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著名评论家扎卡里亚写了一篇评论,叫做<他者的崛起>,文中提出,美国应该"加人世界".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员,之所以提出要让其加人世界,扎卡里亚说,世界正在经历着近代历史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推动这种转变的力量是"他者的崛起".也就是说,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崛起后,世界重心已经不在美国,而是移向别处.但美国却仍然高居于世界之上,还在居高自赏,沉溺于"条条大路都通向自己门栏的世界".美国对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很不适应,还没有接受这种变化,而是把这种变化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把新的发展力量当作异端.扎卡里亚明确建言: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应该 加入这个变化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扎卡里亚的这篇评论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指出了美国应该做的正事.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当今世界格局有诸多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后美国世界》为代表作,美国涌现出一批论文和专著,论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提出世界将迎来一个"后美国时代"。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学者和官员认为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继续  相似文献   

3.
通过信息化克服国家困难金孝锡十年前,美国商务部一位官员在《美国为什么被日本超越》的著作里,针对如何恢复美国的竞争力,提出各种办法,引起很多美国人的共鸣。当时美国因失去竞争力几乎丢掉所有市场,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外债规模比墨西哥和巴西的总和还要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张帆 《美国研究》2004,18(1):147-151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 ,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① 一书体现了为应对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一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 ,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 ,自美国独立以来 ,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其他大国 ,美国对外政…  相似文献   

5.
应中国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马来西亚学者扎卡里亚和保罗·张在访问京、沪、陕、滇之后,于今年6月18日到我所访问。我所负责人陈乔之及有关研究人员张乃坚、陈森海、郑仁良、林志鹤、刘永焯、黄耘、张晓帆等与来宾会见,并就共同感兴趣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座谈讨论。扎卡里亚曾任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副所长、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政治系主任,现仍在该校从事有关战略计划的研究。保罗·张是大马华人  相似文献   

6.
美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今年5月9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俄国人还将继续从事间谍活动》,副题是《由于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苏联正试图窃取它本身无法得到的东西》,作者尼古拉斯·达尼洛夫。现将该文译出如下:  相似文献   

7.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3,17(2):128-135
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认为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共生共存的。在过去 4 0年里 ,这一观点一直占据了理论界的主导地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 (AmyChua)刚刚出版的著作《燃烧的世界 :自由市场民主的输出滋养了种族仇视和全球动荡》却从种族研究的视角 ,对主流政治学的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① 该书一经出版 ,立即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并且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 利普塞特命题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相辅相成1 95 9年 ,美国学者利普塞特在政治学权威杂志《美国政治学评论》上发表了《民主的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化》的著名论文…  相似文献   

8.
孙群郎 《美国研究》2004,18(2):144-148
自2 0世纪以来,美国文官制度和官僚政治就已经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点,并且出现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 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1982年我国政府提出用人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务员制度以后,我国学术界才开始对这一领域着手进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石庆环教授早在2 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美国文官制度和官僚政治进行研究,曾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 0多篇。1997- 1998年间,她曾作为美国基督教亚洲联合会董事会项目研究学者,2 0 0 1- 2 0 0 2年间又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4):6-6
本刊2012年第3期封面文章《欧元冷寂10周岁》讨论了欧洲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遭遇的危机和应对。目前,对资本主义机制及其在欧美和亚洲的前景,许多世界著名政商学界人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刊特撮其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著述巡礼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王晓德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全书共60万字。本书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书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16年间发表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历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40余篇。本书除总序、自序外,正文五编,内容涉及文化观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与拉美关系史。文章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务实主义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英属北美殖民商业精神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系“南开史学家论…  相似文献   

11.
弗利德里希·吕克特于1833年首次以诗歌体形式将《诗经》转译为德语,在《诗经》德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吕克特译本在翻译上比较自由,并加入了译者对中国诗歌的大量阐释。该译本直接体现了吕克特的"世界诗歌"理念:翻译世界各民族古代诗歌以促进民族间的和解与精神交流。译本问世后一再被后世诗人改写传唱,影响深远,是《诗经》西传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是世界上犹太人聚居人数较多的地区之一。据《世界民族》资料,世界上犹太人总数为1400万左右,在前苏联是180万,在美国592万,在以色列350万(其中有71.2万人是从前苏联陆续移居的)。犹太人是怎么迁徒去的,在那里的处境如何?俄罗斯《独立报》1994年12月9日刊载俄科学院院士米哈伊尔·卡普斯京的文章《寻找牺牲品——俄罗斯和犹太人》,  相似文献   

13.
<正>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世界秩序》(World Order,Penguin Press HC,2014)。前不久我与基辛格会晤,他表示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秩序。基辛格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是西方秩序和非西方秩序两种。他提出三点:首先,一直以来都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西方秩序,现在非西方也要参与和塑造一个世界秩序,西方秩序能否承受非西方秩序的介入,这是一个问题。其次,美国历来是世界秩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立新教授新近出版了一本专著《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这部专著探讨了美国走向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过程,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国可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尽管"美国例外论"遭到很多学者的诟病,但美国在发展过程的确展现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大战略。这些大战略的实质是寻求用适当的方式运用美国的权力,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外交战略。以伊斯兰世界为例,奥巴马政府寻求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接受离岸平衡战略,从伊拉克撤军;采取选择性干预战略,应对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2010年5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谋求的是以限制运用美国的权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6.
控制东南亚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最近,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的战略意图是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及促进中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在思考美国如何获取世界领导地位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美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连续性最强的现代民主国家,而美国成为"世界领袖"的过程、方式和意义,都同这一点有着至为密切的关联。《踌躇的霸权》在研究取向上既采用了国际史和跨国史的视野,也致力于把美国外交史嵌入美国历史的语境;前一点反映了美国史学近期的一个突出趋势,后一点则不仅对国内的美国外交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很荣幸参加《美国研究报告(2015)》的发布式并致辞。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一直是两国学界关注的重点。我们需要关心美国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其中的事实和原委,寻找推动合作和处理分歧的答案。同时也需要跟上世界的发展与变化,研究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领域,提出创新性的应对、甚至是主动影响的手段和办法。我想这正是《美国研究报告(2015)》想告诉我们的,我对这个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对所有参与和做出贡献的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  相似文献   

19.
《第二性》的时代背景、哲学倾向及其相关学术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性》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问题 ,围绕着女人是什么 ,女人如何沦为第二性以及女性怎样走向解放等基本命题 ,提出了诸多突破性的观点 ,50余年来对世界女权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第二性》出版的时代背景1 949年 ,《第二性》在法国一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 ,有人甚至称它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正是因为该书的革命性思想 ,它被梵蒂冈宣布为“禁书”。但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其英译本却一版再版 ,销售量达到一百万册。此后 ,该书又相继被译成德、日、…  相似文献   

20.
伍德罗·威尔逊在1885年发表的《国会政体》是美国政府体制研究的一部奠基之作,在美国政治学和宪制史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力。本文追溯威尔逊就任总统之前的学术经历,讨论《国会政体》的写作背景与学术意义,并将之与威尔逊的其他两部相关著作——《内阁制政府》与《美国宪制政府》——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威尔逊对当时美国联邦政府运作出现的国会一权独大、立法混乱、领袖缺失、权责脱钩等弊病的批判,并分析威尔逊提出增强行政部门权威、改革美国宪制的理由所在。本文认为,威尔逊的研究经历在帮助我们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和美国政治学学科起步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观察新型知识人如何在美国国家体制转型时代扮演"国家建构者"的角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