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促成了新时代的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接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轨迹,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互动共生,实现了主体性与客体性、权威性与治理性、中国性与天下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历程,在回顾中不断进行新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因此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主要不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如何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党内曾经出现过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种是教条主义,一…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本文围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科学发展实践、软实力与文化建设三个主题,探讨如何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运用其成果来推动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原义指人们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学风。这一含义的历史切换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元理论属性。实事求是的二元理论属性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相对的理论界限,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确立创新理念首先应着力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发展,这是理解和把握五中全会创新理念的关键和核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世界和时代发展实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对现实就一定不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过时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成果、作用发挥都具有客观性。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客观性,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客观进程中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而且要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构建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新时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上,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结合具体实际试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新问题,根据新的实践推出的新理论。是理论逻辑与具体实践的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本文将从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民性三个视角论述这一思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线,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会不断丰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孕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亿万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将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必将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必须给予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为适合本国情况、时代特征、人民要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运用实践标准才能正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为只有经过本国实践检验,才能鉴别适合本国情况的基本原理和不适合本国情况的东西,才能根据本国情况、时代特征、人民要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正确总结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向前进,无论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江泽民、胡锦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丰富发展,都是在继续运用实践标准的过程中实现的,实践标准是实现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5.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鲜明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标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式的深化。本文试从思维逻辑、实践原则、价值原则三个维度,依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内在联系性,解析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位。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理论结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其基本特点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科学地坚持和科学地发展相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揭示了十条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史艺军  马桂萍 《求实》2007,(2):19-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发展特征和新时期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多个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黄静 《世纪桥》2013,(8):67-7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然而,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种问题又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其中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