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于人类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人类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6月,世界各国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明确提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环境,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并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得实现发展的权利”。从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承诺和一致接受的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组织大规模的社…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道德进步李晶马小民1992年6月召开的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庄严地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树立...  相似文献   

3.
哲学:理学与信仰(上)金春峰一哲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从来认为,哲学是对人类认识的反思或对人类思想的反思。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要求它自身之最高的内在的满足中而以思想为它的对象。”(《小逻辑》,第83页,贺麟译,三联1955年版)哲学“是将思想本身,单纯...  相似文献   

4.
农业持续发展是当今的世界性潮流,并将成为跨世纪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持续农业——国际性话题所谓持续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表述为:“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以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持续下去以及社会上能够接受的。”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热潮,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登博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持续农业三大目…  相似文献   

5.
我省现在人口已愈4000万,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人口问题应当始终是我们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为此,对云南人口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作出探讨,具有重大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女环境宣言(草案)首届中国妇女与环境会议于199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在北京召开。与会妇女出于共识,郑重发表如下宣言:(一)我们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我们深深...  相似文献   

7.
解决环境问题,追求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超出了单纯环境治理的范畴。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中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中国不仅把环境保护视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且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经济成因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域限。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一旦突破环境城…  相似文献   

8.
今年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性问题。今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保护全球环境与实现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为今后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确立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减轻自然灾害是《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一个重要行动领域。这进一步说明,人类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里约宣言》第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健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欢乐、幸福,一个国家没有高身体素质的国民就不会有生气、活力.改善环境、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目标之一.寻求发展、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协调对确保21世纪每个人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一百五十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在人类社会的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要地说,《宣言》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开创”。第一,它开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新时代。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逐步发展成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由自发的运动逐步发展成为有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导向的自觉运动。第二,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篇章。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它把社会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另一是,…  相似文献   

11.
一个半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共产党宣言》一书,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为共产党人立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宣言》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思想:一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二是共产党人建立政权一定要进行新的精神生产(文化建设);三是共产党人一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个半多世纪以后,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代表”思想,这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从继承上看,“三个代表”思想来源于《共产党宣言》,说明“三个代表”思想是…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却面临着多种生存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如不及时解决,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不断思索着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批未来学家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并提出“零增长”的理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明确的将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  相似文献   

13.
《时代主人》2012,(9):24-25
国外环境立法概况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为现代环境法的诞生提供了契机。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到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再到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国际环境法不断发展,并为各国环境立法提供了价值参照和理论指引。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环境立法进入黄金时代,美国、日本、德国、荷兰、韩国、俄罗斯、卢森堡、匈牙利、菲律宾、波兰、印度和保加利亚等国,均制  相似文献   

14.
《里约宣言》第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健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欢乐、幸福,一个国家没有高身体素质的国民就不会有生气、活力。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从而为各国工人阶级锻造出了统一的无产阶级斗争策略”。在党的80岁生日之际重读《宣言》这篇不朽文献,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宣言》所阐释的科学原理,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仰,并且正确地分析与处理当今我国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一 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中说过,《宣言》的主要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16.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针对当前世界反映强烈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倡议各国应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又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提出要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消费方式和传统的发展观念,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战略与新观念。我国于1992年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其中首要对策即是实行持续发展战略。过去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给我…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进程中强化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邦 《中国减灾》1996,6(4):10-14
在城市化进程中强化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陈为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逐渐形成共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样一种观念,即可持续发展观念将成为跨世纪发展的基本观念之一。我国“九五...  相似文献   

18.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理论。该理论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1)满足需要,尤其是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需要。其必要条件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高效的增长;其充分条件则是将人口控制在适度规模,使之既满足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又不对需求产生压力。(2)消除极限。在满足当代人或后代人的需要时,资源与生态环境有一个供养和承载能力的极限问题,消除极限其必要条件是不断发现和扩充非再生资源的数量,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力;而其充…  相似文献   

19.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在该报告中,200多处提到了“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Sound)”(也有人译为“环境无害”)这一概念。至此,“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理念被正式提出并被全世界广泛接受。随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得到大力提倡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多次提及环境友好材料、产品与服务等概念。2004年,日本政府在其《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的文件,发表至今已150年了。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由高潮转人低谷。邓小平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成为实践(宣言)的光辉典范。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今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宣言)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判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①并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