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所释放的多种因子中一种能够转移致敏信息的因子,它能够特异地将供体某一细胞免疫的功能转移给受体,非特异性地增强受体免疫功能,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激发剂,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1969年把TF首次用于人湿疹血小板减少症多次感染综合征的治疗之后,又用于人类和动物的某些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转移因子(Transfer faetor,TF)是免疫活性淋巴细胞释放的一种可透析的新型免疫信息传递物质,能使供体的细胞免疫转移给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使其具有供体细胞的免疫性。TF既具有特异性转移效应,也有非特异性转移效应。在TF的作用下,非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或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且能促进干扰素的释放,扩大生物效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机体康复。 目前TF已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临床。制备TF除了用人的白细胞、脾脏、扁桃体外,还可用猴、大鼠、豚鼠、羊、猪、牛、鹅、鸭等。而用犬脾制取TF,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了满足犬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我们从1991年起着手研究犬脾转移因子(Canine spleen-Transfer factor,CS-TF)。现将犬脾转移因子的提取方法及其特性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物转移因子(TF)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具有能转移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它能将供体(猪、牛等免疫组织)所具有的特殊免疫功能,通过人工将其提取出来,再经注射等途径特异地传递给受体动物(如患乳房炎的病牛),借以动员激发受体动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之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场于1986~1988年试用转移因子(TF)进行治疗奶牛乳房炎60头取得了较好效果。奶牛转移因子的制作方法 ①取新鲜牛脾脏和部分淋巴结。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除脂肪和筋膜,将可用部分充分剪碎。②将剪碎组织块、与  相似文献   

4.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是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可透析性物质。该物质能将供体的某些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移给无或缺乏某种细胞免疫功能的受体。它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制剂,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目前用抗生素或免疫球蛋白无法控制的某些细胞内感染的病毒病、细菌性病、真菌性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展示了新的途径。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应用猪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of Swine,简称STF)治疗动  相似文献   

5.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是存在于人及动物体内的致敏白细胞中的可透析小分子物质,能将供体所具有的细胞免疫特性转移给受体。本研究除较系统地探讨了猪脾脏TF的主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外,还首次就其对正常仔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猪脾脏TF具有增加正常仔猪的T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间接ELISA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了检测,以研究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和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证实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抗贝氏隐孢子虫的免疫机制,本研究将纯化的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处理后制备成免疫抗原,经鸡翅下及大腿内侧肌肉多点注射免疫6次150日龄产蛋海兰鸡,每次免疫间隔为15~20 d,以制备特异性抗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结果显示,初次免疫后第120天,IgY效价达到1∶25 600,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可识别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用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比较测定IgY抗体对贝氏隐孢子虫、牛安氏隐孢子虫、猪等孢球虫及猪弓形虫的抗原发现,得到的IgY抗体能特异性识别贝氏隐孢子虫。间接ELISA法测定不同温度、不同pH下IgY的活性发现,制备的IgY抗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一定的耐酸、耐碱性。以上结果表明,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抗原免疫蛋鸡可制备高质量的特异性IgY抗体,这为进一步应用抗隐孢子虫特异性IgY抗体治疗与诊断隐孢子虫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其作为抗原物质,注射易感牛体后,可刺激有机体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地预防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这已经通过试验和在生产中大批推广应用后,取得明显免疫效果而证实,然而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能,仅在预防环形泰勒焦虫病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免疫泰勒属中的其他种(牛瑟氏泰勒焦虫)能否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考虑在家畜原虫学的免疫中,在同属异种中通过一种虫苗,能在同  相似文献   

9.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一种重要的兽医病原体,牛支原体感染给当前世界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天然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个方面,对宿主感染牛支原体后的免疫应答特点进行了概括和讨论,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支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也为合理地设计和研发有效的牛支原体感染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弓形虫单克隆体(McAb)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的反向间接血凝诊断法(RIHA)和间接血凝诊断方法(IHA),对人工感染弓形虫的兔、羊血清进行了循环抗原(CAg)和抗体(Ab)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弱毒(QHO)株和强毒(RH)株感染的兔和羊血清,用RIHA检出CAg的时间在感染后1~2天,平均4天;IHA检出Ab的时间在感染后8~16天,平均12天。用毒力不同的弓形虫感染后,CAg检出时间有一定差异:QHO株感染的兔平均5.3天,羊平均6.25天;RH株感染的兔平均2.3天,羊为1天。兔、羊CAg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兔、羊血清CAg于感染后23~66天先后消失,而Ab滴度长期维持在一定高度(1:64~1:4096)。证明RIHA方法对不同毒力弓形虫感染的动物血清CAg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弓形虫病急性期和早期现症感染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VRSj2 8、VRSj2 3和VRSj2 8+VRSj2 3对黄牛免疫后 ,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云南省洱源县进行日本血吸虫田间自然攻击 5 4d ,免疫牛的减成虫率为 3 3 .0 %~ 44 .0 % (P <0 .0 5 ) ,粪便和肝组织的减卵率较高 ,特异性IgG在首次免疫后显著增高。提示 ,用此类疫苗对牛进行大规模免疫预防 ,可减少人群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细胞免疫学研究发现,转移因子(TF)具有增加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可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Hambinetal1976),但其作用有浓度的依赖性(Rebullaetal1991)。在临床化学疗法中,多数药物都能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TF能否拮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在兽医临床应用和生产TF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进行了TF、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和TF与MMC或5──FU合用时对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药物与试剂:①PHA: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②MMC:日本KyowaHakka出品;③5──…  相似文献   

13.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云南省大理、丽江、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区的主要家畜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共抽查家畜血清1076头份,发现阳性125份,阳性率为11.62%。其中包括,猪血清525份,阳性率为20.19%;马132份,阳性率为1.51%;牛205份,阳性率为1.44%;羊202份,阳性率为6.93%。检测抗体滴度均达到或超过1:64。猪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很可能是云南地区人畜自然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肃省羊群流产严重的病情,我们对不同地区6个县1047只绵山羊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病感染率为17.19%(180/1047)、衣原体病为34.38%(360/1047)、布氏杆菌病未检出。弓形虫病和衣原体病并发感染为73.9%(133/180)。初步证明,甘肃省羊流产的病原为弓形虫和衣原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的季节变化情况,对上海地区3个牧场乳牛抽样直肠采集粪便,检查了718头乳牛粪样。结果,查出球虫阳性牛269头,平均感染率为37.46%,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感染率为33.89%,1~12月龄牛的感染率为42.33%,12月龄以上牛的感染率为25.9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4月份为44.44%,最低的8月份为28.57%。3个牧场球虫阳性牛的感染强度(OPG值)为0~169 000个,平均OPG值为9 477个,其中1月龄以内牛的OPG值为8 270个,1~12月龄牛的OPG值为4 318个,12月龄以上牛的OPG值为145个。调查发现了6种球虫,分别是牛艾美球虫(Eimeria bovis)、椭圆艾美球虫(E.ellipsoidalis)、邱氏艾美球虫(E.zurnii)、怀俄明艾美球虫(E.wyomingensis)、柱状艾美球虫(E.cylindri-ca)、亚球形艾美球虫(E.subspherica)。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地区乳牛球虫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异,12月龄内乳牛的球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明显高于12月龄以上乳牛,乳牛球虫的优势虫种为牛艾美球虫、椭圆艾美球虫、邱氏艾美球虫。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Toxoplasmasis)是一种宿主动物很多,分布地域很广的人畜共患原虫病。羊群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热、眼底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毛产奶减少、流产或早产,并垂直传播引起新生羔的弓形虫病,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感染羊胴体和内脏的无害化处理,以消除胴体和内脏中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感染性,达到食用卫生标准,有效预防弓形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为了解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的SPF鸡早期的天然免疫反应,本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REV感染的SPF鸡主要免疫器官中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 显示,与病毒未感染组相比,感染鸡免疫器官中天然免疫受体TLR3和TLR7和Ⅱ型干扰素IFN-γ以及Vip...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对仔猪T细胞亚群及抗体的影响,将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E/SA组、E/SA+CPG(未乳化)组、E/SA+CPG组、E/SA+IL-2组、E/SA+IL-2+CPG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第2周、免疫后第4周、感染后第1周及感染后第2周采集仔猪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各试验组外周血中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检测,用IHA对抗弓形虫抗体水平做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免疫仔猪后第4周,免疫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大幅度升高;感染后第1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感染前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后第2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上升至免疫后水平,CD8+水平下降,感染后特异性抗体效价进一步升高.表明,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能够提高仔猪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花环法检测了15例10日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的红细胞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测定结果:红细胞C_(3b)受体为7.33±0.99%;免疫复合物为5.20±0.05%。与健康对照鸡相比,病鸡红细胞C_(3b)受体数量明显减少,相差极显著(P<0.01),而免疫复合物数量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病雏鸡红细胞C_(3b)受体明显减少,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可能是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