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然而.中国有些人的消费则呈现出富国的特征,大手大脚,一掷千金.就连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消费也望尘奠及。据有关媒体透露.中国富人的消费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不仅在国际上消费令人瞠目,而且中国本土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以至于有好多老外感叹:“如今的中国遍地可见百万富翁。”(《新华日报)2005年7月28日)  相似文献   

2.
民生     
中国老百姓为何不消费央行的一份“2006年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居民的消费意愿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本季更跌至历史新低。自从十多年前中国城乡居民储蓄超过35,000亿以来,政府智囊与大大小小的经济学家们都齐刷刷地将眼睛盯住老百姓的钱包,使出浑身解数想将那点钱抠出来,启动内需,重振疲软已久的市场。然而事与愿违。原来,政府不知道老百姓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医疗保险、孩子学费、生活开支,再加上水费上涨、电费上涨等等,本身收入就不多,谁还敢大手大脚地消费?(北京/王晶晶)文化恶搞要有底线这两年来,中国的恶搞文化之…  相似文献   

3.
徐娟 《江淮法治》2012,(11):46-46
当前,信息公开更多地是依赖于政府主动释放信息。但问题在于,一旦政府掌握了太多主动权.就容易将信息公开的义务异化为信息施舍的权利——公开什么。怎么公开。何时公开。都由政府单方面说了算。二成的信息公开及格率明确无误地将这种弊端暴露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薛涌 《公民与法治》2013,(16):32-32
交通堵塞的一大问题,就是公车太多。公车太多,就禁了公车。有人会说,这种异想天开的主意,一旦实施,肯定乱套。没有公车,政府有急事办不成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弄假成真     
何进 《江淮法治》2010,(22):37-37
古时中国,往往多有恶霸和无赖,这类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干敲诈勒索、坑蒙拐骗之事,老百姓们深受其害。但俗语云:“多行不义必自毙”,恶霸无赖们坏事干得太多,手段太过花样百出.就难免自受其害了。  相似文献   

6.
“嫁给我吧!”李义跪着对张嘉说。的确.经过五年的爱情长跑,李义觉得和张嘉结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因为在这五正里,张嘉为自己付出了太多.可以说,没有张嘉,也就没有现在的李义!  相似文献   

7.
颜玉华 《江淮法治》2012,(10):43-45
20年前,当超级市场(简称超市)由异域进人中国大陆的时候.有谁想到.中国人沿习多年的在农贸市场和百货店、供销社、食品店、水果店、油酱店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的消费习惯,会一下子发生急速演变。形成了更愿意乐此不彼地在各类大小超市中忘情购物的消费模式。1990年代,超市经营的主要商品是包装食品和日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鲜、日用商品日益受到欢迎,所谓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在超市销售的比重中越来越大。而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同超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佚名 《天津律师》2007,(3):F0004-F000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职能不断变化.政府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也不断增多,这就导致了一大批具体法律事务的产生.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政府的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刑警与科技》2008,(19):82-83
什么是消费监控?就是应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电子监控。与用于专业场所特殊需要的专业监控相比,消费监控仅仅是适用的对象与范围有所区别而已。在中国。一谈起电子监控,许多人都认为是执法机关与安全部门“专用”设施。然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每家有1.8套消费监控产品,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效率,也可以照顾老弱病残者,市场潜力远比专业监控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走过五年职业化历程的中国足球显然也到了“秋后算帐”的时候,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足球向何处去?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哈姆雷特》中那个“生存还是灭亡”的命题。眼下无疑是个“多事之秋’”.中国足球,值得总结、思考的东西太多,然而这其中新闻界是否也应该总结一下呢?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监督,尤其是舆论监督的先锋和主体,监督一向是其责无旁贷的使命。可在这个圈子里呆久了,忽然发现,监督者也极需要被监督,任何一项失去制约的权力都会导致腐败,对新闻界而言也是这样。如今,体育媒介的从业者也许已数以方计,其中自然良美不齐,就普…  相似文献   

11.
彭志新 《特区法坛》2007,(2):24-25,44
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新办法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媒体普遍认为,新办法大幅下调诉讼费用标准,将极大减轻当事人诉讼压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打官司难问题”将得到缓解.此举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民本观念,令人欣喜。同时.还有人认为.国务院新办法的实施将对法院的“诉讼乱收费”起到叫停作用。个别人甚至更为乐观地认为,从国务院新办法下调诉讼费的态度可以预测.全面取消诉讼费也只是“一步之遥的事”。就在媒体纷纷表达出的对新办法出台的欣喜与欢呼的同时,在法院系统内部,却已经严重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优虑。笔者同样有着太多的优虑,在此,愿就新办法在立法上存在不足,及诉讼费下调后,法院面临的一系列考验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徐斌 《江淮法治》2011,(2):53-53
春节前买年货.拐到启明书店里,购得汪朝选编的《汪曾祺散文》,本想快速浏览一下的,可是读着读着,就慢下来了。——他的文字太过精细。随处风景,你手指的脚步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慢下来了,停下来了。开学后上课太多,声带充血,引发咽炎,只得到医院吊水,请假休息。虽口不能言.而目能于文字间穿行,药水吊完书也读完,感觉嗓音也清亮些了。  相似文献   

13.
陆庭华 《中国法律》2006,(2):36-37,102-103
建构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和香港地区政府重要施政目标之一。推动和促进这个目标的进行,不但可以由政府带动,其实任何的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以至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加促这个德政的落实而得以受惠。因为社会上有太多‘不和谐’才引致我们注意到‘和谐’的重要性和需要‘和谐’.  相似文献   

14.
马啸 《政府法制》2012,(20):8-8
唐代名臣狄仁杰近年来很火,被电视剧、电影盯着不放。正史上的狄仁杰以治理国家留名,之所以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完全得益于《狄公案》这样的小说。其实.中国古代的断案奇才们真是太多了.这些文官们读的是四书五经.参加的是科举考试,没有受过任何刑侦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话题八卦.人人部爱,古今中外皆如此。于是,有些政要出书,干脆走起八卦路线。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就曾在自传中表示,因为结太多次婚.所以总缺钱。搞得他出门旅行,只能乘坐火车二等车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0,(8):48-4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指出,要真正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改革,当前首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如果政府成为市场主体,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增加生产性投资,忽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投资,这最终会影响人民群众的消费,也就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书主要对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出现的一种奇怪的消费现象——“厌消费”进行分析与解构,其实现在的中国,也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年轻的一代会因为没团购就不吃大餐,会坚持租房而不买房,会因为停车位的收费和交通堵塞坚持不买车。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出现了主力消费群体(80后群体)大面积的厌恶消费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现出即使收入增加,消费也没有随之增长的反常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档心态     
薛涌 《公民与法治》2011,(24):50-51
国内的奢侈品价位高,这本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中国的贫富分化有渐趋严重的迹象,少数富人和广大老百姓在消费能力上相距甚远.这也必然体现于奢侈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差距。让我不理解的,是中国的奢侈品为什么那么普及。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在日前召开的部分省市商品流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格局.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因此要积极研究扩大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政策.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的重要举措.陈邦柱认为.研究刺激消费政策.首先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比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商品化还要进一步落实.这将带动消费;随着汽车、摩托车进入家庭和农用车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发展,要改变过去限制这部分消费的某些做法.研究促进汽车等销售的…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14,(2):18-18
以加盟为主要形式的扩张发展太快,员工流动性大且素质堪忧,快递企业内部管理粗放,政府监管与现实脱节……这些发展的后遗症,也使得攸关公共安全的快递业,埋下了太多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