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我市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在谈到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一重大问题时,强调必须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明确指出:要“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继续高度重视北京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模式和途径,形成融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近日,记者就如何贯彻党代会精神,保护好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问题,专访了市规划委主任单霁翔。单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城市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历史,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孔繁峙 《前线》2010,(9):43-44
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开展后,原来的四个城区合并为两个城区,"崇文区"、"宣武区"的表述从此淡出人们视野。原来的四城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资源最为重要和集中的区域,对这一区域的调整引发了人们对文物保护问题的关注,有人担心区划调整会造成对各区原有文化的破坏。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撰文,谈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大意义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福州是全国较早开始系统规划并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城市。要介绍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就必然要追溯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名城保护工作历程,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福州时,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并投入良多。他不仅多次亲自主持市委专题会研究保护工作,设立了专门机构,还主持制定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规划》等,坚持大力度保护抢修历史文物,把三坊七巷整片地保留下来,为福州历史文化名  相似文献   

4.
张家明 《新视野》2007,(3):18-20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改造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北京旧城保护的突出特色,是始终处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调整的过程之中,并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而发展。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首都城市建设与旧城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探索新形势下公众参与旧城改造的新机制;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个性;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实现旧城保护、维修社会化;完善法规,强化管理,使旧城保护工作更为主动。  相似文献   

5.
晏晨 《前线》2023,(3):55-58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城市建设方式由增量开发走向存量更新,强调以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取代大拆大建,要求遏制建设性破坏行为,这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探索超大城市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机融合,注重现实空间功能提升与历史景观相协调,坚持城市环境更新与文脉传承相融合,引导传统风貌恢复与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以渐进式更新彰显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叶远强  汪亮 《前线》2009,(10):44-45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标志,北京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古都风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城市发展进入了建设管理集约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前线》2008,(4):59-60
研究北京工业遗产的历史作用和文化内涵,是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的延伸。在揭示北京工业遗产发展过程,记录城市历史的同时,探寻北京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本刊特发此文,对北京工业遗址状况进行简单扫描。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是明永乐年间建的,至今有700多年历史,作为都城建设她是沿袭元大都的格局,形成以故宫、紫禁城为中心,内外城完善的城市规划体制,梁思成先生称其为“杰作”,带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点和中国文化特征,是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科学、历史、艺术三大价值的综合体现。北京经历了金、辽。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与近代皇都有直接联系的历史文化名城。江总书记在今年春节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评价把北京放在全球这样一个范围内,与其他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处在同一位置上,比1982年国务院命名北京为国家级历…  相似文献   

9.
今天,北京正处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的高速发展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已是北京城市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创造一个保护与发展共生的多中心的城市结构,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一、树立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共生”一...  相似文献   

10.
张丹 《求实》2010,(Z2)
开封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杭州、西安、南京、安阳、洛阳为中国的七大古城,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后为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建都之地,素有"夷门自古帝五州"之称.  相似文献   

11.
蔡慧永 《前线》2016,(9):69-73
正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北京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大量文物建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分量。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文物建筑,既是落实北京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北京文物建筑基本情况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  相似文献   

12.
马爱平 《共产党人》2013,(15):48-49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核心区,应按照排头兵的标准,围绕建设"三宜三力"幸福兴庆的目标,着力突出文化底蕴,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打造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强区。一、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战略银川是国务院审批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古城的基本格局已被保护下来。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带来极大压力.桂林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二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当前开展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桂林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突出山水城市特色,实施整体环境保护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重塑城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使之与山水名城相匹配是桂林在城市建设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现代化的关系,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强烈的时代特 征融入城建项目之中,并以一些标志性建筑构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浙江定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常显示着这个城市既往文化创造的极致.定海古城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处理好定海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发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名城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耿彦波 《企业党建》2012,(11):61-6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大同作为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和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和发展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珍贵和稀缺的资源是它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看得见的只有物化的文化遗产.而几千年的文明史,失去的东西比保存下来的多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的脚步,有文化遗产才有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重塑太原历史文化名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城市的竞争力,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特质。重塑太原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重塑文化理念:确立文化也是竞争力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兼容与开放意识;其次,重塑历史文化名城,政府要有所作为,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沈伟东 《世纪风采》2007,(10):33-34
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但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经历了10年“文革”的浩劫,这座2500年历史古城的保护,尚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古典园林、风景名胜被鲸吞蚕食,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国内外有识之士频频发出了“救救苏州”的呼声。正在苏州古城保护的关键时刻,1981年10月17日,  相似文献   

19.
靳宝 《前线》2017,(4):98-100
北京作为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发展脉络丰富且曲折.本文试图从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这两个维度对北京历史文化脉络进行初步梳理,希望能为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张群 《实事求是》2007,(6):71-72
地处新疆南部的喀什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目前,喀什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促进喀什市旅游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做好景区(点)的规划与整合;加大对外宣传;发掘、整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