艺术"是数字艺术美学认识论的两个基本部分,"美"是知觉的,而"艺术"则是情感的,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唇齿。对于数字艺术美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探讨都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数字艺术的本性。  相似文献   

11.
实践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一重大贡献在于:其从人的存在出发,把实践纳入美学研究的领域,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美的本质在于人,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学。作为人学的实践美学的核心观点是自然人化的思想,其认为: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美是实践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然笔者认为,仅从单方面的自然向人生成(自然人化)的角度并不能真正解答人与美的奥秘。只有在“自然人化──人的自然化”的双向结构的探寻中,人学,美学之秘才会向我们敞开。“自然人化”说展示出了这样一条美的实现的道路:自然──实…  相似文献   

12.
穆东一 《传承》2010,(9):156-157
后现代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化性质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讲求意蕴美,在形式上注重诗意美。广告美学是一种实用美学,也是一种大众艺术,它符合后现代人欣赏的口味。不仅广告所宣传的商品要富有美的形态,而且广告也要高度的艺术化、审美化,在语言、情节、画面、色彩、造型、氛围上贯穿美的法则。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化性质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讲求意蕴美,在形式上注重诗意美.广告美学是一种实用美学,也是一种大众艺术.它符合后现代人欣赏的口味.不仅广告所宣传的商品要富有美的形态,而且广告也要高度的艺术化、审美化,在语言、情节、画面、色彩、造型、氛围上贯穿美的法则.  相似文献   

14.
统战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由《共产党宣言》奠定的理论基础。统战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的边缘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门研究协调关系的科学,研究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的科学,研究各种社会力量最佳配置的科学。统战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有其规律。统战学中既有特殊规律,又有基本规律。本文着重研究统战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一、不均衡规律是统战学的最基本规律。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关系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里,如果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那么我们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介于两者之间有许多带有边缘交叉的性质。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边缘交叉问题,有利于企业政工人员的职责到位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思想理论,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但把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还是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其重要标志是李维汉提出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统一战线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应有自己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是认识论哲学,它对哲学美学的建树在认识论美学方面,然而它所促成的历史性变革却在本体论美学。审美是知觉现象学还原近代认识论美学诸家有的把审美归结为知性,有的把审美归结为感性亦即知性的模糊表象,还有的把审美归结为以理性为基础的感性。但经验表明,审美过程既不出现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也不出现辩证逻辑的范畴流动。认识论美学由此而陷入了困境。为摆脱这一困境,心理学美学把审美归结为个体的心理体验。但个体的心理体验不能说明审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又使心理学美学出现了危机。作为现代认识论美  相似文献   

18.
法学逻辑的概念早已有之。但是法学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其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法律逻辑的任务是把形成逻辑的一般原理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工作的实际,因此,法律逻辑学没有与形式逻辑不同的、特殊的对象,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法学逻辑既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又有与逻辑学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自成理论体系,成为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观念在中国的确立,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诉求提供了语境、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自20世纪20年代文学理论萌生自觉的学科意识起,即把自身定位为一门研究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以寻求文学规律的科学。它对自身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开掘以及在体系构建上做出的最初尝试,均显示出文学理论在学科建设初期即开始了对科学性的不懈探索。由是,作为科学之一种的文学理论,其本质即可作如是表述:文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审美化教学及其课前的美学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昊 《青年论坛》2003,(1):111-112
审美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教学。其知识的传授 ,能在很大程度上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 ,是融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自然美、道德美和创造美于一体的高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审美化教学课前的“美学施工” ,包括教师对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的深切把握 ,从审美角度对教材的深研与领悟 ,以及对教态美的精心设计。审美化教学旨在培养既善于哲学思考又长于审美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