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其中干部“能上能下”的要求,准确地说就是要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难点。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干部“下”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如何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难下”问题,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难下”状况依然普遍存在。据调查,产生领导干部“难下”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下”的标准。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身份制”、“官本位制”,使一些干部依赖于这种铁的身份,把领导职位当成自己终身从事的社会职业,干部人事部门也受这种“身份制”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干部能上难下、能进难退、能任难免等问题,在疏通“出口”、畅通“能下”渠道上实现新的突破。一、影响干部“下”和“出”的主要障碍影响干部“下”和“出”的障碍很多, 原因也比较复杂,既有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陈旧“官”念的影响。从深层次剖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批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但是干部“上”与“下”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干部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难点和瓶颈,如何解决干部“上”与“下”这一对矛盾,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  相似文献   

5.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干部选任机制上,各地均做了大量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但在干部“下”的问题上却始终难有大的突破,造成党政领导干部只上不下,只进不出,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导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干部选任机制上,各地均做了大量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规范了“上”的机制。但在干部“下”的问题上却始终难有大的突破,造成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只上不下、只进不出,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就干部难“下”的原因和形成正常机制的设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加快,干部能上能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仍然是困扰于部工作的一大难题。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直接的还是缺乏“下”的标准,致使党组织评价没依据,降免没尺度。因此,研究制定不称职干部标准,对于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一、制定不称职干部标准的作用制定不称职干部标准不仅在理论上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利于引导、激励和教育于部奋发进取、真抓实于,促进改革和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干部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点问题—— 一、破除思想障碍,营造有利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 1、提高认识,破除选人者的思想障碍。一是认为干部能上难下是普遍现象,解决不好也无所谓;二是认为上级对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没有硬性规定,用不着自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上”是一种进步,“下”是一种提高。但目前的情况是好上难下、好进难退、好升难降,难“下”成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道路上的硬骨头和拦路石。对此,问题的紧迫性何在?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心理障碍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当前推进机构改革、干部分流工作,以及有效推进干部队伍"四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事关大局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解决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是关键.笔者认为,目前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就对干部能上能下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我们面前摆着这个难题,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唯一的出路是要能下。这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  相似文献   

12.
陈永康 《共产党人》2009,(14):32-32
近年来,灵武市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切实解决了党政机构改革、乡镇合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遗留的干部分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玉亭 《共产党人》2005,(19):17-18
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关心和着力研究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干部能上能下难在“能下”,如果不能很好地贯彻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会僵化干部队伍,硬化干部机制,贻误党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下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对整个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党的事业的重大意义。要真正大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的前提。我们的干部之所以能上不能下,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能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致使该“下”者下不来,优秀的“上”不去。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不可不注意分辨和淘汰真正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   一、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是前提   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既关系到干部个人的进退,更关系到干部工作的严肃性以及干部制度的贯彻落实,对解决干部“下”的问题起着基本依据的作用。   只有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5.
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举措;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它拓宽了党政领导干部的“能下”渠道,是解决长期困扰组织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的一个新途径和突破口。自1999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和江苏省泗洪县在全国较早试行引咎辞职制度以来,这一制度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并取得了初步效果。2002年中央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实行党政…  相似文献   

16.
陶庆 《理论建设》2002,(1):59-63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其中,解决好干部“能下”问题是改革的难点和难关。本文分析了造成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难“下”的原因,探讨了界定不胜任领导干部的标准和考核评价方法,还论述了领导干部“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是有效规范干部提拔使用的首要关口,是切实落实群众“四权”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关键性问题,事关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败。当前迫切需要对干部初始提名工作进行有效规范,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何设官而治的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在当代中国,官僚主义始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当前突出表现为官本位思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官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视为反动作风残余到阶级敌人,再到具体制度弊端的认识嬗变过程。改革开放后,党中央认识到如果不对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等具体制度进行改革,官僚主义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是官僚主义蔓延的制度基础,集中表现为:干部分类管理没有实质性进展、干部选任制度不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不科学、干部流动制度不健全、干部权力监督制度不合理等五个方面。因此,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解决官僚主义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组工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干部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我们长治市郊区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精神,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科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实绩档案的意见》,在干部“能下”工作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及成员实绩档案工作制度》,构建干部“能上能下”的科学平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剑指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明确重点是解决领导干部"能下"问题,这是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影响,导致领导干部"不愿下""不想下";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制度短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被问责的干部要么"免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