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如何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难得机遇,面对知识经济的有力挑战?本文就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思考。一、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人、交换介质和交换关系是构成市场的三大要素。这其中“人”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这里的人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而是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而这此“人”通常又是  相似文献   

2.
能够在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奋斗之时,从这个世纪迈进下一个新世纪,这无疑将是令人自豪的经历。作为以人类进步事业为己任的我国党政干部,应该思考什么,准备什么,努力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神圣的课题。对于世纪之交的课题,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人着手研究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土池田大作的对话——(展望二十一世纪)就对迈入新世纪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饶有兴味的探讨。倘若说,汤、他两位大师那时的对话还属于“未来学”范围的话,那么,我们如今的思…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世纪里,人的发展被推到历史的前台,以人为本成为学界和实务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命题,这一古老命题在广度、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增强。 一、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涵义 以人为本这个命题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以什么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这里要着重理解两个概念,即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 “本”指什么?有人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是西欧社会民主党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模式。那么,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同社会主义模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它又是否像有些人讲的那样,是社会主义改革应效仿的典范?本文就是试图从上述几个方面,从理论与实践上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机”,而人类社会发展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验室”与“加速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之时,就是人类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崇高境界之日。  相似文献   

6.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军队生涯中,我一直从事政治工作,部队里的政治工作岗位,差不多我都干过。当兵前,我只读了初小四年。在部队期间也没有进过什么正规学校。靠什么来担负起组织交给我这么重的担子呢?红军就是一所大学,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武器。多年来,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承上启下”的工作,对上是当好参谋助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越来越强有力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我们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投入到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行列中去。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向四化迈进的征途上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巴黎专电和平、发展、裁军、科技和人权等所有关系到人类命运的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建立一种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舍此,20世纪惊人的科学技术进步不会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光明的前景。这是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最近通过“集体思考”得出的一致看法。1月18日至21日,这些被称为“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在讨论会期间,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世纪,对于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和干部队伍。 一、时代特征;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才 人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之后,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为…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只能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答案? 答:“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历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两种答案。古往今来,尽管有众多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不管他们的答案多么不同,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只能有或者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只能归结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想超越于这两者之上或把这两者合而为一,提出第三种回答,都只能被视为二元论和折衷主  相似文献   

11.
站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人们都在思索:新世纪的曙光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些什么?明天地球上将发生些什么事?人类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为了看清楚未来,应该回过头看看昨天。当20世纪即将到来时,世界已经被几个首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瓜分完毕。“世界中心”——欧洲强国要重新分配利益,于是有了两次世界大战;接着,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过去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一个个新的国家堂而皇之地走上国际舞台。当年那种把黑人像沙丁鱼一样  相似文献   

12.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必须坚持这个方针。如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坚持推进党的“依靠”方针的落实,已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工会必须思考、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工会坚持落实“依靠”方针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据《经济日报》2001年3月19日报道,日前李铁映在一次会上说,在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大社会制度都经历了重大改革,尽管性质不同,程度各异。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个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他强调,21世纪的重大理论问题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正值人类将实现两个世纪和两个千年的历史性跨越,十五大报告也在时空形式上打破了惯例,作了跨度为一百五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百年落后挨打的历史,令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前车之鉴,决不能重蹈复辙。展望未来,2000年恰好是中国传统的“龙年”,巨龙腾飞拉开新世纪的帷幕,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了解走势,分析态势,认清趋势,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满怀豪情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只剩五、六年时间,人类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五、六年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易逝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正面临新世纪的门槛,二十一世纪已经向我们招手。以怎样的精神、怎样的姿态,总结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从而决定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这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不甘落后、立志奋斗有为的国家和民族都在认真思考和谋划的头等重大战略问题。入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亦复如此。如何顺利地跨入二十…  相似文献   

16.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一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长期把自己局限于生产关系和制度特征的层面,把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看作是否搞了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成熟程度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二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甚至将其看着社会主义独有的基本经济规律,片面追求产值和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忽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正是带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的反复思考,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时代变化提出的新挑战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将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根据。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继续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同时,着重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给予了科学地、创造性地回答,从而将我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  相似文献   

17.
关于瞻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思考高敬增,吴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又遭到巨大挫折,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那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到21世纪究竟是什么状况呢?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都在探讨下面两个问题:(1)社会主义究...  相似文献   

18.
我们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客观规律。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不时听到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鼓噪。西方反动政治势力声称,“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说:“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20世纪人类两大遗产之一”。社会主义真的失败了吗?这个问题,本文不想从中国的历史发展决择,或者建国40年的伟大成就来阐述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前景。本文仅就两个具体问题,谈谈我的浅薄想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型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型经济韩振峰关于知识经济(也叫智能经济),目前为各界广泛认同的定义是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中所说的知识是指人类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前提条件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这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难以回避的课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实践或共产党领导执政中必须始终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的大问题。然而事实上,由于在这方面长期存在模糊认识,导致无论在运动还是实践中极“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如同挥之不去的噩梦。文章根据“老祖宗”的有关论述,强调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必然要以现代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以人类相互依赖为基础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为前提。由“两个普遍”所决定,实现共产主义本质上具有“自然历史”的属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