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哈尼山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糯山、西定山、巴达山,勐腊县的勐满山区、易武山区,景洪县的勐宋山区,都有哈尼族居住,这些山被人们称为"哈尼山"。而居住于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下游,盆地连串,河道宽阔,无论平坝高山,均一派葱绿,长夏无冬。这块土地长期以来被外国人称为"隐藏的土地",也有的称其为"最后的绿洲",而西双版纳更是以"绿色宝石"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13个世居民族中,基诺、拉祜、布朗、景颇、佤5个民族为"直过民族",其中基诺族为特有民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有语言无文字,以"口口相传"方式传承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濒危,抢救与保护这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江苏藉学者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参与边疆实业考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由于迷恋版纳的森林、花草和民风、民俗,考察结束,他已不愿离去。他所著《水摆夷风土记》,客观描绘了当时傣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给他的印象。让我们通过该书的有关章节,来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吧。  相似文献   

6.
认识张克扎都,纯属偶然。前些年到西双版纳采访,当时他是武警西双版纳边防支队的政治处主任。有位同行的记者朋友告诉我,他是拉祜族支系之一的苦聪人,汉名叫张可明,喜欢写诗,在武警边防部队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采访他的打算,但是热情的张克扎都为我们到基诺山寨等地采访给予了许多帮助,从此我们成了朋友。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我再次见到了张克扎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几年不见,张克扎都的变化实在不小。他现在已是武警西双版纳机场边防检查站的政委,警衔也晋升为上校,还能自如地运用电脑进行创…  相似文献   

7.
正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2016年12月27日,西双版纳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喜局面。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曼龙勒这样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景区管理模式,以民族文化为纽带,积极引导、帮助村民依托民俗旅游文化产业致富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以景点景区为依托,囊括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缘文化、宗教文化,同时又是"民族团结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60年代,在"支援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运动中,为满足在云南种植天然橡胶的人力需求,大批湖南移民进入西双版纳,被编入"垦殖场",成为国营农场的职工.湖南移民进入云南,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橡胶移民".由于西双版纳垦区占云南农垦总面积的41.8%,宜胶地面积69.6万亩,占农垦宜胶地总面积的69.9%,①西双版纳各农场因此成为湖南移民的主要移入地.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位旅人在离开西双版纳时曾留下一首小诗:"万类温馨场,各族和睦乡。依兰纯馥郁,圣水透清凉。飞鸟成群对,鲜花如海洋。人兴孔雀舞,云彩似霓裳。"在他的诗中,西双版纳美得如梦如幻。每年,都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被西双版纳的美所吸引,慕名而来,西双版纳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也以此为契机,各少数民族村寨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凭借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借力现代化旅游企业的带动,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人欢乐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爱林 《创造》2003,(6):24-25
西双版纳旅游经过10多年发展,其产品在国内外旅游市场被消费者普遍看好,旅游产业逐步形成。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实现强州战略?对此笔者谈一点拙见。一、主要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旅游产品的格调显得比较单一。旅游者对西双版纳之旅虽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给人留下的仅仅是眼前豁然一亮的一缕清风,缺乏"物有所值"之感。盘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经验和教训,不难发现在政府行为、景点格局、产品包装、宣传促销、形象定位等方面还有许多缺憾,与现代旅游和强州战略的要求差距不小。1…  相似文献   

11.
《今日民族》2006,(10):F0004-F0004
西双版纳傣族园坐落于素有“孔雀羽翎”之美称的橄榄坝,是云南旅游大省建设中一颗脱颖而出的新星,是中国知名旅游品牌、国家4A级风景区。主景区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为重要部分组成,是集中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西双版纳集聚了13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傣族章哈""基诺太阳鼓""布朗弹唱""傣族医药"等各民族文化都在当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肥沃的文化土壤。可以说,到西双版纳的游客既是冲着当地的美景,也是冲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去的。而当地人面对纷至沓来的游客,又是怎么想的呢?在西双版纳,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傣医院的医生,还是一般的演职人员,从他们的言谈中,  相似文献   

13.
刘启虹 《今日民族》2015,(1):50-52,66
"佛性之地",是赞叹西双版纳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述。南传上座部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13至14世纪,随着用泰国兰那泰文译注的大批巴利文佛经在傣族文化区的传播,西双版纳开始建立佛教僧团,修建寺塔。特别是有了刻在贝叶上的佛经之后,南传上座部佛教才正式传入。西双版纳的佛性,源于她的山川地貌、人文礼俗,特别是多民族聚居地,土地上的主人以及他们怀抱的田园、劳作、歌谣与笑颜。  相似文献   

14.
正浓郁的民族文化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旅游文化发展态势良好、知名度美誉度更是不断提高。在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助推脱贫攻坚、城镇化管理,素有"金孔雀"之称的西双版纳,从村寨到城市无一不焕发出一种由内而生的包容。曼光:用"大家体"定村规民约西双版纳的艳阳炙烤着大地,大片大片的稻田映入眼帘,勤劳的村民在田间忙碌。"生命力"成为了勐海县勐遮镇曼根村委会曼光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5.
秘境佤乡     
向宇  李学明 《传承》2008,(17):28-29
四季如春的昆明,悠久古韵的大理,风景如画的丽江,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神秘瑰丽的香格里拉构筑了世人对云南的印象。而"秘境佤乡"——"司岗里"为云南增添了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征鹏 《今日民族》2013,(1):34-35
对于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州长召存信来说,西双版纳不仅是他为之奋斗了60多年的家乡,更是凝聚着他理想、幸福、追求的精神家园。他心中装的全是西双版纳的山山水水、"比比侬侬"(兄兄弟弟),西双版纳就是他的全部。召存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第一任州长,也是任职时间最长(从1953年至1992年)、最为德高望重的一位州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60年之际,老州长带着对这片热土发自内心的热爱,讲述了他和  相似文献   

17.
雨果 《今日民族》2013,(1):40-43
西双版纳,这个在外界眼里被具象为"大象和孔雀居住地"的神秘区域,这个竹影婆娑、雨林密布、佛塔座座、村落如梦幻般存在的遥远胜境,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人旅行的必游之处。但12年前我第一次去西双版纳,却源于另外的机缘。那是源于作家先燕云一篇描写普洱茶重镇易武的文章对我的吸引。文中提到,在勐腊县北部大山深处,有一个与普洱茶渊  相似文献   

18.
正自退休后,王卫国和妻子刘琼过起了"迁徙"的生活。每到冬季,夫妻二人便离开天寒地冻的北京,打上"飞的"一路向西,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云南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王卫国看来,西双版纳的冬季温暖舒适,不像北方那样需要经受严寒的肆虐。而他的妻子刘琼则认为,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浓郁,民风淳朴,"到这里来,不仅是为了过冬,更是一场体验民族风情的别样之旅"。事实上,每一年,像王卫国夫妇这样离开原住地,旅居云南的省外  相似文献   

19.
娴子 《今日民族》2013,(1):30-31
西双版纳,世世代代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民族,他们过着简单的日子,也简单地看待日子。就在这些简单的日子里,他们创造着生命,创造着生活,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艺。傣锦到过西双版纳的人一定都见过傣锦,"小卜少"的筒裙上,"猫多丽"的筒帕上,傣家竹楼的床单、被面上,宾馆内墙上的装饰画……它色彩斑斓、风格古朴,极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四色版纳     
西双版纳的美,早已被人们说千道万。此"美"不仅能予人以观感之悦,更能赠人以心境上的舒适,此美如同一幅印象派的彩色油画,第一眼看见它的绚丽,然后是梦幻,每一个层次上的颜色,都是有质地的,细细感觉,它会娓娓道出那些蕴藏在色彩里的气质真相。绿色之灵从昆明去往西双版纳的路程中,越过北回归线后高速公路两旁会看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给这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