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泰宁县,注定要载入共和国的斗争史册。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1932年10月,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料,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毛泽东长途奔袭 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声围剿,战斗四战四捷了。打第四个战斗时,总前委命令进攻南丰。红三军团作好了进攻准备,迅速集结苦竹待命。红一军团第十  相似文献   

3.
正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师3个多团,解放了建宁城,这是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5个胜仗。当晚,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  相似文献   

4.
荷花仙子不可辱1931年5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率师攻打建宁县城,歼灭国民党军刘和鼎的一个旅。此后,毛泽东在建宁工作40余天。一天傍晚,夕阳染红了西天。毛政委披着霞光,从溪口天主堂驻地出发,由警卫排护送去红三军团西门驻地,参加晚上的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5.
刘随春     
刘随春(1910—1952)湖南平江人.1928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人出身,参加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三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1932年任第三师十一团三连指导员.不久入军团政治教导队学习.1932年夏任红五军军部特务连指导员.1933年入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上干队学习.毕业后任红三军团一师政治部直属队教导员、代理组织科科长、第一团教导员.6月部队缩编,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总支书记,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同年冬任江西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1934年初任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后调任江西军区独立第二团政治委员兼新淦军政委员会分会主席.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相似文献   

6.
1931年5月29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到达建宁县里心镇。 30日晚,召开了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四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彭德怀、谭震林、郭化若、袁国平、左权、罗炳辉等。会议部署了攻打建宁县城的战斗,红三军团为攻城主力,红十二军为攻城预备队,红三十四师布防于桂阳村、里心镇,与驻康都的红四军一起打防御;同时增补左权、杨立三、林德洪为总前委直属委员会委员,负责建宁县的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7.
光明阻击战     
1934年3月14日,鉴于国民党北路军主力在江西南丰枫林附近遭我军英勇打击,"对抗激战已成持久之局",蒋介石急电汤恩伯火速攻占泰宁、黎川、建宁,以配合北路军的"围剿".汤恩伯于是电令各师携带五日粮秣,以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由将乐出发,向光明推进;冷欣的第四师、王仲廉的第八十九师由将乐向万安推进;李默庵的第十师为总预备队驻扎将乐县城待命.  相似文献   

8.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1,(5)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镇(现浏阳市永和镇)李家大屋成立,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1930年8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按照先前与红三军团的约定进驻浏阳永和。23日,驻守在平浏边境长寿街地区的红三军团闻讯赶来,  相似文献   

10.
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经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和广昌战斗的四战四捷,于29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广昌向建宁进发抵达建宁里心。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介绍1934年4月15日,《红星画报》第7期刊登漫画《太阳嶂战斗白军用伤兵和死尸做工事》。太阳嶂战斗是1934年3月24日福建省泰宁县的一场山地阻击战,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下属的第五、第六连,经过一天激战,击溃敌人三个师的进攻。漫画揭露了国民党军用死尸和伤兵垒工事的罪行。  相似文献   

12.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的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作为战例作了得意的描述。解放后至目前编写出版的党史和战史书籍,也无不对这三次反“围剿”战争作了全面的肯定,没有一处写到过其中的失误。笔者近来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研究和分析,想对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的个别战斗、提法和结局提出几点新议,向专家、学者们求教。一、第二次反“围剿”中建宁战斗决策上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毛泽东是这样叙述的:“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乃决找富田地  相似文献   

13.
建宁大捷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总政治委员、朱德总司令的领导和指挥下,决定“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4.
1931年7月.不甘心前两次“围剿”失败的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率领3万红军,从福建建宁千里回师兴国,以寡击众,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令人痛惜的是,战斗中三位红军悍将阵亡,永远长眠在了兴国的青山绿水中,他们就是红一师师长李实行、红四师代理师长邹平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一书提供的名单,长征期间牺牲的红军官兵当中,营以上干部约为430人左右。另据军史研究专家统计,长征中牺牲的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包括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曹德清、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余永寿等;在战斗中牺牲的军职干部有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等人。(于晓明)长征中牺牲的师以上干部有八十多名@于晓明  相似文献   

16.
1930年11月,我从红五军三师九团调到红军总部特务队,任副班长.当时,红一军团和三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第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调到总部不久,便开始了第一次反“围剿”战斗,到1931年9月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向我们中央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围剿”,红军陷入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由于国民党同时实行了经济封锁,红军的生活更加艰难,伙食费从每人每天一角伍分降  相似文献   

17.
彭德怀光辉灿烂一生中,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曾先后五次到过福建。 彭德怀第一次入闽是在1931年。1931年3月蒋介石派何应钦率20万大军对赣南闽西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彭德怀任主力红军红三军团前委书记,为打破敌人的“围剿”率领红三军团以破竹之势在短短十五天内从江西富田向东横扫七百里,5月30日兵临闽西建宁城下。守城敌军刘和鼎师不知是红军主力,贸然出城迎战,被红军一口气消灭了三个团的兵力。彭德怀指挥红军乘势追杀,一举攻占建宁城,俘敌三千多,并缴获长短枪二千余支、大批西药和一部电台,取得…  相似文献   

18.
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后,我们在闽赣之间建立了建黎泰(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中心县是建宁,中心县委书记余泽鸿.这是一块根据地. 另一块根据地叫闽北苏维埃,以崇安为中心,包括浦城、建瓯、建阳、光泽、上饶、广丰、铅山.负责人开始是陈耿.后来是黄道、黄立贵(独立师师长)、邹琦、肖韶、杨良生、祝维垣.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向遵义进军。按照猴场会议决定,红九军团、红一军团(缺二师)从余庆龙场渡口,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红五军团及红一军团二师从江界河渡口抢渡乌江。1月4日至7日,红三军团由遵义县尚稽茶山关、桃子台,红一军团由三渡关、红五军团由团溪的洋岩河先后进军遵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萍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等职。1930年至1934年,邓萍在中央苏区协助彭德怀军团长指挥红三军团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中央苏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英勇战斗的光辉足迹。井冈会师1928年7月22日,邓萍同彭德怀、滕代远一起领导了湖南平江起义。随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