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7,(16):16-16
2007年5月29日上午。在高温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暴发蓝藻,供给全市“市民”的饮水源迅速被污染,无锡几十万市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潮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
6月初的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居民用水危机,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排污脏了太湖。而被污水染脏的又何止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的水质也一再被污染。我们曾经歌咏的太湖美、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3.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广为传诵的歌曲,如今在无锡市民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从5月底开始,一向温顺柔弱的太湖露出了她桀骜不驯的一面,突然暴发的蓝  相似文献   

4.
鞠靖 《现代领导》2008,(2):15-15
去年6月太湖蓝藻爆发期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仇和,在谈到对付蓝藻时半开玩笑地说,昆明曾从无锡引进太湖银鱼去滇池放养,结果这些鱼把滇池里能吃蓝藻的一种微生物吃掉了.所以滇池的蓝藻问题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5.
芝风 《中国减灾》2008,(5):54-55
去年蓝藻大暴发引起无锡自来水危机,太湖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人们的记忆还未退去,“绿魔”又再次悄无声息地袭来。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5)
正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引发市区供水危机,太湖治理攻坚战由此拉开大幕。十年过去了,太湖治理成效如何仍然十分引人关注。2016年6月以来,省委书记李强七次谈论太湖。今年6月他在无锡调研时指出,太湖治理在中国湖泊治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而且太湖主要在江苏、名气很大,在前十年  相似文献   

7.
"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曲清新甜美的《太湖美》,曾经引起多少人对江南水乡的美好遐想。然而,今年5月下旬无锡太  相似文献   

8.
无锡,地处苏南,1998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总分位居地级市榜首。199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1296.54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21.78万人,市区旅游总收入48.06亿元。无锡应突出一个“大“,确立“一湖二区三大主题“的大旅游局面,善于抓住机遇,超前于显性需求的到来提前发展建设,确立生态旅游的大产业地位。首先,发展生态旅游要注重在保护生态上下大力气。“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幅员2427.3平方公里,环太湖地区是长江三角洲最大的绿地和生态屏障。山青水秀,人寿年  相似文献   

9.
<正>任何环保危机,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更妥帖。针对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的问题,长江保护问题专家、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昨天表示,十年来太湖治理成效甚微,无锡水患暴露环保部门对企业排污监管的软弱和无力,从更深的原因分析是当前水资源保  相似文献   

10.
无锡蓝藻事件不仅直接凸显了太湖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也摧毁了江南文化赖以存在与重建的现实基础,使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代陷入严重的"无根状态".无锡蓝藻事件不只是水环境单方面的生态灾难,是江南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陷入现代性困境的象征;由于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因而也再现了中国审美现代性出现的深层危机.无锡蓝藻事件使人们痛感古典江南的失落与古典美学话语的虚幻,但也给江南美学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在巨大的现实挑战与困境中,如何走出一条江南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使现实世界的生态灾难与心理创伤升华成为推动当代江南文化进步的力量,是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下最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综合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引长江水、改变无锡单一水源地现状的供水工程快速建设,这是无锡市政协3月初组织委员和市民代表开展重点视  相似文献   

12.
从根本上看,"太湖蓝藻事件"是因太湖水污染问题长期积聚而导致的一场公共危机。它给我们所带来的教训和反思都是非常深刻的。反思一:"太湖蓝藻事件"是天灾,还是人祸?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2007年入夏以后,江苏省无锡市区内的太湖出现50年来最低水位,加上当地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导致太湖湖水富营养化加重,部分水域较往年提前爆发大规模蓝藻。  相似文献   

14.
休养生息的重大意义据《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去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Ⅴ类,太湖和滇池为劣Ⅴ类。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暴发蓝藻,严重危及无锡群众饮水安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些状况说明,我国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仍然粗放,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相当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1,(6):F0002-F0002
无锡转型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新城-- 太湖新城。位于长三角中心点、无锡市的南部.东起运河。西接梅梁湖,南依太湖。北望蠡湖,地势平坦,环境优越。是无锡率先发展的新增长极、转型发展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6.
祁际平  张弘 《中国人大》2010,(21):38-38
4月19日上午,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及浙江省湖州、嘉兴五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有关负责人,共同参加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发起的"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治理太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发表了环太湖五市人大联合推进治理太湖《无锡宣言》,并签署合作意向书,约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地,合力治太,以尽早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沈瑞卿 《群众》2007,(10):25-26
太湖蓝藻事件的暴发,引起了国际国内普遍震惊,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武进处于太湖的西岸,太湖也有武进的一份,我们既有感同身受的震撼,也  相似文献   

18.
情系太湖———民盟无锡市委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太湖”系列活动纪实薛新奇“我们只有一个太湖!”这个醒目的标题曾刊登在1993年10月9日《无锡日报》上,这是民盟无锡市委围绕“热爱太湖、保护太湖、美化太湖、建设太湖”的主题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纪要,纪要第一...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9,(18)
<正>"河长制"是无锡市政府应对"太湖蓝藻"危机的一项制度创新,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无锡"河长制"的实施是太湖水环境治理取得巨大成效的制度保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在媒体的广泛宣传下,"河长制"这一制度创新得以"品牌化",一些省市纷纷效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转移。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7,(16):60-60
实话实说,不放心你们的水。 ——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苏无锡太湖污染治理情况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