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凸性组合"是二者组合的理想状态。转型期我国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实现"凸性组合"的难点,在于政府职能多重角色多样和政府干预的传统思想、行政性倾向等。完善市场经济,重塑政府职能和健全社会中间调节机制是实现"凸性组合"的可依赖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开始对在我国持续开展了60余年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产生了怀疑。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某些理论上的误导,致使一部分同志对这个问题在思想上产生了误区,一些企业的工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也处于困惑状态。有的人干脆一言以蔽之,市场机制就是竞争机制,没有必要再搞劳动竞赛。由此可见,他们把竞争与竞赛混为一谈,或者是把二者看作是一对相互排斥、不能并存的矛盾体。凡此种种,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思想障碍。有必要对此在理论上加以澄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仅  相似文献   

3.
科斯定理认为 ,交易成本的高低对权利规则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交易成本较低 ,权利的原始配置就不会影响太大 ,因为当事人会自行重置 ;但在交易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一般会保持权利的原始配置状态。科斯定理不仅是经济学原理 ,在侵权法领域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扩大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都保持在8%以上,但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原因,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岗失业人数有增无减,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青年失业比例增加,已成为我国当前比较突出的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济体制的转型不无关系,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过错,因为市场经济主要是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隐性失业变成了显性失业.相反,由于市场经济在吸纳劳动力,保证就业公平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拉动就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从根本上讲,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市场.不过,市场经济也有失灵的时候,所以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完全靠市场机制不行,还必须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务人员高效率的行政行为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其行为中的外部性问题却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因为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帕累托最优原则不符,因此通过外部性理论审视与分析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中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在制度层面完善对农村公务员行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弥补正外部性行为的额外成本支出,加大负外部性现象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6.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目标,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却是常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机会主义性质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没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所有权。二者之间不一致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降低和经济增长的停滞。解决该问题有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研究分析党员思想状况 ,使党员的思想状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而党员的思想教育又是这一新课题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指导和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呢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一、加强党员理想、宗旨和人生观教育我们一些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发生了动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共产党员始终要有理想 ,要有信念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说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8.
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由理想付诸实践时出现的探索市场机制和公有制结合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市场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探索 ,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具有兼容性。文章还强调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的市场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思想 ,提出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结合的各种具体设想 ,对我国具有重要启发 ,但许多的设想带有空想的成份 ,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国家,政府管制是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加强的一个政府职能。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然垄断产业属于市场失灵领域,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主张直接由国有企业实行垄断经营,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对这些垄断产业实行政府直接经营的管理体制。但新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必然导致低效率,并强调在这些产业发挥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权利”是霍布斯和洛克 (也是整个古典自然法学派 )对自然法理论的一大创建 ,二者在构建他们的自然权利理论过程中 ,均以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对人性的初始分析中 ,二者就有了不同的趋向 ,霍布斯的逻辑一贯的论证将个人由自然状态送入“利维坦”中 ,而洛克的折中与调和却为了个人营造了一个“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1.
轰动全国的"太湖蓝藻事件"是2008年中国环境污染大事簿中无法令人释怀的一件。文章以该事件作为文章论述的引子,采法律经济学视角解读环境污染根源,着重分析建立在两大环境经济手段理论上的两大经典经济刺激制度的运行机制,即运用科斯定理的明晰产权制度和使用著名的"庇古税"理论的排污费制度。文章的创新在于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讲解,以"太湖蓝藻事件"贯穿全文作为解读对象,运用理论解读太湖渔塘的产权问题、太湖渔民与化工企业的产权交易问题,以此对中国的环保管理政策与制度加以评述,并指出目前作为中国经济刺激制度的排污费制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市场机制在行业信用管理中的作用,使得诚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具有了特殊作用。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诚信激励机制与失信惩罚机制可以将市场经济打造成信用经济。本文基于诚信机制的运行原理和诚信机制形成的基本条件,提出对失信行为的最优惩罚量化区间,其经济含义是“诚信经营有利可图,欺骗行为并不合算”,并从诚信激励机制、失信惩罚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以及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宏观调控 ,二者缺一不可。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在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程颢、程颐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人共同创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二者的思想是同大于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二者思想中"异"的方面;特别是他们两者对于"理"、"善恶"以及工夫论问题阐释的差异,则对其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看,国民经济市场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这对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换提出更高更深刻的要求。第一,转换职能首先应转变观念,从政府的无限作为转到有限作为。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全覆盖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只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不能代行市场的职能。因此,政府的经济职能要按照有限作为的要求切实转换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将有些职能剥离交还给市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老百姓。一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资源配置等市场能够做的事情交给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社会道德,因为后者的道德原点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自利的打算”,是由于“自利的打算”创造了市场机制和市场道德体系。在公共领域中,由于行政人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决定了“自利的打算”无法成为行政道德的原点。行政道德原点尚未获得理论自觉而导致了公共领域中存在着行政道德缺位的情况,造成公共领域公众信任的危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从行政人的道德自我确认入手。行政人在行政实践中的道德自我确认向伦理学提出了迫切的理论要求,那就是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道德原点,以便在此基础上构建行政道德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必须用市场经济取代集中计划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在多数同志认为应当更加科学地规定为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是独立的企业;二是竞争性的市场。绕开这个问题,就不能用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体制取代严重缺乏效率的集中计划经济。我们的经验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要靠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企业家就是现代市场经济商战中的“将帅”。没有一支素质水平较高、领导能力较强的企业家队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盘棋是无法下好的。一、造就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是形势发展的要求。1.每个著名企业都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放眼全球,凡是著名的跨国公司,无不都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名字与他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像美国微软的比尔·盖茨、时代华纳公司的李文、思科公司的钱伯斯…  相似文献   

20.
程颖、程颐是宋明理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二人共同创建了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们二者的思想是同大于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二者思想中“异”的方面;特别是他们两者对于“理”、“善恶”以及工夫论问题阐释的差异,则对其后的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