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我国将追续权制度写入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之时起,这一制度便成为众矢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从业人员和收藏家们甚至将其冠以"恶法"之名。有艺术家也对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不抱希望,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构建追续权制度无疑是美好的理想,是空中楼阁而已。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混乱作为阻却事由反对引入追续权,其实是完全忽视了法的价值。法律作为一种秩序准则,其价值必然包含了立法者所期待的对社会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化部市场司发布的《2O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长率24%。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为975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12亿元,艺术品出口额为30亿元。艺术品交易品种逐年扩大,交易主体更加多元化,艺术品市场及相关产业已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苏富比拍卖行进入香港市场算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过三次大规模的浪潮。今天看来,每一波浪潮都不是偶然。  相似文献   

4.
高阿申 《检察风云》2012,(21):84-89
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0%,一举超越了美国的29%,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结束了美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迅速升温、火爆异常,但与之相应的是作伪活动的猖獗,涉及艺术品的案件逐年上升。艺术品市场的大规模兴起和我国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状,使传统的书画鉴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到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甚至导致人们对于检察司法系统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的质疑。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具有法律权威的艺术品鉴定体系和方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08,(20):47-47
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中国国粹艺术品的推广、设计、制作和经营的专业艺术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推广中国国粹艺术品,努力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积极参与中国重大国际活动方面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7.
张宪 《法学评论》2020,(2):175-184
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确立著作权保护范围及标准的问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未将实用艺术品作为受保护客体,但也并未将其排除在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外。而美国在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上于立法层面是非常清晰的,在《1976年版权法》中已明确将其列为受保护客体,美国法院的诸多判例也影响了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保护研究的方向。本文梳理了中美两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总结归纳了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判例,以求通过对比提炼出两国著作权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相关立法及其司法裁判经验对于我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具备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涉足艺术品市场的人数与日俱增,艺术品市场也由原来的边缘逐渐走入市场的焦点,其作用和地位正日益凸现。但是我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完善的中介机构及其保障机制来促进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画廊为视角着重介绍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画廊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涉足艺术品市场的人数与日俱增,艺术品市场也由原来的边缘逐渐走入市场的焦点,其作用和地位正日益凸现。但是我国艺术品市场目前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完善的中介机构及其保障机制来促进它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以画廊为视角着重介绍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画廊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法律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追续权是艺术家及其继承人就其艺术品原件的再次销售获取一定比例收益的权利。这一制度源于法国,是艺术创作国家赞助体系衰弱的产物。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鼓励创作,以及作者名声的提高导致艺术品的增值。追续权制度具有鼓励艺术创作、丰富艺术市场的生产性功能,也具有对艺术商所获得的转售艺术品原件的收益进行分流的结构性功能。客体、主体、计算基础及比例、适用的场合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内部法律构造;知情权与集体管理制度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外部法律构造。比较法上的实证数据表明,追续权制度不会对艺术品拍卖市场造成扭曲。目前世界上80多个国家规定追续权制度。从我国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前景看,我国著作权法实有引进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袁婷 《法人》2013,(11):85-87
今日美术馆与安盛艺术品保险的战略合作,被业界认为是我国艺术品行业在艺术品保险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或将对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进程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维 《法制与社会》2011,(3):121-122
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开始于1986年,短短24年间就达到空前繁荣的状态。但该行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问题:"赝品横行"造成竞买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缺乏权威鉴定机构"等问题阻碍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保护竞买人的利益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九部委共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使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了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极大的发展。2011年,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全面开启,艺术品基金时代也已到来。  相似文献   

14.
李雨峰 《法律科学》2014,(1):126-136
追续权是艺术家及其继承人就其艺术品原件的再次销售获取一定比例收益的权利。这一制度源于法国,是艺术创作国家赞助体系衰弱的产物。追续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鼓励创作,以及作者名声的提高导致艺术品的增值。追续权制度具有鼓励艺术创作、丰富艺术市场的生产性功能,也具有对艺术商所获得的转售艺术品原件的收益进行分流的结构性功能。客体、主体、计算基础及比例、适用的场合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内部法律构造;知情权与集体管理制度构成了追续权制度的外部法律构造。比较法上的实证数据表明,追续权制度不会对艺术品拍卖市场造成扭曲。目前世界上80多个国家规定追续权制度。从我国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前景看,我国著作权法实有引进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追续权诞生于大陆法系国家,旨在对艺术家生活困境进行补偿与慰藉。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昌盛,再加上《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稿的出台,追续权入法的趋势似乎已成必然。然而,追续权从诞生伊始,其内容和本质就和知识产权体系有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艺术品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艺术家创造了艺术价值,但艺术品的天价厚利则源于市场化因素的博弈和妥协,艺术价值与艺术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既如此,风险自担的市场又何必要为作者独辟殊隅,故而,追续权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存在和入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有人统计,现在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财富阶层’,在数量上连这个群体的千分之五都不到,艺术品市场本来就不大,又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他们用点小力气就能在拍卖场上掌握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欺诈和独立担保欺诈的救济手段之一是发布止付令,我国在2005年也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中止支付程序。然而对于止付令的法律性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止付令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禁令,在大陆法系表现为假处分,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则应当归入财产保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有新的要求.艺术品市场的走强,中国书画走在最前面.其中,海派书画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李白驹 《法治纵横》2011,(24):62-64
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回暖,字画市场行情火爆。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它们也炙手可热。字画已然取代票子、车子、房子,成为中国当下最流行也最保险的权钱勾兑佳品。  相似文献   

20.
冯仑的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是在当下的艺术品市场,藏友想要收藏真品,还得依靠自己的一双慧眼。古玩界的交易行规一向是“不保真”,藏友们无论是通过艺术品公司购买艺术品,还是在拍卖行竞拍,都无法保证自己花大价钱买回的作品是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