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顺治末年爆发的“苏州哭庙案”是清朝四大案之一。但刚开始,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普通的读书人群体上访事件。  相似文献   

2.
“五德终始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流是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可是历来的研究者对其少有探讨.所谓开放的王权更迭观念,实际属于中国古老的“德”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这一文化传统萌芽于“五帝”时代,完善于西周,发展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文化理论,再到春秋时期,又被总结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历史文化常识,而到战国重建政治秩序的帝制再造时期,阴阳学派邹衍将这一价值观念植入“五行”学说之中,从而推导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的“五德”循环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现代化特征突出地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接轨上,中国文化现代化自鸦片战争直至五四运动,一直存在着贬斥传统文化,过于崇尚西方文化的心态.而牟宗三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客观冷静直面本质的心态,即文化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核心和支撑作用,同时批判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开出创新的形态和内涵.牟宗三提出要从道德理性中"自我坎陷"出民主与科学的文化现代化形态,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但同时也因其"道德理性本位主义"的特点,使之理论呈现出局限性和不足.但无论是其理论的积极贡献,还是局限不足,都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自然生成说”本身存在缺陷,后人亦有理解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对“自然生成说”作接近亚氏原意的解读,分析其失足与成功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这一理论问题所包蕴的教益。  相似文献   

5.
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逻辑进程的研究中,国内最近一段时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条逻辑"展开了"南北之争".在双方的背后,"接着说"便成为一种积极的学术态度.在不局限"论争"的问题域基础上直接追问:"类本质的异化"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得以承接?在<手稿>时期,马克思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遗迹"的问题?如果说不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时期"又会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引起哪些问题?从而认为,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后缀的"唯物主义",在一般唯物主义基础上通达辩证唯物主义,最终拉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即将开始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利益分配、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化解这些矛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坚持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理直 《学理论》2010,(24):180-181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影响有清一代的著名诗歌理论,包含作家、作品和读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从美学理论入手,通过对王士祯诗话资料的分析,解读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理想,即诗歌应有禅味,“清远”至上。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但以往对《周易》和谐思想的研究,多限于《传》中抽象的论述。本文从《易经》的四个卦象"履"、"咸"、"泰"、"恒"入手,分析四卦的卦象和爻象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的逻辑结构及其体用关系。大致说来:"履"(即"礼")、"恒"(即巩固礼法制度)皆为体。从逻辑上说,"履"是前提,"恒"是目的;"咸"、"泰"即上下颠倒以达到相"感"是达到和谐的方法,皆为用。此四卦所表示的社会阶层的和谐思想,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如何实现和保障中国的人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并阐述了"人赋人权"的思想观点。毛泽东"人赋人权"思想的启示是:党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人民群众要敢于和善于利用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坚决反对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的信用缺失、市场失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价值原则、基本规范和要义精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包括:用"以人为本"思想构建"仁爱"的企业管理模式,用"以义制利"思想塑造科学的企业经营理念,用"以和为贵"思想制定和谐的企业竞争战略,用"以诚守信"思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丙珍 《学理论》2011,(19):58-5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学认识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其中,审美价值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又是实现这些价值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根基,通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从艺术生产模式、语言使用和情节人物处理、人生真谛与生活之美、地域民俗风情等四个方面论述赫哲族"伊玛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在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生成路径,并呈现出不同的外在属性表征。作为"现代性"基本要素之一的市场经济,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生成的基础性力量。它的进取禀性使它对人们"形而下"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生活结构和人们"形而上"的意义世界,不断地进行着消解和重塑,从而在新的价值逻辑基础上促成了当代集体主义价值维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问题。经典作家阐述了小农经济的解体与农业合作化是两个必然趋势,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家支持和帮助,离不开文化建设等思想。经典作家"三农"思想启示我们,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以工促农和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做出解答,从而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中西交流是以地理知识的沟通揭启序幕的,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地理新知识,往往难以一时被中国古代士人所接纳.其中诸多细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中西关于"四海"的诠定.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四海"从传统的经史体系而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而在利玛窦、艾儒略等传教士的地图和著述中",四海"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而来,用来唤醒中国古代士人的世界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4)
李泽厚的"积淀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积淀说"其实是人格结构形成的研究,主要是社会实践向个体心理转化的过程;狭义的"积淀说"涉及美的各个方面。"积淀说"是李泽厚多年思考的结果,是文化视域下的美学,是主体性研究的集中集大成者,但李先生没考虑文艺的主体间性。因此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决策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党的科学决策能力建设.“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在政治决策、经济决策和文化决策等方面表现出了高超的科学决策能力,认真梳理和总结其实践经验,对实现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鹏 《理论导刊》2020,(2):50-56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思想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揭示出了各种共同体的演进规律,指明人类社会走向"真正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前进性与必然性。承继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涵盖领域,展现出了更加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加强烈的实践性,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创新,将在这个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时期,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出现了两个"马鞍型",即中国核心价值发展的"马鞍型"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鞍型"。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国家核心价值对于国势盛衰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总结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探索和建设的四个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坚持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目标诉求,坚持"马中西"文化融合路径,坚持反思与超越的理论自觉。提出了21世纪中国核心价值建设的历史前瞻。  相似文献   

19.
袁阁臣  郎玫 《行政论坛》2011,18(2):34-37
突破传统的行政价值分析视角,系统地、动态地看待行政价值的形成和变迁是进一步研究行政价值的途径。在演化视角下提出广义行政价值的内涵,构建研究广义行政价值的框架,将影响行政价值的因素内生于行政价值生成过程中,并结合这一过程对行政价值的历时变迁进行分析,其启示在于:为认识行政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重视来自公民和市场的影响作用;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以扩大政府行政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导向;处理好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一个理论认知前提在于指认当下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观念,特别是其义利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处于转型之中的现代工业市场化社会。在这样的认知前提基础上,对身处于传统文化网络之内的义利观念(仁义观念)重新进行审视,并提出“利用”说,进而阐明了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