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大力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著作和邓小平理论,可以发现,虽然邓小平同志没有直接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但他以世纪伟人的战略眼光,敏锐地观察到知识经济的端倪和发展趋向,对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知识经济的本质内容作出了超前的、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知识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知识经济的内在本质。邓小平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高瞻远瞩,以宽广的眼界和发展的战略眼光,科学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范围的科学技术迅猛…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只有造福人类才能成就文明。文明升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进化的现代化过程。人类走过从马车到汽车、从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过程,是现代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国企改革和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国有经济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纲领。《决定》科学地总结了20多年来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理论上的新突破,归纳起来有十大理论创新:第一,10年改革目标的理论创新;第二,十条指导方针上的理论创新;第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结构的理论创新;第四,战略性调整指导原则的理论创新;第五…  相似文献   

5.
姜玉洪 《理论探讨》2004,1(6):43-44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代科学技术观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视域.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问世,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就开始成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争论的热点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有诸多的论述,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主要代表.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中指出:"之所以说科学是意识形态,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在他看来任何人类行为方式,只要有可能掩盖社会真实本性就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科学表面上是以揭示社会真实性为己任的,同时科学也是掩盖社会真实本性最有效的行为方式,所以它是意识形态.霍克海默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无疑切中了当代工业社会的要害,在论述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职能时,把科学技术看成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工具,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具有非政治化的倾向,但当它用来作为统治人的工具时就政治化了,从而它获得了意识形态的性格.真正系统阐述技术与科学是意识形态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后期主要代表哈贝马斯,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前辈的理论而著述<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或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或者说科学即是意识形态.研究哈贝马斯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有明显的不同,哈贝马斯在建构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借助并歪曲了马克思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因此廓清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理论的界限,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发挥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将要走完伟大的20世纪的最后五年,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发生最大变化的20世纪的最后’时刻。20世纪是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本世纪初叶创立的相对论、量子理论以及五十年代发现的生命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在我们回顾本世纪科学成就的时候发现,这三大科学基本发现为20世纪带来了巨大的科技革命。那么,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即将到来的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如何呢?一、信息时代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fonSuperhighway)、信息革命、人类走向信息时代等…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大法”的斗争中,人们在分析“法轮功”泛滥的原因时得出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够,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今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不久前就科学技术是建设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发表了长篇讲话,本刊达我如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是当前世…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营造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环境条件,必将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和针对性更强,威力和有效性更大,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整个精神境界。同时,宣传科学理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本身也是现代科技发展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和更高的要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对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必须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强根固…  相似文献   

9.
根据神经系统在学习、记忆和遗忘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和心理感觉,构建了一个快乐模型,并且提出了创造性的概念。当发现并创立新的科学理论以后,那些掌握现在科学理论的人并不会主动地放弃现在的科学理论,然后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并接受新的科学理论。在科学理论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全党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念、形成科学机制、创新科学方法,更需要理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即通过科学的理论创新丰富党建科学化的理论内涵,通过形成了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找到党建科学化理论发展的自身规律性和相互联系性,进而促进实践发展。执政形态是对党的执政现状的体制描述和整体表达,执政形态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党的建设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树立执政形态的理论和思维,对于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福东 《学理论》2009,(18):38-39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形成了一套崭新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科学内涵、发展的本质核心、发展的地位和要求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了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国际上通行的金融工程的若干定义和金融工程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创新是金融工程的学科特征 ,是金融工程发展的实践背景 ;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发展是金融工程发展的文化思想动力 ;金融市场及法律体系等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金融工程进一步的发展取决于金融理论、技术方法和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贺韶轩 《理论导刊》2023,(12):17-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阐释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阐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创新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深化了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实践路径、制度保障以及价值旨归等方面的认识,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杨奎 《学理论》2008,(2):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田洪磊  詹萍 《学理论》2012,(28):97-99
食品科学创新理论及研究开发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理论及创新思维方法相吻合。科技革命可以看作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现代科技革命对传统的食品加工产业的加工方法、检测标准、检测手段、质量控制预警体系乃至食品科学技术的理论框架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供了新颖的技术研究平台,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促进科技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市场条件杨静光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响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从属性和功能上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从存在形态看,科学技术有理论形态和物质形态之分。当科学技术作为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出发,寻觅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轨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总结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几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大胆试创”等观点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从多角度提出并阐述了“创新”观点和思想,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一、江泽民把“创新”提高到了决定中华民族进步的战略高度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1996年4月4日在接见“八六三”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搞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这种灵魂的”。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的形成条件和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水平的核心条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不足表现日益明显,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远远不够。通过对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内涵的深入剖析,将基础研究源头创新分为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理论突破和重大技术及方法发明三种类型,阐述了三类源头创新在科学发展过程的出现阶段,并从激发因素、动力因素和保障因素三个方面总结了有助于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的七大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绩效评价需要妥善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