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理性和人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灵魂和精华。但由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存在以及当时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古希腊人实际上也与世界上其它民族的上古居民一样,心里充满着神圣的宗教情感,宗教信仰仍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古希腊人既是理性的人,也是信仰的人,即使在少数圣哲的思想中,也是人性与神性并存,理性与信仰难分。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任何制度都包含着伦理意蕴;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主体,由于其公共人的角色与地位,其价值诉求也包含着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伦理精神,体现制度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3.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无论人们如何理解理性 ,理性总意味着人们对自己存在状态的一种正确把握。人的存在状态首先是需要的状态 ,对需要的正确认识表现为人的理性的基本诉求。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差异和矛盾首先就体现在这两种基本诉求的差异与矛盾之中。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现实解答是一种广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立体理性论,胡国亨对中国传统尚德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尚德社会的异化悲剧,以及其包含的理性成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胡国亨基于立体理性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批判,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视角.  相似文献   

5.
英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对社会道德建设与学校道德教育具有深刻而独到的价值意蕴。作为一种统摄人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组织形式,现代性对学校组织形式的良性构建,以及现代社会境遇下个体民主、自由、理性等价值观的生成,发挥着制度变革与价值培塑的积极作用。其基本的价值意蕴在于:学校道德教育应在目的观上凸显个体道德生成的价值内涵;在实践运行中注重"脱域"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构、注重个体的道德内化、注重民主对话及学生的道德反思、注重学生积极乐观道德理想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作为欧洲贵族时代少数几部喜剧成就最高的经典之一,莫里哀的《伪君子》这部理性驱逐神权时代的讽刺喜剧通过笑来打击恶以纠正时弊,启迪观众在理性的笑闹中透过那些可笑对象的偏执行为与拙劣表现反思自身的劣性与敌人的可怕性;它具有一种“闹后趋静”、“乐极生悲”的艺术伦理效果,在理性透视里渗透着悲戚与阴沉,凸显了真理的相对游移,并使这部理性喜剧跨到了悲剧界限的边缘。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工具理性的过分张扬,使价值理性黯然失色.人们一直在寻找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路径,结果陷入了无尽的探索之中,原因在于没有跳出对人类理性理解的二维框架.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新审视人类理性的内在结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相统一的三维立体结构.行为理性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的尊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及其尊严。二是理性、非理性与超理性。理性表征着人的尊严,但超理性象征着人的最高价值。三是自主、自治与自决。自主是一种观念或理念,也是一种能力。四是自律与义务、责任。自律要求人必须在理性选择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情感和需要,与义务、责任等紧密相连。五是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结果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及其尊严。二是理性、非理性与超理性。理性表征着人的尊严,但超理性象征着人的最高价值。三是自主、自治与自决。自主是一种观念或理念,也是一种能力。四是自律与义务、责任。自律要求人必须在理性选择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情感和需要,与义务、责任等紧密相连。五是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结果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信服和敬畏,是内心的价值追求与法律价值取向的一种心灵相契.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内核和意蕴所在,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在对当下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民族法律信仰危机的症结所在,进而立足于理论研究和现实考量,提出促成法律信仰生成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和法治建设带来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以实现债权为目的,债权人通过向执行机构行使强制执行请求权进而实现债权。民事执行活动因债权入、执行机构、债务入三方主体的参与而形成三面法律关系。基于权利、义务的对价关系,债权入债权的实现程度与债务人义务履行程度存在对应关系。同时,由于执行的强制性,债权的实现程度又与执行机构的执行行为密切相关。民事执行难是债权实现的困难,其对应的是义务主体义务履行的缺失。为有效地实现债权,应明确、规范执行机构的执行权并采取可能措施强制有能力的债务入履行义务。民事执行程序的修改在上述方面虽有明显的体现,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所受的人生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所受的人生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聂荣臻元帅 1956年至 1966年主管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 ,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技管理工作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 :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指导思想 ,法规建设与机构组建并重的工作方针等。这些工作作风、方针与指导思想不仅是聂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将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指导着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他的军事战略思想、政权建设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个人也经历了艰苦的磨难。他纵横捭阖,出奇制胜,彰显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发展苏区经济,加强苏区政权建设,彰显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彰显其超凡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一个牵涉到不同层面的复杂工作,但根本在于培养好青少年品格单纯的心灵,并以此心灵作为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分析了人生求食、求偶和求名之苦累,并从超越人生艰难苦痛的角度确立了道德教育的重要.道德教育的基础在于面对苦难时的"不忍"之心,其进路在于不畏艰难追求真善美的神圣世界,通过道德人格的锤炼,返本开新,回归"本心".  相似文献   

16.
美国乡土小说家哈姆林·加兰的创作对中国当下的城乡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的参照价值.作为一位在创作内容和手法上都努力自主和自觉的小说家,加兰不仅深情记录了父母一代在前现代农业劳作中的艰辛和梦碎,更描述了新一代追梦青年在城乡间的奔波、困惑和思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他的小说借助民众心理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共进历程,着力铸造勇敢健全的现代民族精神,并通过真诚叙说现代化无法逆转进程中的普遍“乡愁”,关注普通读者大众的伦理选择和理性成熟,从而助推社会公平与公正意识的培育与建设.  相似文献   

17.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all religions, including Eastern Orthodox, is human being. No matter what changes occurred in history, paradigm, method and vocabulary on Dostoyevsky’s research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Russian Eastern orthodox influenced and disseminated Dostoyevsky through religious doctrine and religious atmosphere, his thinking on human being was completed in the context of Eastern orthodox culture. What Dostoyevsky concerned about was sin and salvation in his whole life. God/man should keep a harmonious binary relationship. Human being has free will, but evil and sin are caused by irrational use of free will.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harmonious binary relationship, human being must envisage sin and suffering, and give themselves inner self punishment. The Man of god, Jesus Christ, is the perfect one who could save human beings. Dostoevsky responded original sin and redemption in the orthodox view.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礼”、“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献策表达了他的《春秋》观 :《春秋》元始而《春秋》大一统 ;“视天如父”而“溥爱”、“布德”、“施仁” ;“人为天本”而“为政宜民”。他对人的生命、形体及性情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本观念和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认为“为政宜民”是施政之本 ,顺应天命而“天下大治”。  相似文献   

20.
王彪的小说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拷问.通过对性的审视,对病态人性的分析及对生与死这一古老命题的昭示,反映了人类内心世界与现实社会无情的冲突,以及人性中追求理性,谋求自赎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