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至今为止,对计算机犯罪主体的认识各有千秋,有的认为是特殊主体,俗称为“白领犯罪”;有的认为,是一般主体;还有的认为,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但在认定其特殊主体时,仍以犯罪人的职务和身份为界,等等。笔者对此略述管见,以求教于各位先生和同仁。 一、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表现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计算机犯罪主体,就是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计算机犯罪行为的自然人。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因而它具有不同于普通犯  相似文献   

2.
二、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计算机犯罪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施的犯罪,它与其他犯罪类型相比较,具有下述六个特点。 (一)隐蔽性强 1.犯罪主体的隐蔽性。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的犯罪不同,其行为人大多是受过一定教育和技术训练,具有相当技能的专业工作人员。他们工作勤奋,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不象传统犯罪那样丑恶可憎,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3.
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特征及我国立法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在理论上加深对这一新型犯罪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具有隐秘性强、高智能性、犯罪现场数字化和跨国犯罪多等主要特征,并从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本罪的量刑及本罪和其他犯罪的衔接等角度,对目前认定这一犯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通讯技术发展和网络普及对制定打击和防范计算机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为此对其的打防对策也应是从多视角、多维度出发进行建构。本文从信息安全产业的角色定位、公-私主体合作关系的建立、信息共享作用的发挥、执法部门的设立、相关培训教育、相应法律制裁、犯罪舆情预警等多个方面,指出目前在打击和防范计算机犯罪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当前和今后防范打击计算机犯罪的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现在多发的以企业法人名义实施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的"破坏"行为进行了界定,对犯罪主体及刑罚规定中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应将法人作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主体,并提出在此罪中增加罚金刑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枫 《行政与法》2007,(9):98-100
计算机犯罪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本文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计算机犯罪特征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冲击,并结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计算机犯罪首先应明确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而科学界定概念应着眼于计算机犯罪与其他犯罪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即计算机犯罪侵犯了一类特殊的社会关系──计算机安全和秩序。以计算机犯罪这一同类客体为基础,将计算机犯罪定义为:主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危害计算机安全与秩序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对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联邦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在1984年之前,根据联邦刑法典多项条文规定,计算机犯罪被予以提起公诉.但由于计算机犯罪的独特特点,仅仅这一方法被证明是不够的.从1984年第一部专门打击计算机犯罪的联邦法规被通过后,类似立法迅速增加,以便适应更多种类计算机犯罪的挑战.在联邦立法层次上,用于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规,除单行法规外,还在其它相关法规中有所规定,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杨青 《政法论丛》2003,(6):86-89
计算机犯罪是世界范围内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和防治计算机犯罪是全社会面对的严竣课题 ,也对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计算机犯罪的定义、特点、分类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应从完善相关法律、应用安全技术和健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金融系统的运用和普及,使金融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犯罪也日趋严重.为了遏制当前金融计算机犯罪的势头,打击、惩治不法分子,使计算机这个高技术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从法律上认真研究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性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一、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特点金融计算机犯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政策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类犯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的立法缺陷与理论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我国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制存在犯罪客体错位、侵入的"领域"狭小、单位犯罪主体缺失、主观罪过形式单一、刑事责任年龄偏高等犯罪构成缺陷以及刑事处罚种类较少、刑事罪名不完备、网络空间管辖冲突和其他有关刑法理论的问题。有必要在刑法上健全计算机犯罪构成和法定刑,增设计算机犯罪的新罪名,建立以信息为犯罪对象的新型刑法理论,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及其法律完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 ,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侵害客体、犯罪结果等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计算机犯罪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 ,在管辖权、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处罚尺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也显示了巨大的破坏力。针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计算机犯罪的主观方面等理论问题,海峡两岸学者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试对海峡两岸学者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学说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犯罪及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计算机也给人类带来了副产品一计算机犯罪,使法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计算机犯罪的研究,及早采双立法预防措施,防止计算机犯罪的蔓延,是形势的要求。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对计算机犯罪,目前称谓尚不一致。有计算机滥用、计算机诈欺、借计算机协助之犯罪、与计算机相关之犯罪等等。虽提法不同,但一致认为,计算机犯罪不是计算机本身的犯罪,而是行为人借计算机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犯罪,人是计算机犯罪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有别于传统犯罪的计算机犯罪便应运而生了。它不仅在犯罪的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上和传统犯罪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犯罪的方法和特点上也与传统犯罪迥然有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计算机犯罪的方法来揭示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希望找  相似文献   

17.
王鑫 《行政与法》2006,(3):99-101
网络金融诈骗是金融诈骗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工具高科技化,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方式虚拟化,犯罪后果严重化。要防范网络金融诈骗犯罪,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出狭义和广义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认定这两种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根据其他计算机犯罪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其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若干罪名。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计算机犯罪的新特点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信息网络化形式下我国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及其新特点,并提出了维护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思考吴光侠当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而且表现出许多与1979年刑法规定的诈骗罪有所不同的新特点。为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专门设立合同诈骗罪势在必行。一、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主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