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科学的文明观,它为人类文明问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主要包括文明结构论、文明动力论、文明主体论和文明和谐论等内容,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谈谈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发展动因、制度特征和价值判断等三个维度的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协调推进"五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新的发展样式。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好的几项工作(江苏)韦韦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10年来,在这一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运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从生态生产力角度、民生福祉角度和人类文明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碰撞和摩擦也日益凸显。“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长远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的战略高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为指导,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理念,在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事业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围绕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明观。深刻理解习近平文明观的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5)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前所未有,使得全球开始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出路在哪?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发表了围绕人类文明交往问题的一系列相关论述,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化与拓展,同时吸纳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墨的理念精髓。这一思想既是一种可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也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和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党在全面而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髓实质的同时,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窦玉菁 《学理论》2015,(7):75-76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共识。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从人的发展阶段出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的阐述,对人的发展三个阶段所对应的人与自然三种不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时代价值有了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永胜  李渝萱 《求知》2022,(5):24-26
<正>文明是洞察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与文明史价值作出了科学定位。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宽广视野看,  相似文献   

12.
欧阳  李海青 《理论视野》2023,(12):81-87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生成的文明观涵盖了文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具体实践的创造性产物的本质规定论、文明多样且平等存在的根本特征论、文明应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论、文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交流互鉴演进机制的发展演进论,及以总体协调五大文明为主体要素、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路径的实践遵循论。这一新的文明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守正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指引,为人类文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靳辉明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是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勤奋耕耘,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一项重点课题而形成的最终成果。我衷心祝贺这项重点课题的完成和这部40余万字的专著的出版。 这部著作贯穿着一条红线: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它以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清醒的思考,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胜利与曲折、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发展趋势与…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从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伟大纲领之后,经过18年社会主义探索,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经验、边理论升华,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指导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论断。这个新的科学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宝库中是有它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文明”一词,在中外古文献中都…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顺德市委党校和广东省科学社会主 义学会联合举办的“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理论研讨会于 2000年 11月 13日- 18日在广东省顺德市召开。江流、赵曜、孙维本、冷溶等来自全国科社界的 150多 名专家学者,围绕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以及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等问 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当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面临的重大任务   与会者一致认为,江泽民总书记 2000年 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四个 …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谋昌 《理论视野》2007,(12):16-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论,我们应当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世界大变局中,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关切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这一文明交流互鉴观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交往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置的交往智慧为文化底蕴,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交往思想为重要理论来源。它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其现实起点直接源于对人类文明面临共同挑战的积极应对,实践要求囊括于“三大超越”的深刻内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价值导向落脚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具有深远而持久的世界意义,其现实践行必将助推世界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也必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关于三大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三大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应用哲学,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哲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创新可概括为十二新,即:客观规律的新认识、思想路线的新表述、辩证法的新突破、社会主义的新视阈、发展意识的新思路、生产力观的新视野、时代脉搏的新把握、价值观的新命题、文明观的新发展、开放观的新思维、利益观的新表达、人的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