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他心中只有人民———泰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光辉事迹曾元今年6月9日,是泰国拉玛九世王(RamaⅨ)普密蓬·阿杜德登基50周年,这是泰国人民的一个大喜日子,从首都曼谷到泰国各地城乡,各族人民无不喜气洋洋,热烈庆贺。一、宪法赋予国王崇高的地位1932年泰国...  相似文献   

2.
当今,人们只要取出一张任何面值的泰国纸币,就会看到现任泰国政府财政部部长松迈·云达军手签的泰文名字。松迈就是目前泰国政界赫赫有名的华裔“云氏”家族人。“云氏”家族人的名字出现在泰国的钞票上,并非仅他一人,在他之前的1946年,还有一位“云氏”家族人。因这位华裔已受泰王封爵为“拍耶西维讪哇扎”(拍耶相当于“侯  相似文献   

3.
泰国民主政治的怪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泰国实行宪政以来经历了多次军人政权和民选政权的交替,形成了政治循环的怪圈,而且每个周期的更替多伴随着暴力冲突和政治动乱.近两年来,泰国政治进入了新一轮循环周期,政治动荡更是此起彼伏.本文重点回顾了2008年的政治危机,分析了危机的根源,并对泰国政治制度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以来,泰国政治风波不断,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无论是他信派还是反他信派势力执政,政府都面临着来自民间力量的强大压力.本文对社会运动的概念作了初步探讨,并且确定了泰国半自主、半宪政的国家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政治形态、经济背景、文化传统三个分析维度考察近三年来泰国社会运动多发和政治秩序不稳定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5.
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的冲突、 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中,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阶段,从先前的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的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的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的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的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的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的是三年前学生领导的、 作为宪政高潮的"十月革命".197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的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学生、 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的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的反抗活动的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借以印证、 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钟振明 《当代亚太》2007,15(9):46-52
冷战结束后,中南半岛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中南半岛的核心国家,泰国认为必须在新形势下强化其与邻国间的经济联系,以调和国内的区域发展.通过偏远地区工业区和边境经济特区的设置,再结合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推动,泰国正逐步发挥其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出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局面.作为国家政治结构的主要力量,官僚阶层、军队与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三角关系.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军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而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本文通过分析泰国三大政治力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演出泰国现当代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系统运作的“利益结构一权力结构一制度结构”关系视角,对泰国政治近年来持续动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政治和解的障碍主要有三:存量改革引发利益分歧,政治格局有待“再平衡”,宪政体制缺乏民主协商;并指出,中泰战略合作有助于泰国在“增量改革”过程中弥合社会裂痕,进而平稳有序的促成政治和解。  相似文献   

9.
A.窩德尔曾任美国駐泰国外交人員多年。他写这篇文章时企图“客观”地报导泰国近几年来的外資活动情形,但这里却暴露了不少关于資本主义国家对泰国的經济侵略,以及泰国統治者如何勾結外国資本家出卖自己国家民族利益的資料,可供研究資本主义渗入泰国經济領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期发表泰国資产阶級学者猜荣·初察写的《泰国的土地和农民问題》和《泰国的农业合作社》两篇文章。在前一篇文章中,作者企图通过探讨泰国农村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改良农村現状的措施和意见,以图消除泰国广大农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从而继续稳定泰国封建主义在农村的统治,在后一篇文章中,作者把欺骗和剝削泰国农民的所謂合作社加以美化,并建議改善和加强这些剥削机构。前后两文对泰国农民状况都作了歪曲的叙述,对泰国統治者和封建阶级则搽脂抹粉,掩盖了泰国农村阶級矛盾的实质。但上述文章同时也暴露了泰国統治者和封建阶级对农民进行殘酷剝削的情况。可供研究泰国农村问題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