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徐春夏 《党史文苑》2006,3(1):25-27
"左联"时期,瞿秋白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重返文学岗位,他从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审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并据此参与、指导各种非无产阶级文学流派的论辩,以文化构建的特殊方式延续了革命实践、宣泄了政治理念,继而进一步扩大了"左联"的统一战线,拓展了革命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
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和无情迫害而身心俱损,以致肺病复发且有日渐沉重之势。迫不得已,他便“请病假”休养治疗,携夫人杨之华入住上海大西路两宜里,整日以读书、写作为乐。因此,他得以实际参与领导了“左联”的对敌斗争,并与冯雪峰、鲁迅等文艺界人士相互往来,在并肩战斗中建立了深情厚谊。4月下旬,因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务委员会负责人的顾顺章叛变投敌,上海笼罩在更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曾担任过党中央负责人的瞿秋白就更成为国民党特务和反动军警捕捉的对象。每逢危急关头,瞿秋白总是要到鲁…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即使在犯“左”倾盲动错误时期,他的理论与实践也不是一切皆错,而是功与过、正确与错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瞿秋白既是“左”倾盲动错误的主要责任者,又是纠正实际工作中盲动行为的推动者;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式、道路,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城市中心”论的局限,但却是“农村割据”思想的倡导者;他对“无间断的革命”论的阐述,既有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界限的错误,又包含有可贵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从成立到解散中共对左联的领导从原则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常常是直接周详、无微不至的。因此,中共的政策、策略的发展变化,很快就会在左联得到反应。同样,左联的得失成败,也往往能从中共找到源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左联从成立、转折到解散的整个过程,同时对正确处理文学与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创造社、太阳社与中国共产党了解左联史的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起始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后期,也就是中共中央要求创造社、太阳社停止…  相似文献   

5.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罗明纳兹作为共产国际的全权特使来到中国。此时,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们二人在中国革命急剧变化的历史交汇点上进行过短暂合作,有历史贡献也有严重错误。罗明纳兹与瞿秋白在合作中表现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时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王文鸾 《前线》2011,(5):19-20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与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因素——五四运动有着不解之缘,但由于他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负有直接责任,以及身后在“文革”期间蒙受的不白之冤。以致在一些有关五四运动人物的罗列甚至著述中,很少看到他的名字。其实.不管在参与还是在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上,瞿秋白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这种历史的关联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传统、习俗、价值观和文化观的综合,有学者认为,将“道德”这一纯粹的意识形态具象化到用数据清晰解构的程度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干部德的考核,也始终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科学的体系。其实,对于干部德的考核仅仅只是手段。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才是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瞿秋白和鲁迅在文艺思想上必然存在着诸多差异:瞿秋白主要是从革命与文艺外部关系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中心思想是武器论、阶级论、大众性,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强烈的功利色彩;而鲁迅则是从文艺固有的内部规律出发来考察与认识文艺的,强调文艺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作用,侧重点在于文艺的思想性和内部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糟羹 《世纪风采》2013,(11):17-21
鲁迅和瞿秋白的文字交往,是从1931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时他们还没有见过面。当时,瞿秋白受到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宗派小集团“无情打击”,已被解除了中共中央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0.
陈晨 《理论学刊》2005,(12):115-117
左联后期作家以其创作实绩突破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他们的现实主义创作保留了启蒙文学的人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人文主义”。尽管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的介入限制了左翼作家对艺术的追求,但这些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于我们今天理解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当第二天开会时,每位代表的座位上都摆着一本小册子,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副标题是《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史中之孟塞维克主义》,当代表们一看到这个标题时,都发出会意的微笑。用恽代英的话说:“这个标题写得好,写得尖锐、明确,中国革命,谁革谁的命?谁能领导革命?如何去争领导权?领导的人怎样?问得实在好!”这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艰难历程时,谁也不会忘记这务道路及其理论的主要开创者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这条道路开创之初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做出的独特贡献,以及其他所有老一代革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农武暮割据"理论又可分为早期阐述和系统论证两个阶段,瞿秋白是早期阐述的主要代表者,因此应该认为他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详细的文献资料,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采访期间瞿秋白人生观向马克思主义演变的脉络,阐述了瞿秋白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是在赤塔的新看法。论文针对瞿秋白苏俄采访“哈尔滨得空气、满洲里得事实、赤塔得理论”这一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在36年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广东,并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广州是瞿秋白回国后政治生涯的起点。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瞿秋白赢得了共产国际、中国其产党各方人士的信任、尊重与认可。瞿秋白多次南下广州,也催生了他与王剑虹的那段不寻常的师生恋。  相似文献   

16.
文痒 《党史纵览》2000,(1):9-11
瞿秋白往往给初次见面的女性,留下或多或少的错觉。 丁玲曾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她与好友王剑虹第一次见到瞿秋白的印象:“瘦长个儿,戴一副散光眼镜,说一口南方官话,见面时话不多,但很机警;当可以说一两句俏皮话时,就不动声色地渲染几句,惹人高兴,用不惊动人的眼光静静地膜过来……”尽管她们那时尚不知当时年仅24岁的瞿秋白有着少年被迫辍学、丧母、家破的痛苦经历;也不知他曾游历苏俄两载多的丰富阅历;更无从知道他颇丰的著述,以及在中国共产党中承担的重任,但直觉告诉她们:这个沉静如水的瘦长个“是一个出色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从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到担任中共中央负责人,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主持统筹部署了起义军南下和各方面配合的行动方案。起义失败后,他又代表中共中央对起义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和检查,特别是在中共六大上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因此,瞿秋白在南昌起义前、过程中、起义后的总结上,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1931年9月开始,尽管瞿秋白已离开中共中央权力核心,但国民党政府仍把他作为"共党要犯"重点搜捕。对于瞿秋白这样的"钦定要犯",谁家藏匿,一旦被国民党当局发现,不但免不了牢狱之灾,说不定还得杀头,但鲁迅为了保护瞿秋白却不惜以身试"法"。瞿秋白曾对人讲,鲁迅在他危难之中临危不惧地保护了他。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现代作家,仅就文学艺术而言,他创作、评论和翻译的作品即达200万字,其中散文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开创了我国现代游记文学和报告文学的先河。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有着浓厚的文艺情结。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党内先后出现了翟秋白“左”倾盲动错误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二者都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得以纠正的。共产国际的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